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聽不出高品質電源線的聲音所產生的差異?

TO:JohnTitor
我轉一篇在老實社團已經被刪除的文提供你參考看看...
這是我測試三條電源線時,剛好來訪的網友心得...
很可能你們的觀點是覺得唬爛或是以視覺辨聲(沒盲測)

但注意到沒有...全文沒提到任何頻率有音量的變化
全是 音質 音場 與平衡感(歌手輪廓描繪)的描述.

另外補充是...當天試聽時,電源處理器是ISOTECK V5 SIGMA





Dennis Chen
·
昨天去聽了 三條價位相當的電源線 ABC taste & test … 聽到小朋友差點當場出走
A. Siltech 880P
B. WW 白金
C. Taralab The One
其實我家裡的系統上已有 A & B, 最近正在評估是否要幫我的Titan電供補一條好點電源線⋯ 聽說樂特這幾天正好有Taralab在展示, 昨天下午立馬就過去試毒~
昨天的測試對象都是在一台聲音真的很不錯的法國綜擴(忘了名字), 搭配esoteric n01xd se, Dynaudio contour30i…
簡單報告一下我的心得:
A藍教主不愧是教主,該教的特色非常鮮明⋯ㄧ進場就是滿滿的藍教氛圍~ 音場縱深與層次鮮明,聲音密度高、充滿高貴感,如果你是鋼琴控,不用想了⋯就是這條了!
B是WW的前旗艦電源線,聲音如同其名「白金」, 充滿透亮的光澤、音場龐大,再次強調是A cup變D cup的size差異! 聲音清晰、人聲透明溫潤、中高音有著如絲綢如行雲流水般的滑順感~ 雖然是單結晶銀線,確同時擁有銀線的細膩感與銅線的溫度!
C真的就是「The One」, 有著令人印象深刻的人聲表現。 它的人聲非常有感情、有溫度,強烈的空氣感把人聲輪廓描繪的好真實~ 用它聽女聲好有感~ 彷彿在聽個人專屬演唱會! 幾乎可以感受到歌手的呼吸! 害我的小朋友差點當場出走! 好在樂特李老闆在這時拔下那個One, 換上一條同門更高好幾階的藥頭線~ 果然解毒最好的方法是服用更純的毒母!
暫時跟發燒好友報告到這~
lingo1388
JohnTitor 所言不是太重要;相信這裡所有人對您的器材非常好奇,能讓大夥朝拜一下也是美事一件,不是嗎?
iauder220
lingo1388 J大他自己都說自己是跟著胡扯的,用他認為胡扯之士的形容詞去形容七成,不就也是胡扯?而且約他到現場我盲聽電源線過給他看他也不敢,躲在網路背後躲得好好的,或許七成就他幻想出來的,所以您別苛求他了啦 。
每次看到這種數據派的 說線材不影響到SPL (頻率響應) 等於 聽不到差異
只能說這些人很適合當青蛙 因為音響的特性太多 牽涉到通訊 電子 機械 聲學
SPL僅是其中一小環 就把它認定成全部
很簡單 你用單蕊1.0mm 當訊號線 跟一條多蕊訊號線 比 如果還聽不到差異
那只能說 你太遲鈍 不適合玩hi end
宅男工程師
JohnTitor 賣喇叭的FB, 每次只會拿 SPL 酸別家喇叭. 跟它講泛音列也不知道.
iauder220
宅男工程師 宅大,不用跟他講了啦!你看"約翰踢踏"我約他來現場,我盲聽電源線過給他看,還公開錄影,他怕被打臉,一直推託沒勇氣來,理由一堆,現在改哭說沒交通費,未來會不會說有妻兒要養?所以他只會打鍵盤砲而已。
本話題我認為兩邊找不到交集的根本最大原因,就是線材的高價
對~我認為你去買一條1萬的線材,會被樓主說不符合"高品質"的文章標題
如果旗艦線材只買1萬,我相信根本沒人要討論這個主題

那我們回過頭來看一下,那些訂價超過80萬(我知道不是實售價....台灣都這樣,別找我靠北這句話)線材,在很多Hi-end喇叭或擴大機領域,幾乎都是跳一階的選擇。

大家會想問: 除非三大件已經攻頂,不然怎麼買這種線材 (我就是知道有人三大件沒攻頂還買....)

但實際觀察三大件就知道,超旗艦、旗艦、次旗艦等商品之間的差距,常常都是在規模上展開,而非品質上提升。
以擁有超旗艦喇叭的Wilson Audio, Magico, Estelon等為例,超旗艦是單體加多加大,而非單體或音箱品質有差距,那類商品是為了應付更大空間而設計(或說,你空間不到位,他不會帶來更多優勢)

所以在一個空間成本最貴的條件下,三大件到頂(頂到環境限制)其實沒有想像中的困難,此時還有閒錢的玩家,就會把腦筋動到線材這裡了....

總結,這市場其實沒有大家想像的困難。
對於多數人或非線材製造商來說,他們會想推廣其他設備,而這種提升也是顯而易見的
線材製造商鎖定的也是中高端市場用戶。
上述兩個族群沒有交集,也非常顯而易見
只要有一點電學常識,就知道電源線根本沒可能沒能力沒理論沒根據能改變音響的聲音。
唯一有可能改變是爛到透的電源線,例如大陸黑心充粉電源線,如果是這樣己經是安全問題。

控制嗽叭運動從而發出聲音的就是放大線路,而且主要是最後的功率晶體或集成電路,
說音頻線能影响聲音還有點根據,但是只要一條合格的音頻線,再純正也不可能有可感受到的差異。

而電源線只是供應能量,除非放大線路PSRR低得可憐,否則要做成可聽影响,就好像把飛機輸油管包金,說包金的輸油管能加速飛機一樣無知好笑。

其實只要放大器任何一個被動器件例如電容,其影響己可以比電源線大得多,要抗EMI加個電感還比較實際。

以現在技術,在家用領域,要達成基乎不可能有聽感損失的放大音頻線路,以100W輸出為例,關鍵器件最多就只要幾十美元成本,再多也是無補於事,因為整個音頻最大失真問題,以致成本,是最後電機轉換的失真,就是喇叭單元和其箱體的成本。

一條能夠用在演唱或劇院場地的60A音頻電源線賣價就大約100-300美元,成本主要體驗在產量少,抗環境及安規以及可靠性要求。

其實"接頭情意結"不只是在音響界發生,連在電子研究世界,都是很常見的,因為最好理解和實體的東西就是接頭,例如很多常識一般的項目經理,時常在會議上就會拿接頭大做文章,但卻不肯或沒能力去分析線路問題,同理在汽車界就是 "改裝方向盤" 好了。。。。。
airdon2000
只有電學常識不太夠,需要更專業的知識,才不會說出這樣的笑話。
lingo1388
pipi567 別像250好嗎?什麼都要套上【講話都人身攻擊找人吵的】嗎?看了上面所有對話,讓你有此誤解的可能只有【砸你自己的腳】,這是嗎?如果真的如此【玻璃心】,那就不要出來胡言亂語,好嗎?
JohnTitor wrote:
交流電路有雜訊很正常...(恕刪)


想聽得出來電源線的差異,需要聽力正常,能分辨不同聲音才行,我這邊有幾個普通人和某個歌手唱同一首歌的錄音片段,雖然聲音很像,但肯定有所不同。想證明自己聽力沒問題,盲聽告訴我那個片段是歌手。找時間一起去李老闆那測,我測電源線,您測聽力。您總是質疑別人叫別人盲聽,干涉別人的聽感,為公平起見,換我質疑您請您盲聽,謝謝。
brandonhu
就拿妳最熟悉的錄音,我們現聽個幾次再測
iauder220
Ok可以。不管是老實教或是線材教,我都尊重不同的意見。但少數那種人家在分享聽感,他在那邊不停嘲弄別人的人,不用對他客氣。J過來見證盲聽,就公開錄影見證通過率。
因為愛不夠啊!
1000K wrote:
本話題我認為...(恕刪)


1000K老闆對Hi-end器材理解很深,所言一語中的,毋需我贅言。


我不但不排除EQ,而且我很確定EQ對三頻調整的效果最有效率也最便宜,自然EQ擅長者覺得線材浪費錢甚至線材很騙錢。


但是EQ調不出我喜歡的聲音,我喜歡乾淨質感好的聲音,而這種聲音只能靠器材、線材。


玩EQ的人在自己家覺得銀線/銅線沒區別這沒什麼問題、不玩EQ又稍有經驗的燒友覺得銅線/銀線的區別再明顯不過。只是自己覺得銅線/銀線沒差異的人卻認定別人分的清是鬼扯⋯真的是很鬼扯⋯⋯


劉總編身為媒體人,他說什麼未必要信。不可否認在音響領域他有你我不可及的優勢,他比一般人接觸音響多很多,我們花錢聽,人家聽是有錢賺的。



在類比的電子學中,存在許多微小的電學特性差異,所以即使計算出來,也必須要實際做出來來驗證。在擴大機中,則存在著調中點電壓的VR 和 調偏流的VR, 甚至是逃不掉的負回饋,而D類也有 pffb. 如果算的準,直接用計算出來的就好,何必用VR. 而op amp 也會有雷射trim去調整。
如果導體不具差異性,何苦去追求常溫超導體,接點如果沒差,那為什麼有這麼多壓接規定甚至是接頭定義還有磅數設定?
如果家裡的電熱水瓶線是標準三頭,不妨拿來替換掉音響電源線先試試,如果答案是沒差,那就恭喜你不必擔心換線問題,雖然我覺得換線也是要看CP值的,因為高價和高品質也不存在正比關係。
ghleu
steventsao.tw 五層不鏽鋼鍋能做出中華鐵鍋的鑊氣我不知道,因為缺乏不鏽鋼鐵鍋的熱傳導與快速爐的火力的參數,這只能實驗得知。至於普通家庭瓦斯爐能確定能用中華鐵鍋做出鑊氣,雖然這要點技巧。
ghleu
對於鍋氣不在意的人,你用普通家庭瓦斯爐加上不鏽鋼鍋炒菜,他們也吃得很開心。所以很多時候討論是不會有交集的,因為聆聽音樂本身就是一種很主觀的東西。
139140F wrote:
但是EQ調不出我喜歡的聲音,我喜歡乾淨質感好的聲音

在上次 N-01XD SE 的 Dirac Live vs 吸音板測試中, 我的感想是:

1. DRC 會縮小動態範圍, 導致高頻泛音列被破壞:
系統若原始動態範圍是 100. 因要調整各頻段的音量比例, DRC 會縮小至 80-90. 而此舉剛好砍掉一堆高頻泛音列.小提琴的最高泛音達 40KHz, 砍掉越多高階泛音列, 音色變越糟.

2. DRC 會劣化音場: 這點尚未找到合理解釋的文章. 但我長時間聆聽比對下來, 音場真的會縮小. 而奇怪的是, 換上 TcM Golden Signature Plus 電源線, 與 Siltech 680P XLR 訊號線, 明顯感受到音場擴大, 結像力增強, 遠近層次感拉開, 樂器定位感清晰.

對高靈敏兩聲道系統, 若財力能負擔的人, 多半是用聲學視聽室來解決, 而非屈就於 DRC.
宅男工程師
JohnTitor 中高頻一樣有反射波干涉, DRC 不好處理才說不要動它. 但我後牆架上4大塊吸音板, 就能讓小提琴拉高音時, 更滑順不出分岔聲.
JohnTitor
哪你drc動了中高頻嗎?如果沒動,哪來砍高頻泛...云云?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