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但有幾個方向可以考慮。

沒有電子分音的 bi-amp 國外稱為 "Active Bi-wire".

1.
如果你的喇叭是阻抗變化大的設計,那麼 Active Bi-wire 就會改善較大。
喇叭若輸入端將高低音 (有些分高中低三組) 分二組輸入,這二組分開由二個
獨立的 amp 驅動,高低音間的阻抗變化就不會相互影響,這時音色就會改善很多。
喇叭阻抗變化隨頻率變化,有些喇叭全音頻段可可以從2ohm至40ohm 高低起伏。
音樂播放時,可以同時有各種頻率組合,對Amp而言,面對不同頻率/不同阻抗
而要維持同樣的控制力/音色顯然是極端困難。
所以 Active Bi-amp 可以改善音色,但不同的amp要有同樣的增益。
我的作法是用10K可變電阻將增益較高的 amp 衰減到一致,
再拆下可變電阻量衰減比例,再去買高級的電阻(Holco, Philips 0.1% 都是不錯的選擇,
二者音色不同)製作衰減器。

2.
如果喇叭是低效率或需高電流驅動 (高電流代表低阻抗),
則大功率或大電流輸出能力的amp 較為有利。
同時能輸出大功率及大電流的amp 價錢絕對不會便宜。
所謂大電流擴大器指的像是:
100W/8ohm
200W/4ohm
400W/2ohm

3.
我的經驗是橋接加大輸出功率會使聲音較 "粗聲",但驅動力確實會增強,
但如果是上述第一類喇叭,整體改善不多。所以我通常選擇用 Active bi-amp.


真是太感謝前輩的建議了!!
我的喇叭組抗的確非常大
3歐姆到20歐姆起伏不定
所以很多大編制的音樂在大砲聲出來的瞬間
聲音都會有被壓縮的感覺...

可是又覺得單低頻在炸的時候
現有的AMP的確推得很夠
就不是很急著想換更大台的AMP
可能就如前輩所說因為喇叭阻抗變化
導致擴大機的控制力不佳
麻煩的是中高頻的阻抗變化也很大
但喇叭本身沒有設計三個端子
不過最起碼高低分開
我想音色與控制力應該能獲得很好的改善!

我的喇叭是高效率的90DB
平均阻抗是8歐姆
但看過阻抗圖的確是需要大功率&大電流的後級
所以也才會看上ACCUPHASE
剛好ACCUPHASE同時有不同類(A與AB)的後級
增益也一樣都是28DB,也提供有可變增益的切換鈕
代表我當初選擇的路還算不太難走
就是貴了點...XD

所以最後我還是決定走回第一條路
也就是BI-AMP的路了!
雖然可能效果不一定如我想像的美好
但我對此蠻有興趣~
也謝謝大家幫我證實了
BIAMP並非一定要電子分音+拆被動分音才有效益
對於高音細膩低頻爆棚要求同時兼具的玩家來說
BI-AMP的確是一條路!

也感謝其他大大們的分享^_^
小弟之後存夠錢完成系統後
在補上我的小小心得給大家參考了~~



好喘好累 wrote:
你的問題沒有標準答...(恕刪)
BI-AMP 聲音好很多,我將環繞擴大機設定成 BI-AMP,聲音很好聽. 猜想幾種可能 1.分頻網路阻抗改變. 2.擴大機負載減輕 3.喇叭低音單體不干擾中高音單體. 非常建議將汰換下來的環繞擴大機組成 BI-AMP .
感謝前輩建議~~
不過我的環繞擴大機的等級追不上目前的純後級
接上去可能聲音會更差...

天衣 wrote:
BI-AMP 聲音...(恕刪)

singoxd wrote:
我的環繞擴大機的等級追不上目前的純後級
接上去可能聲音會更差...


可以試試看

肯定會變得"不一樣",但不見得是"變好"或"變差",應該是有好也有壞,而且可以比較看看「環擴有無開啟空間處理相關設定」的差別。

我個人的經驗是,使用pioneer環擴當前級,開啟phase control功能時,空間感與解析會比只接綜擴好,但質感會稍差,所以我平常主要還是以綜擴為主,但聽某些空間感比較強的音樂時(例如在大教堂收錄的音樂),會改接環擴來聽,有不同的樂趣。
我是四單體 BI AMP 8+5+1 一路 單八1路

瓦數增加一倍 音質有明顯提升

建議三單體 或四單體 在做BI-AMP

被動分音器 分解其實很簡單 但需要一些電路概念

好喘好累 wrote:
你的問題沒有標準答案...(恕刪)
我比較變態,用7300推LS3/5A,然後功率指針常常爆表
Antus wrote:
如果你的指針都常滿...(恕刪)
我跟樓主講一個最省錢又馬上搞定的搭配
用A47或A70搭7300,biamp或是6100一組,價錢差不多,
但是馬上解決所有問題,不要換來換去更花錢
前級不見得要用到3系列,28系列就夠了,加個好的DAC,
專心聽音樂去
singoxd wrote:
但也不是常常聽爆棚...(恕刪)
chen momo wrote:
我是四單體 BI A...(恕刪)

一般是1+5做一路,兩個8做一路,分音器比較好弄,你這樣分有原因嗎?
ldw406 wrote:
可以試試看肯定會變得...(恕刪)


其實我也蠻常用環擴來帶的,我的後級RCA輸入就是給環擴帶preout fornt speaker,有時候玩ps4聽個spotify,就會用環擴前級帶。

不過環擴後級真的不怎麼樣,以前我的第一台綜擴谷津B90W還沒賣掉時,就拿來當中置喇叭的後級,比環擴直推好太多了,聲音的密度以及質感都提升了不少,我只能說便宜的環擴還是帶環繞就好,因為他的特色比較趨近定位XD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