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一下要買擴大器,目前YAMAHA的會比它牌耐用嗎?

Monte920 wrote:
上次查了一下NAD...(恕刪)


很快就會有一些機型離開中國了. 日系紛紛離開之後, 接著就是歐系美系了. SONY, Marantz, Denon, Pioneer, Yamaha, Onkyo 都在擴增越南,馬來西亞,泰國的產能

NAD和Cambridge的銷售量並不大, 成本與競爭壓力比較小, 會離開得較慢, 但是不用等很久. 等日系的新產能完全開出之後, 他就會跟著走了. NAD離開台灣的時間也是相當晚, 印象中我20幾歲買音響時候, NAD有幾款還標著台灣製造. NAD離開台灣算是比較晚一點的. 不過NAD不算是很貴的品牌, 他在台灣賣CD player的價格跟Yamaha便宜的機種的售價是差不多的.
Monte920 wrote:
上次查了一下NAD...(恕刪)

別當真
那觀念非常衝突
的確在品質的選擇上,既有經驗及多數觀念均是MIJ > MIT > MIC
但多年來生產的比例大家心知肚明

MIC就絕對不好? 絕對偷料?
個人只信一半

1.) 偷料的不一定是MIC,因為大廠的設計也多半並非放在MIC。這是我不信的50%
2.) 續1,生產移到MIC無非為了降低製造成本,所以在設計時是否會同時加入偷料(costdown)的概念? 這是我信的其中50%

如果MIC不能買,那版上狂推B牌電視的那些人不就...................

所以事情並非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MIJ或MIT就沒有容易壞的產品嗎?

這些僅能透過版友及眾發燒友"寶貴的消費經驗"

多年來吸收的經驗
1.) 便宜"鮮少"有好貨,10%如果用到就真的當作運氣好!也開心點,運氣不好也不用太失望,因為他是便宜的嘛!
2.) 開箱文的C/P值,往往只有價格+規格的內容,耐用度跟品質的參數需要長時間考驗,所以C/P值只能最多60%參考
3.) 貴的不一定就是好貨,但知名品牌的高階機種,80%經得起考驗,對得起價格!

買東西的心得,就是相信自己的五官+親身試用+參考"負評"
簡單點,用的也開心點!
hortin wrote:
別當真那觀念非常衝...(恕刪)


若你不挑品質, 那你就信一半就好. 挑品質的人, 早就都信了大陸原物料與零件會偷料, 工人會偷工.

你都會說 MIJ>MIT>MIC. 但是是什麼原因讓你有這個排序呢? 當產品內部結構都差不多的時候, 為什麼會有不同的信賴度呢? 不就是工人的素質與偷料的問題為主嗎? 呵呵. 不然難不成日本的電容電阻電線長得跟大陸的不一樣嗎? 不就是材料的純度厚度與密合度有差嗎?

前幾天,買了60個 日立Maxell 日本製造的三號四號鹼性電池. 家裡卡拉OK無線麥克風需要用的. 便宜就多買一些. 平均起來一個單價只要10.7元. 不是因為我買多才便宜, 10個裝的,平均一個12元, 只買兩個也只要25元....... 當時買的時候就有個感觸... 爽啦,總算不用再被大陸賺到我買電池的錢了. 如果有賣卡拉OK系統的音響店應該也會很喜歡銷售這種日本製造的消耗品吧.

日幣貶值之後, 日本製造的鹼性電池竟然跟大陸的金頂,永備,新加坡的勁量在大賣場的價格沒有差距太大了, 日幣貶值兩年多了, 總算又重新看到日本製造的電池回到市面上. 而且價格足以跟大陸貨相比. 我相信未來五年十年, 會有更多日本製造的商品又會重新回到架上讓消費者選購.



vspebrian wrote:
不挑品質, 那你就...(恕刪)


少來了
現在日製也不是品質保證了
端看網路上就有不少案例
更不用說沒上網的
現在的商品越賣越便宜
又一年出一款新機
新機還要維持原價或是便宜些
那成本怎控制
當然是costdown
難道廠商會笨到賠錢賣或是打平

奧德賽 wrote:
少來了現在日製也不...(恕刪)


機器的設計本來就沒問題啊. 是說中國製造的零件偷料與純度不足.
vspebrian wrote:
機器的設計本來就沒...(恕刪)

這也很難說了,就像現在台灣製的東西,也只是台灣組裝,裡面的東西很多也大陸製
,所以有可能買到日本製,結果裡面的原物價也是中國的…像我那台就馬來西亞製的
也沒比較耐用,移去越南製,搞不好一樣偷料,畢竟料是原廠要控制的,工廠也是原廠
來建的, 品管也是原廠要控管的,所以挑比較沒問題的牌子,搞不好還比挑產地來的保險一點。

haiwanghao wrote:
這也很難說了,就像...(恕刪)


品牌當然重要, 選定品牌之後, 盡量別拿到大陸生產的機型. 這樣會更加保險妥當.

haiwanghao wrote:
品管也是原廠要控管的,所以挑比較沒問題的牌子,搞不好還比挑產地來的保險一點。



我也贊成這一點. 很難想像一個國際的大品牌,會因為到中國製造就亂搞偷料? 就算到中國設廠,高級主管也是那個大公司派去的,我想他們應該不會隨便扎自己的招牌.

到中國或東南亞設廠的目的是為了節省成本,這每個人都知道的. 但成本是從哪裡省? 工人的時薪,工人的保險,工人的福利,有無工會的干預,土地取得的成本,建廠的成本,環保的成本,運輸的成本,稅金的多寡......等等等都是考量. 當這些各項因素加進去之後,因為原料部分"偷料"而能夠省的成本,其實微乎其微. 一個知名的國際大公司不需要在這種事上跟自己的品牌形象過不去.

環顧家裡四周,MIC的東西太多了,想故意不買MIC的產品可能都很難. 不管我們喜不喜歡,大概也不能說只要MIC就是偷料的吧?
vspebrian wrote:
若你不挑品質, 那...(恕刪)

抱歉!
並非想筆戰!

但文字理解程度每個人或許程度不同
我文內似乎沒有提到我不挑品質
而是您主觀認為MIC品質就一定非常糟糕

也無意與您爭論這點
否則話說明了,您的不同版面回帖與推薦,觀念上真的非常衝突
但無任何怪罪之意,之前也因為參考您的電視推薦文章心得,另在下也成了疫民甚至連同殘害了不少親友,一段不短的時間難以抬頭做人,而您強烈瘋狂推薦的國產品牌電視,正是MIC

所以真的不想爭論MI?的論點!

回到品質的探討
個人觀點是
1.) MIJ不一定全部都是逸品,也有不靠普的產品,容易壞或設計瑕疵的產品!(例如某H牌的MIJ冰箱)
2.) MIC也不見得一定是爛貨,大廠MIC品質穩定的產品也還是很多,不代表大廠移到MIC,做出來的東西全100%變爛!(OPPO 103D/105 這兩台MIC的播放機用料與品質應該是有目共睹的)
所有的經驗都是"統計學"與比例問題!

更何況,近年來許多大廠移到大陸製作,並不100%所有人都是為了"偷料",也有不少廠商是為了"大陸內地市場",直接將生產>製造>售後服務直接原地整併,以達一條龍的商業模式!
尤其,這些廠商大多會"留一手",將高階留在MIJ,中低階移往大陸製作,不只省了製造及關稅成本,也防守了進階技術外移的詬病!

當然每個人都有言論自由
道理也會越辯越明!

YAMAHA會比他牌耐用嗎?
一直歪到MIC是Costdown的偷料爛貨
或許這答案,再等幾年,相關案例出來再爭論也不遲!
在沒有答案之前,或許先考慮保固久的大廠機種會安心也簡單些!

我買的X4200W 很遺憾的是MIC,因為評估實際需求及使用環境,上到更高階的機種雖然是MIJ,但實在是殺雞用牛刀了,目前使用心得卻是非常良好,效果不輸友人扛回來的MIJ機種,但一旦哪天故障,我也會如實分享!
討論的好壞,不如多分享使用經驗!
hortin wrote:
抱歉! 並非想筆戰...(恕刪)


首先: Benq的廣色域電視,面板是台灣製造, 背光是工研院技轉在台灣製造, 視訊盒也是台灣製造. 只有一些後段模組加工, 無關重要的機板與按鈕外殼與安裝是在大陸. 如果這樣你就認定那全都是MIC. 那是你的認定, 我不那樣認定..... 至於你家人或你的偏好就是喜歡對比最差,無廣色域,無限制加亮的電視. 就說那樣最好. 我也只能尊重, 這世界上什麼樣的人都有, 賓士車BMW照樣有人邊坐邊吐, Nissan車也是有人說好讚. 我不會這樣就說你不可理喻, 只能尊重你家就是喜歡規格爛一點的IPS電視, 我也沒辦法

其次, 如果你沒跟大陸零件廠交涉過, 就請尊重真的有吃過虧的人的發言. 不要憑空想像. 我是吃虧吃怕了, 最後搬出磅秤這種原始方法來算重量. 工廠那邊上磅秤一量, 是偷料的次級品. 不收. 有的乾脆坐在地上哭, 有拉著拜託去喝酒摸女人的. 什麼招都來, 就是想盡辦法要塞次等貨拚驗收過關.

要告訴你, 別太天真可以嗎.... 你看不出偷料, 不代表別人看不出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