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買了喇叭到現在約二星期,因為離上一次買喇叭找尋二聲道已經十年,以前找的資訊都過期,所以這次在每天作設計案之餘,幾個晚上把手邊現有的東西交叉測試順道RUN IN,目前穩定後大概來總結一下這小系統的想法~嫌寫得太囉唆請直接看紅字 :pA> 前提1. 每個人對於音色喜愛真的是差異非常的大,所以先描述一下我喜愛的聲音 -中性、冷靜、細節多、高音明亮、低音量不用多但要結實有彈性,更高要求是音色帶有透明感,高音延伸好帶有稍微的甜味,是我最喜歡的感覺。第一對喇叭S-520蠻對我的味道,基本上就是中性現代沒什麼特色(除了高音刺耳這個壞特色)... 當然要透明感不是便宜的喇叭可以達得到的,聽許多一二萬元的喇叭,在我喜愛的音色,然後要說比S-520明顯高明的,當時也找不到,所以這麼久了,我還是把它留下來。而Alessandro M2的細節多、高音亮也很對我的味道。2. 目前這套系統是在一個大前提下來組合出來,就是我想在預算二三萬下(稍可超過),暫時不上喇叭架可放在桌上沒有壓迫感的組合,所以可選擇的其實也沒多少了,大概多是搭配跟預算的差別而已。雖然在同價位下,可能可以找到低音更猛、空間感更好等一些優質書架喇叭,但跟S-520的體積差不多的,個人是覺得不合適放在桌子上,壓迫感太大,共震也是個大問題~3. 因為限定放在書桌上,所以一開始我就不考慮所謂全能的喇叭(不要說一萬多的喇叭要樣樣行,就算多一倍預算。這麼小的體積我想也很難),以找到有魅力獨特存在感的喇叭來聽。4. 自己聽的音樂可說蠻雜... 除了大編制的交響樂跟重金屬不聽之外,大多有在聽。以英式搖滾跟後搖滾佔50%左右為主,然後小編制爵士約35%,古典的獨奏或三重奏約10%,流行與電子則少數。5. 最後是請記得所有對聲音的描述,先把新品三萬五組合的前提放在腦中(喇叭自己慢慢RUN比較有趣),所以某些描述或許太過於誇張,就請別介意了 :pB> 目前搭配自己沒甚麼昂貴器材,就用現有便宜的東西來做對比,幫助比較能客觀點來描述聲音感覺1. 音源 - ALAC(16bit 44.1khz)用現有的喇叭跟耳機仔細比對,聽不太出來AIFF與ALAC的高低,考慮到我的iPod Classic只有80G容量,就統一用ALAC,使用Mac平台的XLD抓原版音軌轉ALAC(16bit 44.1khz),以後買更好些的主系統組合應該還是以CD為主。2. 主機 - Mac OS iTunesDIY黑金塔使用iTunes,確認音訊設備設定為44.1khz,16bit輸出(購買使用過BitPerfect,某些曲子會撥出噪音,尚未研究透策)。3. 喇叭 - chario STAR SAT用S-520 / Alessandro M2 來對比差異4. 喇叭線 - 古河 fs-301用 mogami no.3104 bi-wired 更改組合測試5. DAC / AMP - 谷津U1用 uDAC2 / A-307 對比差異6. USB線 - 品嘉音響送的銀USB線短暫使用 Acapela Audio RCA 當同軸對比差異7. 擺設與電力 - U1送的電源線直接插普通壁插目前先沒有特別講究,這樣也比較適合剛買來就聽的人來參考,買來放在桌上,然後下面墊工業橡膠(八顆120元)。C> 喇叭的感覺喇叭拿到比外觀印象沈上許多,結實的二側原木與下方的紮實底座,都讓它放在桌上時的震動少了許多。外觀很美,原木觸感很贊,沒有一般喇叭那種箱音,可以感受到原木喇叭的一些魅力(不過它也不算全是原木窩~)1. 弦樂非常的好聽,琴弦划過的聲音與在音箱裡的共鳴真是蠻美的 :) 聽Bach的6 Suites for Solo Cello,感受大提琴的質感,或是Yo-Yo Ma Plays Ennio Morricone的弦樂包圍感,實在是太享受了~2. 高音明亮但柔順,不論小提琴的細膩高音,或者爵士樂的小喇叭的明亮高音,都是我很愛的表現。最常聽Un Coeur En Hiver配樂中Ravel的小提琴,聽到許多之前沒聽到或嫌刺耳的聲音,在這喇叭聽起來都很細膩。而Miles Davis高音稍微刺激的小喇叭,正是我喜愛他的原因,這喇叭表現得夠明亮,但不會讓人覺得刺耳聽不下去。3. 女聲的泛音修飾得頗甜,喜愛女聲的朋友應該也會蠻喜歡的。喇叭的解析度算是中上,不會像有些平價的溫暖喇叭解析度那樣糊,所以許多歌手的換氣與齒音也都表現得不錯。因為沒在聽發燒片,所以我都是用 "楊乃文 的 愛上你只是我的錯"來當測試,把聲音的質感表現得很好,然後稍多的泛音讓聲音變得更有吸引力。4. 吉它是我對這喇叭比較在意的地方(因為唸書時學過古典吉他),吉他的表現比較沒有存在感,感覺泛音稍多,有點太空,當比較多樂器跟人聲一起出來時,吉他不注意聽就感覺消失一樣。5.低音量不能說少,但比較鬆散,所以注重低音的人會覺得凝聚力不夠,但如果不是大編製,一般的搖滾的鼓聲,或是爵士的低音BASS,還在可以接受的程度,不會覺得聽不下去。 這摸小的喇叭,很重的搖滾理所當然的控制力是不行的 :)6. 整體印象是音響性不錯,速度稍慢。中頻稍微鬆厚,高音明亮不刺,低頻量可以但鬆散。音色是屬於中間偏稍暖,整體算是比較活潑,情緒感染力蠻強的。7. 喇叭濳力應該蠻好,因為我給它比較好的東西,它就可以表現更好一點出來,或許換較佳的擺位、更好的擴大機及線材修正可以表現更佳。…. 怎麼沒說到鋼琴?雖然我自己聽音樂聽蠻大比例的鋼琴(喜歡 Samson François / Glenn Gould / Bill Evans / Keith Jarrett),一方面無法判定什麼是正確的鋼琴聲,另一方面也是聽過一些不錯的系統,但都沒有聽到讓我馬上說這鋼琴有夠好聽的震撼感,所以無法評價鋼琴,只能說出聽起來不錯這種感覺… 或許好聽的鋼琴真的得在價值不菲的系統上才能讓人一聽就感受到吧???D> 擴大機的感覺U1從我找DAC/AMP一體機資料,到我買了接上二組喇叭一陣子後, C/P值超好是最大的印象了,讓我覺得以後買擴大機一定會把谷津列入第一順位來考慮 :)1. 50W推力比想像中足。自己的一個愚見,看擴大機第一我都是先看推力夠不夠,當然不是說一定要上百瓦才好,但我個人覺得聽音響至少要有音響性(比如要聽到足夠的細節、定位等),先能聽到音樂的整體輪廓與大部份細節,再來追求所謂細節的音色、細膩度或更抽象的感覺。我用U1去推S520,就可以聽出比我聽過的幾台萬元左右的擴大機更多的細節,所以覺得它的50W很足啊 :)2. 聲音屬於解析不錯,音色稍微醇厚的感覺,無法明確分析出這是擴大機或DAC的特性,僅是我個人猜測.... 我以uDAC / S-520 / M2 耳機來交叉比對。U1與S-520 / M2這種解析度好,高音亮的設備來搭配,能在解析度沒怎麼減少的聽感下,讓聲音變得稍微醇厚與耐聽。而以uDAC2接U1推chario STAR SAT與U1的DAC直接推出來比對,uDAC2聽起來解析度更高,人聲與吉他聲音稍瘦但凝聚力更佳。所以,U1搭配chario STAR SAT的組合,以我個人的喜好,比較會希望利用喇叭線或同軸訊號線去提高解析度。(不知會不會有改變?或冒險點改U1內線?)E> 總結以3萬5的搭配,其實有很多的選擇,但如果限縮到想放在書桌上,作近距離凝聽的話,其實可選的就很少了,所以我自己是希望在稍微提高預算後(原本設定2萬5以下),能在近距離凝聽時,感受到樂器的美好的音質,即使它不是我主要偏愛的音色也可以,因為以後會有一套主系統,這副系統就讓它表現某種風格也不錯!而目前這個組合在我聽古典與爵士的獨奏與三四重奏中有呈現出來,另外的搖滾樂跟流行樂表現就平平... 不過值得用心聽細節的搖滾樂跟流行樂的專輯也不多 :p 推薦給近距離凝聽古典與爵士小品為主的朋友,這樣的組合實在頗迷人 :)F> 希望改善的方向以我的喜好走向,與這個組合的濳力,覺得值得花點預算在其它東西的搭配來提升 - 更換基本的壁差、電源線、黑金石墊與訊號線。我應該都會以不增加中頻厚度,提高解析度的方向去搭配,做一些平價的升級吧!暫時先退退燒,好好聽個音樂了 :)
看了你的聽感、搭配和需求,不要強調中頻,高頻要細緻,建議先換喇叭線吧!挑歐系的廠牌別再用301,它是你系統的問題,別太短(建議單邊2米),桌上型很多人為了省錢用很短,犧牲了聲音,不值得,真的講究高頻,可以試試鍍銀線,速度快些,高頻彈性好些,吉他音應該會有改善!
歐小欧 wrote:看了你的聽感、搭配和...(恕刪) 301共三米還好是跟買喇叭殺不了價凹來的 :(歐兄果然厲害,只看描述就知道喇叭線不搭...看了回應,把家裡一對不知名的稍粗銅喇叭線裝上香蕉叉給測試一下,吉他的存在感有回來蠻多的(又回到熟悉的陳綺貞了),尤其那種Q感出現了,連帶中低頻凝聚感都有增加,鼓與低音BASS的彈性也比較好!不過應該是便宜的喇叭線原因,所以整體粗躁許多,細節也吃掉不少,尤其弦樂的細緻度相差許多,高音也沒那磨優美,有點破壞喇叭整體的細膩度...不知有何好的喇叭線推薦呢?預算在裸線一米300元左右(最高到500元),以歐兄的推薦共四米的裸線(已有香蕉叉)~PS. 不知FS-301的走向音色大概是如何?感覺是比較細膩,但整體比較薄?
想了想,把原本的mogami no.3104 bi-wired的熱縮套拆掉接上去看看(因為我的香蕉叉是二對四),把四股中的二股用來接U1-STAR SAT,當no.3103來用~跟之前便宜稍粗銅線相同聽感,但粗燥感沒了,解析回到跟FS-301差不多,變得乾淨然後凝聚力變好,吉他存在感出來了,吉他跟低音BASS有Q度,中低頻不再那麼鬆散...真是誤會了chario STAR SAT的實力 :p不過... 高音沒有FS-301聽來那磨細膩,mogami的高音沒有了原來那種婉約纖細的延長音,比較直線的表現出來,雖然感覺延伸沒有少很多,但缺了那種細緻的氣味 :(二條喇叭線各有風格,mogami讓這組合比較全面,沒有感覺哪裡比較缺乏;而FS-301則中低頻鬆散,但中高音的延長音很細膩好聽... 真是二難啊
ricky_lin wrote:想了想,把原本的mo...(恕刪) 低價位喇叭線楚培的試試看不然qed、shark、audioquest type 切售線應該還沒超過不然就找2手中間線材但要搭他家的喇叭重點要強調中高頻的質感低頻本來就是這牌喇叭的強項只要低頻不要渙散就可以了
wu85748 wrote:先不要買線,聽幾個月...(恕刪) 嗯嗯~我先用mogami聽一陣子再說... 中低音沒那麼鬆散後,長時間聽起來比較不會覺得少了點什麼~chaogeen wrote:低價位喇叭線楚培的試...(恕刪) 線材在工作之餘再來找這幾個牌子資料,感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