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Hi-End網路交換器-影音再進化

calan1213 wrote:
同樣的器材、同樣的環...(恕刪)

一般網路接頭用的都是用rj45的接頭,usb一般不是用在網路接頭上,另外雖然都是數位資料傳輸,但是usb與網路的資料傳輸機制基本上是不一樣
如果去參觀過網路機房,為了散熱不只設備有風扇,連機櫃也有風扇排熱,這些排熱風扇所產生的震動,和家中設備相比,您會擔心您的銀行資料、戶政資料、報稅資料傳輸的正確性嗎?更何況網路輸會資料拆成一個個的封包,封包除了資料本身還有控制資訊而控制資訊𥚃面還有錯誤檢測和糾正,正常情況下是不會發生發送與接受資料不一致的情形。
不過DAC或是Network player是有可能因為網路線路帶來的雜訊影響到後端類比的部分
CompleteJerk wrote:


那你就繼續這麼認...(恕刪)

如果把Hi-Fi網路交換器告訴從事網路工程的人,他大概會搬臺Cisco 的交換器比一比那臺交換器比較Hi-Fi吧⋯⋯
建議您去稍微了解一下數位通訊概論,可能可以判斷廠商的廣告𥚃面有多少是可信度⋯

不要用類比知識看數位技術.…
ysan wrote:
如果把Hi-Fi網路(恕刪)


建議你放下鍵盤,踏出家門。音響店沒那麼可怕,戴上口罩,你可以的
CompleteJerk wrote:


建議你放下鍵盤,...(恕刪)

音響店當然不可怕,小弟還滿喜歡去,每年音響展只要有時間也一定會去參觀!
可怕的是無知,明明理論與實務都是同樣的結果,也可以去做客觀及精確的驗證,卻不去相信,反而相信一個最不客觀的驗證?小弟是無法理解…
到是小弟會花費較多的資源在擴大機、喇叭⋯這些類比的部分上,至網路傳輸的部分,符合規格就可以了
音響不是玄學,是有基本的學理,是科學與技術結合的產物
但是聽音響,那又是另外一件事了⋯
ysan wrote:
一般網路接頭用的都是(恕刪)


前面還有人說 "校正資料是建立在兩端都是電腦的情況下",才會有完整的校驗機制
我都不知道原來音響串流不是架構TCP/IP上的

就如同您所說的,數位資料在經過DAC前,說實在出錯的機率並不高

況且聽這種東西很主觀,若我今天聽完這台跟我家的Mikrotik 10G 交換機,結果跟C大說我覺得差不多
那C大是不是要跟我說我是木耳? 聽不出那個差別?

所以才說要用較科學的方式去證明,經過Hi-Fi交換器出來的"數據"是比較乾淨的
不然永遠吵不完
忘東忘西 wrote:


前面還有人說 "...(恕刪)

用到網路交換架構網路,還不是架構在TCP/IP上?
在目前萬物上網的情況下𣎴遵循TCP/IP如何上網?
我也是認比較科學的驗證是應該把發送端的檔案和接收端也就是進DAC前的檔案比對才是比較能説服所有人!
數位資料原本就應該和數位資料直接比對,而不是透過DAC、放大器、喇叭,藉由聲音憑,映像比對
ysan wrote:
用到網路交換架構網路(恕刪)


好了啦,兩位開個房間自己慢慢談就好

原本還期待你們能想到數位資料外的變數,果然半桶水最響
CompleteJerk wrote:
好了啦,兩位開個房間(恕刪)


我知道你可能會想要提電源那些的啦

這台兩大賣點,他們自己網頁上提的
一個是電源優化跟EMI濾波
這或許有機會對下級造成影響

所以我們一直聚焦在另一個所謂的"資料正確性"上面啊
再三強調資料不會因為你用了這樣的交換器而有所不同
那DAC之後的表現,跟資料正確性是沒有關聯的吧?
CompleteJerk wrote:


好了啦,兩位開個...(恕刪)

網路交換器的基要求不是在於資料傳輸正確性上嗎?
至於數位設備所產生的高頻雜訊,當然會有影響類比的可能,甚至小弟也認為這些高頻雜訊是影響聲音的因素

不知道您所謂數位資料外的變數是那些?
可以敘述分享嗎?
ysan wrote:
網路交換器的基要求不(恕刪)


所以前面才有人說

"以前一堆文在戰USB線怎麼會有差

現在幾乎沒看到了"

不是不想戰是懶得戰了 用知識用科學去戰腦補的沒完沒了

我學電訊(電子通訊)看到每次這種用類比來談數位通訊都無言

類比的訊號通通都在DAC解碼之後來談DAC之前的數位訊號怎樣怎樣變多好多好

當學數位資訊科系相關的人~都是塑膠的阿~

同一台機器 兩次撥放出來的聲音都可能不是一模一樣好嗎

何況還要憑"印象"去用這次聽的去比對上一次聽的 這兩個印象比印像有什麼正確性與可比性可言?
(這次聽到然後比對上次聽的在比對的過程中連這次聽到的都是記憶的印象,既然是印象都是經過腦補過後的產物,人的記憶是不可靠的好嗎?!除非錄製下來用聲波振幅去比對才有可比性)

(DAC後的因素造成的 DAC前的數位訊號幾乎不可能改變除非有強大的外在因素導致你數位訊號丟失)

何況原廠資料我也去看過了

大哥這是數位資料 波形再好也不影響數位的資料的正確性好嗎? 完全沒有幫助阿

是設計多爛還是多大的外在力量才能影響這麼短距離的數位資料傳輸的正確性

何況數位的資料錯誤不像類比會有雜訊失真,當你有聽到正常的聲音或影像那就是資料正確

因為不正確影像就是解不出來就是沒有不正確的聲音資料就是沒聲音

所以為什麼第四台數位機上盒當訊號不好的頻道就是直接沒畫面

或是停格因為資料不完整後面的解不出來或是根本直接沒有東西

不會給你雪花之類的 如果有雪花大多都是第四台前端資料壓縮送出前的影像或設備有問題

還有玩音響或耳機很多人都陷入了一個迷思

到底是想聽到接近現場原音? 還是聽到你想要的聲音?

因為再好的器材都不可能讓你聽到原音 全部都是廠商調整給你的聲音加上用戶調整的聲音

所以再怎麼調整再怎麼調音再怎麼加器材都只是調整到自己"想要"的聲音 但那不是最初當時的聲音

不是現場聽的聲音全部都是失真的 不可能還原現場

既然大家聽到的都是調音過後的東西那也沒什麼正不正確的問題

只有自己覺得好不好聽的問題

所以什麼更Q 低頻更扎實 人聲更甜 那只是聽自己想聽的

唱或演奏現場根本不是這樣 根本兩回事

聽現場真人或許會更失望 因為沒有你的調音去調整成你要的樣子

所以很奇怪大家在用本來不是這樣子的東西去調整成自己要的樣子

那這跟美顏相機有87趴像 真是貴的美顏相機

所以玩越多越覺得我到底在玩什麼 比誰的美顏相機比較厲害?

所以我棄坑了 看我的文章就知道我其實之前耳機也玩很多

現在全部丟著還一堆沒開箱也懶得賣

喇叭就一組Q90R放電玩房打電動看電影用爽就好

多多跟我老婆看幾場演唱會比較實在

不過就算透過MIC從音響出來的聲音也是調音過的就是了

還有CompleteJerk我們用技術與科學在跟你討論的時候你不要像小朋友講不過別人就生氣一樣

用那種"反正你們都這樣,你們走開我不理你們了~哼"的方式回應好嗎?

我相信你也老大不小了 用那種方式來回應只會讓人覺得

要嘛拿出實質且專業的方式出來一起討論,要嘛就安靜看我們討論

你可以去用專業的錄音設備去錄製DAC解出來後的兩種聲音用聲波來比對看看有沒有巨大差異

如果沒有就是你在腦補阿,這有那麼難證明嗎?

照你說得很明顯的差異 那聲波振幅因該會有很大的差異才是不是嗎?

而且這更是廠商因該拿出來的證明說這個確實有效

不然我用專業與科學知識來說我直接可以肯定判這個設備死刑

而且連測的必要性都沒有

反正音響玄學這個東西已經瘋狂到什麼東西都能影響聲音的地步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