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影響的主要因素還蠻多的,次要的就不說了
1.機器本身
A.本身調校的方向(太均衡了有人反而覺難聽,尤其是中低頻,各家都有不同的主觀方向)
B.訊號來源(要用很多不同的樣本來測試,訊源也要夠純粹盡量不要失真了,不然調調改改不容易找到適
當的設定)
C.訊源,擴大器,喇叭的配搭(配搭的好不好差很多,林林總總這麼多的設備,匹配總是最難搞的)
2.場地
A.干擾(隔音不夠或吸音或反射不當)
B.空間大小及形狀(空間大小足以使聲音混亂或表現不足,空間形狀也影響反射)
C.喇叭擺放位置(聲音空間感,定位,共鳴學問很多)
3.聽感及調校
A.聽感(至少能分辯聲音的基本樣貌,解析/厚度/空間位置等)
B.有能力能在不增加設備的限制下調校到最佳狀態,甚至可以針對不同的音樂類型設定不同的調校方
案
因素太多了,設定不好,百萬元音響也會打折扣的,除非你打造一樣的試聽室,或更好的,不然一般來說東西買回家後初始都會覺得和在音響店裏聽的不一樣,要耐心的調校
rdcmd wrote:
不是要大家都是一個...(恕刪)
你說對了,有些人就是喜歡互踩
例如說一個職場故事吧。
業務小李換新車,從1.6換成2.0的
某課長就開始不淡定了,就在尋思怎麼說服老婆換新車,至少也要搞台2.0的
某經理也開始不舒服了,覺得自己那台2.0的怎樣都不順眼了,但是換到3000CC又怕打到某區經理。
最後小李跳槽了,突然又沒人在說換車的事了。
試問,什麼人買BMW會被罵?又什麼人買了沒事?或者說他開國產車還會被人說省吃儉用?
山寨機的由來、LEXUS跟TOYOTA,這些例子還不夠嗎?
山寨機真的完全不可用嗎?
TOYOTA一個品牌就能打天下那要LEXUS幹嘛?
你一開始問題其實就是當LV對上高仿LV的問題
在不考慮仿冒品的法律問題之下,你覺得有解嗎?
rdcmd wrote:
我不是在說人都只重...(恕刪)
個人經驗是......目前還沒遇過這種產品,當然也有可能是我接觸的還不夠多。
每每遇到有工作室標榜那種可以「越級打怪」的耳機或音響,我實際上去試聽過後,都會發現在某一部份有很明顯的缺陷,最常遇到的就是毛邊過於明顯、或是背景不夠黑這兩種情況;有些再落漆一點的工作室甚至高頻那邊都會有一些狀況。
要說工作室商品的話,我反而覺得大陸那邊的工作室優秀太多,但價錢絕對不會是 20 萬幹掉 100 萬那麼誇張,有個 7-8 折就很偷笑了;像我自己的入耳式耳機就是在大陸工作室做的,老闆開宗明義就講那支耳機是要 PK 黑黃鸝,最後試聽完下訂,價錢大概只比黑黃鸝便宜大概三四千。
不過音響耳機這玩意兒超過某一個價錢之後,他還有一個附加價值是品味跟身價......能游刃有餘地買下 100 萬音響的人,通常都是有些社經地位的,多半也不會願意去買工作室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