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各位串流撥放器換網路線或交換器音感有變嗎

SebastianT wrote:
你是期待有人解釋給你(恕刪)

謝謝,,不用了,理論都拜讀了。
不過這樓主題是“音感有變嗎?”
期待更多人聽了再講。
這是一篇非常好的討論串. 我潛水至少快 20 年, 但實際測試結果是挺有趣的. (也成功地把我吊起來了)

首先, 我對於音響的要求是他不要出現奇怪的音染, 我家離交響樂廳約 15 分鐘車程, 每年10月到隔年5月我每週都會去報到, 選的座位都是正中 7 ~ 10 排. 所以我想我應該能算常聽現場的聽眾. 我的音響不見得好聽, 但我圖的是方便, 所以自從有 iTunes 以來, 我一直是用 iTunes 來整理/播放我的音樂. (為了我的 DSD 我也貢獻了不少給 channel classics)



喇吧: Dynaudio BM5A
DAC: RME FireFace 400 (為了測試之後換成了Meitner Audio MA-1, 原來是接在 STAX 4070 + KGSS 上)
電源: PS Audio Power Plant
所有的線材都是 Blue Jeans 的. (全平衡)

最近老家的房子有計畫裝修, 所以開始看音響相關的文章, 發現現在很流行音樂串流, 所以我也想來時髦一把. 拿出了我買了之後基本沒有用過的 QNAP TS-212 (最後一次更新在 2017 的 4.3 版)

就理論上來說所有在 NAS 上的資料都會暫存在播放器上, 所以不應該有差異. 就算退一萬步來說, NAS 只有在一開始傳資料的時候有工作, 一個 20MB 的檔案, 在 1Gps 的網路上不用 10 秒就可以傳完了. 再來就不關 NAS 的事了.

我拿來測試的是這首:

因為他相對簡單, 容易聽出不一樣的地方.

但神奇的傑克出現了, 用 NAS 串流的歌, 聽起來明顯不同. 具體而言從 NAS 的歌, 明顯偏瘦/空. 我原先想既然我都能聽到了, 那弄成頻譜圖應該可以看得很清楚

不幸的是 iPad 的內建麥克風太糟, 我也沒有跳線可以從 pre-out 回到麥克風, 所以這個實驗算失敗的.

我的測試工具:
電腦: mac book pro 15" core 2 duo (OS 10.11.6) + iTunes 12.8
電腦: Lenovo X1 + iTunes
NAS: QNAP TS-212
路由: CheckPoint 620

我一開始以為是 iTunes (播放器)的問題, 所以我也改用 VLC, 但是問題還是一樣. 我也試過從 Wifi 換到網線直連, 甚至單獨的 switch 來聯 NAS 與 mac, 但都沒有幫助. 不過把歌放在 USB 或是內建硬碟倒是聽不出差異.

我的結論是音樂串流目前水很琛, 而我只想要簡單聽音樂, 所以還是繼續用我的老機器聽下去吧.
(這次唯一的收獲就是我的 QNAP TS212 裡的硬碟很吵, 看來下一台 NAS 用 SSD 應該是必然的)
你的問題, 我想大部分都是在軟體的 CODEC, 與硬體較無太大的關係
 
如果你是用 QNAP 的 DLNA / FILE SHARE (e.g., SMB) 基本上不會影響, 因為都是原始資料直出, 如果會有影響, 那麼就是在撥放器的 CODEC 的調整, 建議用 FOOBAR 直出
 
如果你是用 QNAP 內建的 AIRPLAY SERVER 編碼然後用 ITUNE 作為前端解碼輸出, 這個就絕對會有影響, 畢竟用 AIRPLAY 就只是為了方便, 談不上音質
 
有本錢夠厚, 願意投資的話, 最理想的就是用 ROON 的解決方案, 可以參考這一篇 https://roononnas.org/en/qnap/
 
phuang0000 wrote:
這是一篇非常好的討論(恕刪)
我的NAS是用Cat6連線

關在其他房間

一點都聽不到硬碟的運作聲

給你參考

phuang0000 wrote:
QNAP TS212 裡的硬碟很吵
Marimba wrote:
你的問題, 我想大部(恕刪)


我在測試的時候是把 NAS 當作(本地)硬碟來使用的.


檔案系統


USB, 檔案系統為 msdos


NAS, 檔案系統為 afpfs


內建硬碟, 檔案系統為 HFS

另外在聯想的 X1 (G6) 上面則是 SMB. 其實我並不清楚 iTunes/VLC 有無針對不同的檔案系統做不同的處理. (水很深的部分?)

Foobar 或許是一個嘗試方案, 但我尚不清楚如何使用 iPAD 來遙控(遠程) foobar 選歌. 這也是我一開始想要嘗試的方向. 近幾年來 iTunes 越來越難用, 這也是為什麼我考慮用串流統一管理我的音樂. <- 有著非常不好的經驗, 從我的 Macbook Pro 轉到 Mac mini, 是另一個失敗的案例. 如果再來一次, 我希望可以撐久一點.


------- 我是分割線 -------

說到 Roon 又是一個坑很深的問題. 我可以理解他可以統一管理所有支援的播放終端設備, 也理解他有著很大的音樂資料庫, 但用 Roon 播放聲音會更好?? 我在爬文時, 有看到很多人推薦, 其中不乏知名開店多年的商家. 我相信靠這個吃飯的有自己推薦的實力, 但我真的不能理解.

(唯一的猜想是 Roon 要求把 Roon core 裝在 SSD 上, 或許他在內部先做了一次 cache? 從而避免了一般 NAS (如我) 從硬碟讀資料時間, 或是 Roon 支援的機器有著不同傳輸/cache 的方法?)

不過 Roon 要求 i3 以上, 我的 MacBoox Pro 與 NAS 都沒有達到要求. 要測試的話還要先買 NAS 或是買新的電腦然後把 mac mini 退下來當作 Roon Server. 這樣一來, 我乾脆用 Mac mini 當作我的串流機就好.


------ 我是另一根分割線 ------

目前我在市場上看到的串流機大都有自己的 app. 以我自身搬 iTunes 的(慘痛)經歷, 如果要再來一次, 我會優先考慮大廠的機器. 加上串流機通常需要有搭配的 DAC. 對我來說實在不是升級的好買賣. (當然房子重新裝修的話, 我會重新買一整套西裝) 目前看來, 對我來說最有感的升級方案是買一個重低音...
me5888 wrote:
我的NAS是用Cat6(恕刪)


哈哈哈, 如果可以的話, 小弟真的也想直接牽線.

因為工作關係目前我是租屋子住, 所以一切設備從簡.

買東西其實都可以接受, 但我最大的問題是搬家時如何處理那堆電器. 我之前為了能用那台 MA-1 同時接耳機與音響, 我還特地去買了Adam 的主動喇吧. (因為 BM5 只有平衡輸入, 但我 DAC 的平衡輸入已經給我的耳擴了, 所以買了有 RCA 的 Adam) 自從上次搬家, Adam 還躺在箱子裡呢.

BM5 其實總共聽的時間也不長, 如果不是長時間在家工作, 估計我的音響設備還在吃灰...
會推薦入坑 ROON, 最主要是因為他的軟體會詳細的呈現你的訊號源 > 解碼器 > 輸出規格 等參數變化, 這樣子就不用瞎子摸象, 神棍摸骨, 讓你 "自我" "感覺" "好像" 有變化

至於是變化是變爛還是變好, 就只能就看那瞬間, 那個地點, 地磁變化, 電磁波, 溫溼度, 室內PM2.5, 你的腎上腺素所激發的化學感應, 以及喵皇是否有在你身邊打轉讓你的心情愉悅來自行評斷

另外, 如果要找穩定的硬體的網路串流撥放器 (含前級擴大機), 並且有對應的APP來遠端操控, 以經濟實惠與業界應用廣度來看, 我會推薦 BLUESOUND NODE 2i; 畢竟跟 NAD 隸屬同一個集團, NAD 拿 BluOS 做了一系列高貴的 M 系列網路串流綜合擴大機, BluOS 的支援程度只會越來越好
https://www.bluesound.com/products/node/
https://nadelectronics.com/products/masters/

BluOS 也同時授權給其他的音響廠商, 只會變多, 不會變少
http://bluos.net/

phuang0000 wrote:
我在測試的時候是把 NAS...(恕刪)
phuang0000 wrote:
------- 我是分割線 -------

說到 Roon 又是一個坑很深的問題. 我可以理解他可以統一管理所有支援的播放終端設備, 也理解他有著很大的音樂資料庫, 但用 Roon 播放聲音會更好?? 我在爬文時, 有看到很多人推薦, 其中不乏知名開店多年的商家. 我相信靠這個吃飯的有自己推薦的實力, 但我真的不能理解.


==========================================================




我來幫你理解,Roon 就是 DMC , DMS , DMP ,但他不是DMR

所以完全沒有更好效果的這個邏輯產出,他頂多就是幫你把事情做對而已。

他將有與其合作夥伴(我不想用認證這個字眼)的音響設備透過USB雙向溝通與網通這兩種方法來做一個商業化

正確的數碼流頭尾脈絡規劃,避免初哥搞不懂各種設備橫跨"取樣設定"這個最大權重影響聲音表現環節,至於

數位濾波撈過界的濫觴,就要另行討論。


你要說數碼流怎會搞錯,對於初哥來說還真有人搞不懂DMC DMS DMP DMR 該怎麼去組合

才不會"打架"
有變,好的switch聽起來人聲更舒服,泛音更多。

tintinii wrote: 是“音感有變嗎?”
期待更多人聽了再講。 (恕刪)
phuang0000 wrote:
iTunes


很多遠端桌面軟體可以用
但播放的便利性可能沒那麼好

若真心要玩
建議建立自己的NAS原始音樂檔
才不會受限破破的蘋果播放與解碼格式

音樂格式及播放軟體、解碼韌體硬體
占整個系統音質好壞5成以上
後面50%才是類比系統表現

至於網路傳輸設備
除非他在中途將封包資料
重整、解碼升頻、加料
再轉換成網路封包資料傳送給DMP
否則我是不會相信能改變什麼

換一條線、switch
就能改變網路資料
這網路環境也太不可靠
世界大亂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