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低音換線,我自已經驗都不是很明顯,可以省下來,建議音響的東西不要買,新出的品牌,甚至台灣人網友自已出的代工牌,先不談效果如何,但以後都不好賣,買老廠牌,累積了十幾三四十年經驗,有設備可測,有人才,音響可不是半年一年就能做出好東西,古河 敏力 萬隆 canare 都有五千以內的,貴的推建nordost浪蕾哈娜 wrote:不知道有沒有大大用過(恕刪)
layatenyayayaya wrote:音壓因為每個人的喇距...(恕刪) 這個部分今天測試了一下🤔,環擴音量調整到-20,但是各聲道調整到12db手機分貝量頂多才65附近,不知道有哪個環節有問題,還是手機app的比較不準確?
麥克風頭接手機我不知差多少。分貝計可以找人借,自已買也可以,不只是換器材,只要喇叭有移動位置 高度,都需要重測的。依我測很多次,我相信分貝計,為了省兩三千,聽一輩子有誤差的聲音,花了十幾二三十萬的音響,不值得。你可以找音效移動最明顯熟悉的片段,把五顆的音壓隨意加減3db,8db,會聽到聲音偏前面或偏後面。調不好變大部份片子都前面太大聲,或後面太大,我朋友甚至變天空跟環繞太大聲。調好會是五成以上都前面聲音,但環繞該有聲音時就有,而且音量跟前面一樣。會聽到很多方向的移動聲,左前到左後,前面繞完到右後等等,五顆獨立的移動,不會只是前面移到後面單面移動。前提是空間的反射不能太多,其他也不能太差。很多人電影,重視高 中 低音,多高 多重 多低,簡單講覺得自已的比電影院好,少數人說看電影用兩聲道很讚。很少聽他們談論,移動 位置音場 細節 耐聽 音質,這不也是電影的精隨嗎,聲音畫面同步變化,盡量達到身歷其境,不然幹麻發明杜比 dts,直接立體聲不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