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麼 YouTube 音量「比較大」?
YouTube(還有 Spotify、Apple Music 等平台)為了讓你不需要調整音量就能清楚聽到聲音,會經過「壓縮」、「音量標準化」等處理:
• 壓縮(Dynamic Range Compression):減少最小聲音與最大聲音的差異,所以即使聲音小,語音部分也能清楚聽見。
• 音量標準化(Loudness Normalization):會把影片音量壓在一個平均標準(例如 -14 LUFS)上,讓影片之間的音量不會忽大忽小。
這樣的音訊比較「飽滿」、「直接」,不用開太大聲就很有感。
🎬 為什麼藍光 Dolby Atmos 聲音「比較小」?
藍光影片的音訊通常是「未經壓縮」或「保留最大動態範圍」的高品質音訊,例如 Dolby TrueHD + Atmos,音訊更細緻,也更「忠實」原始電影的製作設計:
• 原始音訊設計給電影院播放,預期你有一套環繞音響系統,會還原小聲與大聲場景。
• 動態範圍大:比如角色小聲講話很小聲,爆炸場景很大聲,沒有壓縮過。
• 所以你聽起來會覺得:「怎麼聲音變小了?」,其實只是因為「沒有經過壓縮處理」。
( 一篇論文 ) 杜比全景聲比較安靜, 這為什麼是件好事? 重點摘要:根據杜比的規格, 杜比全景聲比較小聲, 要能發行杜比全景聲混音, 它必須符合杜比的規格, 如果你想要杜比全景聲音量加大聲, 請在回放設定過程中開啟聲音校正...
A Guide To Lossless, Dolby Atmos, and Spatial Audio ( self. Apple Musi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