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audioholics.com/subwoofer-reviews/pb12-nsd/pb12nsdbaseresponse.jpg/image_view_fullscreenhttps://www.audioholics.com/subwoofer-reviews/pb12-nsd/pb12nsdbaseresponse.jpg/image_view_fullscreen上例不過是12吋3萬元等級的入門超低音喇叭。in room response低頻延伸會比較好,因為有boundary gain、room gain的影響。附上當時測量的資訊和微調不同等化參數的狀況。
前面有人建議把超低音擺在小房間做個簡單的實測,不過找到好的擺位對許多人、對沒有儀器設備可用的人來講,並不是簡單的事。模擬在房間尺寸長寬高4m/3.3m/2.7m不同超低音擺位的響應圖如下。也就是說,不同的人做實驗不一定會獲得相同的結果。(怎麼會變成玩不出極低頻的人反而理直氣壯起來了?)
Levelzero wrote:模擬在房間尺寸長寬高4m/3.3m/2.7m不過找到好的擺位對許多人、對沒有儀器設備可用的人來講,並不是簡單的事。 感謝分享!不過你這個房間已經不算是很小的房間了,對角線將近6公尺,算是中等大小,至少要表現低頻自然容易得多. 而且你也講到說對於沒有儀器的人並不簡單找到位置,這跟我前面說的不簡單不是相吻合? 並不是隨便把重低音往房間一丟就能期待極低頻會出來或被聽到,你也不否認吧!我先前說的小房間是對角3公尺,要不要也試試看? 至於你的試聽室吸音條件大概也很好吧? 會有測量儀器的人,應該不是一般人的房間. 你自己說你是內行人,所以應該是靠這行吃飯的. 很多人的小房間是對角線僅3~4公尺的水泥牆或木板牆房間,請問能達到你的水準嗎? 誠懇的建議,很小的房間需要你這種內行人仔細花很大的功夫才能充分表現低音,我也沒有否認很小空間就不行. 但你前面第五樓說"小空間不但沒有無法產生極低頻率聲音的問題,反而低音喇叭在小空間要產生更低頻率且音量更大是反而輕鬆省力的。"似乎隨便丟一台重低音就能輕鬆表現,沒有講到低頻音波干擾問題,感覺有點誤導新手喔!
(玩Rew要花費的$主要是麥克風,usb麥克風並不貴。學習測量和應用,網路有很多文章可看可學,也可以想辦法認識經驗豐富的人)以下是比較特殊的狀況題,也就是長寬尺寸比高度尺寸小,以長2.2m寬1.8m高2.7m為例。一般擺位來說,弄出來的響應曲線是下圖這樣(或差不多如此),不過重播20Hz並不是問題:知道反射音抵消的原理,腦筋轉轉彎,就可以變下圖這樣:
看到 「USB 麥克風」,我笑了......再來妳的麥可風有沒有經過 calibrate 過?!有沒有經過錄音相關的官方認定?!誤差範圍在多少裡面?!所以妳的意思乾脆就是說妳可以拿超高音單體拿來當超低音還可以還原 20hz 的低頻好了嗎?!要不要順便拿 15吋 的超低音單體也拿來做超高音用?!連國中程度的物理都有問題還有必要一直跟別人辯下去嗎?
補充http://blog.xuite.net/thxisf/twblog/105038164-Multiple+Subwoofershttp://blog.xuite.net/thxisf/twblog/105038151http://blog.xuite.net/thxisf/twblog/105038147
fyl0206 wrote:逢甲大學-電聲碩士學位學程全球資訊網-揚聲器量測系統 (超連結) 1.在下在碰觸B&K相關的聲學、振動測量設備時,逢甲電聲所都還尚未成立,在下在跑聲學實驗時,逢甲-美律的無響室都還尚未興建,呵...,未知你在與Levelzero(或ashinn)討論到後面那些問題時,貼此連結的意義何在?因為,Levelzero(or ashinn ?)後面幾篇在與你們討論的不是單純的揚聲器性能量測,而逢甲電聲所的設備主要是他們的揚聲器量測系統.2.Levelzero(或ashinn)與你們討論的一些基礎的知識觀念,比你去Q他的設備問題來的重要.3.你所貼連結之逢甲大學電聲所的揚聲器量測系統就有一個物與Pressure Field攸關,你曉否?
Levelzero wrote:(試著回答單體的設計)簡單來說,喇叭像一個「質量 - 彈力」系統。彈簧剛性強硬而負載質量輕盈則系統共振頻率高,反之彈簧剛性柔順而負載質量沉重則系統共振頻率低。單體的懸吊系統如彈波則相當於彈簧,單體的振膜重量和聲學負載則相當於負載質量。 1.以「質量 - 彈簧」系統述稱較佳,如此應能使一般網友較清楚些,相信許多網友們在學習物理時,多少都有聽過這樣的系統.2.若有網友們對喇叭系統有興趣,可從喇叭近似於受迫振動而帶阻尼之質量-彈簧系統進行力學性的出發了解與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