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angww wrote:
享受比現場還棒的音樂???你是認真的嗎?錄音重播會比現場棒?
沒有器材重播會比現場演奏好拉啦,會的話,錄音重播再錄重播的聲音輪迴下去豈不超越巔峰的峰峰峰。...(恕刪)
1. 他的意思應該是指個人的聽感 並不是講理論與實際的差別 而我個人確實覺得音樂廳有些座位 如果真的是已經沒得選了 我會建議不如就不要去了 特別是二樓三樓頂上有遮蔽的後排 音效是最差的 選這區不如坐四樓
2.音響聽的必然都是錄音 和現場差別在於聲音有沒有壓縮 所以玩音響的人真的不要閉門造車 自以為是象牙塔 井底蛙 以管窺天 坐井觀天 去音樂廳聽聽看不就都知道了 到底聲音不壓縮是什麼感覺 不要像耳機板一些耳機玩家 還是業配大哥 拿這些普通尋常流行歌曲器材鑑定 再來跟人家談什麼音場 定位 層次感的...很明顯就是連唬爛都沒技巧的 音響界最討人厭的 最容易讓人瞧不起就是這些人
挖洗不良中年 wrote:
有一次聽蔡琴的演唱會, 我坐的位置是前排稍偏右.
雖然不是最佳的中央靠前的中前排, 但我想有在玩音響的, 都不會覺得現場的音質好. ...(恕刪)
你這樣講就是搞錯了 現場音樂會是沒有麥克風擴大機喇叭的 流行歌手演唱會才會這樣做 所以坐哪邊聲音都是喇叭傳過來的 位置差別只是在於看不看得清楚舞台歌手而已
聲音的話 大喇叭這樣傳基本上應該都聽得很清楚 而一般都是年輕人愛看偶像歌手才會去演唱會買好位置看得清楚 到了一定年紀還是建議朝古典音樂會方向 聽一些正統聲樂演唱不用麥克風的現場音樂會 你就知道什麼叫歌唱實力 什麼叫歌聲 不要聽網路媒體胡亂吹捧 什麼亞洲歌神 金曲天后的 說真的我聽古典歌劇這麼多年 這麼多部歌劇作品 從來也沒聽過這些知名流行大歌手的名字出現在歌劇院舞台 證明這些都是商業手法操作 騙一些不懂欣賞音樂的人而已 要遇到那種懂鑑賞古典音樂 特別又喜歡專攻那種一般古典樂迷程度認為最難極難的作品的人 可就沒那麼好騙了
以原始的人聲跟樂器來說,就是透過發聲
震動產生頻率 傳達聲音,這是原始聲音
原始真實聲音 透過錄音方式紀錄,
最初以類比方式進行,限於技術設備
類比會劣於原始真實聲音也是事實。
所以,不管類比方式的錄音 或者數位
方式錄音,不大於原始聲音品質 不言可喻。
比較人發聲與透過麥克風可以清楚分辨
(去唱卡拉OK 可以試看看 有些差別)
原理是 物理震動 變為電平訊號 之後還原
在此過程中損耗,及無法收音還原有極限
為了改善錄音效果,所以會產生多軌錄音
利用多顆麥克風收音,補足欲錄音的效果
而製作音樂錄音,應屬於音樂再製
即 將原材料牛肉,分別切割後,重新組合
嘗試還原現場的意圖,相信會諮詢原作意見
用家手上是再製品
至於,用家使用何工具還原 是另一問題。
用家使用的工具,除了還原之外,另一個
意圖是 營造個人喜好氛圍,修飾音樂。
在拍照寫真之外,美術繪畫也是創作藝術。
藝術創作的表現方式,沒有限制只有一種
現場聆聽 在理論上 最為直接,但實務上
有聆聽位置,以及聆聽者素質 環境干擾
許多問題,一律認為現場或錄音重播較好
其實忽略了 各種細節條件。
也因此 在上世紀的古典錄音中,被稱為
銘盤者,除了演奏者 實際表現之外 錄音
效果等 各種因素皆為上佳,會受到重視。
我個人認知如此。
演奏會的出席,意義不止在於消費音樂,
更在於行動支持音樂,以及參與 社交。
有錯麻煩請糾正。
關閉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