BTL不難理解吧?<先科普> 圖片取自教學網站擴大機工作條件沒有變化,功率增大來自於橋接後正半波跟副半波互相加成在「理想狀況」增大2倍而讓「輸出擺幅」4倍,。橋接顧名思義,並非在擴大機先把兩邊的功率晶體連接(串聯?)輸出大功率,而是一邊聲道透過喇叭「跨接」到另一邊聲道。Bryston擴大機是典型的BTL設計,PA器材也常見
old_hsiao wrote:大部份Amp是用正負有中點的電源,喇叭是正電和中點(或是負電和中點)的負載,橋接的話,喇叭變成是正電和負電的負載,瓦數=V *V /R所以橋接後的瓦數是沒有橋接的4倍。因為橋接後只有一聲道,所以橋接後,電源瓦數的最大負擔增加一倍,電源供應量的設計應該要滿足橋接的需求。 對啊!是這樣的,o兄在35樓的圖就很明確, 這和 "k大所發文中:你把喇叭當成一個電阻就好 (對擴大機而言,喇叭就是一個電阻)原本單推,變成一推一拉....所以對單一一台擴大機而言,他在推的電阻就只有原本的一半電阻值"沒什麼道理,也不好這麼比方.橋接後,理想值在理論上功率是4倍,一般不會設計供給到4倍,原因前幾位有寫了,電源部分要能更負擔得起,這可能就不得了,變壓器...等等零件,體積,成本增加不斐.
sifon wrote:先不管擴大機會燒還是...(恕刪) 我有兩台Monarchy Audio SM-70 PRO,橋接後功率跟控制力大增,聲音變粗了一點點。給你參考參考,每台Amp 狀況應該都有所不同。
一般而言~橋接時,個別的擴大機負載阻抗是真的變成只有原來的一半,還是看作只有原來的一半,相關資訊不難搜尋。橋接時,輸出的電壓擺幅變2倍,從電壓擺幅2倍去計算輸出功率是4倍,現實和計算值往往有落差。用家想要玩橋接時,往往只看到4倍輸出功率,以為擴大機吃了大補丸打通了任督二脈,實際是電壓輸出增加了,電流輸出還是受限制,安全負載阻抗也要跟著x2。便宜的擴大機也常有大功率能力,可見電壓能力通常不是問題,問題在有沒有輸出相應電流的能力。如果現有的擴大機還不需要輸出更高的電壓時,播放音量已經足夠大聲了,你怎麼會需要橋接來增加電壓擺幅。先想一想:看得到但用得到嗎。可以推得更大聲不等於可以推得更好。
稍微進階比較容易跟BTL混淆的,其實是所謂「全平衡放大」的結構。如果沒有看到輸入端是XLR的正負(地)各別放大,會直接以為是BTL。另外一個會混淆,真空管的推挽結構不像晶體會用互補配對的2顆組成,而「比較像」晶體BTL方式,一管正常相位,一管用倒相電路,兩管一推一拉分別接到OPT正負端輸出。
old_hsiao wrote:我有兩台Monarchy...(恕刪) 最近也把車上的Focal 4160擴大機的橋接給解開了,因為雖然橋接時雖然聽起來聲音形體好像比較"有肉",但是高頻解析度其實明顯變差,所以現在設定成bi-amp
今天白天腦袋清楚,覺得K1000大所提到橋接方面各擴負載阻抗很具備理論說服力;以下依 P = ( V ^ 2 ) / R R = ( V ^ 2 ) / P 式中的P(功率)因橋接假設功率提高4倍時,公式R必須變化才能滿足公式,但R(喇叭阻抗)是固定值時,而V(電壓)與橋接之前的值應該是相同;由此K大所說各擴取1/2喇叭負載的説法非常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