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等級的CD 轉盤 1 vs 10 vs 20 萬,用同軸數位輸出至同一台DAC,聲音是否一樣?

sifon wrote:
請問不同等級的CD ...(恕刪)


當然會不一樣。

循軌能力不同、轉速穩定度不同(CD的轉速不是定速)、拾取頭不同等,
當然有不同的結果。
補充
數位音訊如果發生錯誤根本不會影響音質,而是直接跳針or爆音or停頓,不存在變難聽的情況
前端送資料出去如果出現data loss data error,不管是哪樣的資訊錯誤,機器就是無聲取代,所以才會斷續頓挫or爆音noise聲音出現
好多燒友都還是篤信數位音訊的一堆玄學,但根本沒有聽過真正digital data出現錯誤時機器發出的聲音

想體驗真實數位音源錯誤也很容易,手機連藍芽,然後跑遠一點或用屏蔽物來回快速遮擋,就可以聽到喇叭斷續爆音或是peak noise,這才是真的data error會出現的聲音
hillside
跳針、爆音叫「不會變難聽」?
frank.michael.cheng
對啊,因為根本不能聽
vicsrliu wrote:
最好的方法就是兩張去ripped然後比較wav檔案內容


不會玩的人很多

提供一個比較檔案的方法

UltraEdit就有這個功能

別再說聽起來不一樣
沒辦法
我們遇到「主觀至上說」者,就像秀才遇強盜,有理怎樣也說不清的啦
請搜尋:2024年 音響規格
即便聽(測)不出差異,好歹也說說,用過什麼品牌型號的器材聆聽比較或是接上測儀…什麼的,讓普羅大眾日後避免踩雷;這兩天有個大白目一直追問「什麼器材」(其實早就寫在那裡),唉呀!那些機器容易壞千萬不要買(這樣反串好像反而誤導),總之,學學,公示一下,嘉惠01朋友。
lingo1388 wrote:
即便聽(測)不出差異,好歹也說說,用過什麼品牌型號的器材聆聽比較或是接上測儀…什麼的,讓普羅大眾日
^^^^^^^^下面說了,所有的轉盤
後避免踩雷;這兩天有個大白目一直追問「什麼器材」(其實早就寫在那裡),唉呀!那些機器容易壞千萬不要買(這樣反串好像反而誤導),總之,學學,公示一下,嘉惠01朋友。


儀器測量"所有"的cd轉盤數位輸出,在不跳針,正常工作下,其差異都低於人耳朵極限,如果有儀器測量不周全之處,當以盲測確認之

閣下聲稱有不少貴價機器,又表明從未做過盲聽,但聲稱能輕易聽出差別,不知自信何來?

自cd發明約40年,全球70億以上人口,從沒有一個盲聽成功cd轉盤案例出現

要知道 ,盲聽僅僅不告知你哪個cd轉盤在撥放,需要靠耳朵去分別,並沒有改變轉盤的訊號或聲音

我還試過告訴試聽者換機/線 了,但是只做假的動作,實際沒換,然後聽者告訴我比換機/線前如何如何(我心裡)

盲聽威力巨大且真正公平,能讓一些大濕原形畢露,也能讓一些人知道追求的東西是無意義的
JohnTitor wrote:
閣下聲稱有不少貴價機器,又表明從未做過盲聽,但聲稱能輕易聽出差別,不知自信何來?


01出現一群非常特有的「盲測族」,四處找人盲測,只是對此感到非常疑惑,一個人正常健康的人為什麼沒事要裝盲?是喜歡COSPLAY嗎?哈哈~冷笑話不好笑,其實對「差異」最明確及有效率的判別方式“不是盲測”,因為盲測有記憶時間差的問題,譬如“修圖”使用雙螢幕或畫面切割,再如頻譜用雙畫面(不然誰記得了,是吧!),應該不必再舉例了吧!答案呼之欲出,可以自己想想是什麼,別再開口閉口“盲測”,會被人笑話「不懂」,衷心建議啦。
JohnTitor
聲稱盲聽無用者,平常在試聽時比較(非盲聽)時,切換也要時間吧,為何平常切換就不用管記憶時間差呢?
雖然我不認為現今盛行的串流音樂會好過原始CD片
但只要把音樂資料好好複製到SSD硬碟
除了方便使用,也解決載體日久發霉問題
也間接破除過去CD轉盤的神話

反向思考一下
既然CD讀取這麼不可靠,載體也有保存問題
何不屏除跳過這載體方式?
20年前自己就在搞硬碟撥放系統+HTPC
現在這玩意隨手可取得,還便宜得很
CD播放機,已是過去式
只剩老機內DAC與類比輸出還有點價值
礦泉水有貴的便宜的,只有「微量」差別。




歡迎來到真實世界。
luxor_w
謝謝收看啦 [謝謝]
sam_san
[100分]
luxor_w wrote:
礦泉水有貴的便宜的,...(恕刪)


礦泉水的問題,我個人認為光用喝的不準

最好是用來煮飯才能吃出差別

不過價格問題跟產地關係比較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