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f wrote:CD 一般而言為 16bit...(恕刪) 現在絕大多數數位錄音規格是多少?聽的音樂裡又很多是類比錄音轉數位化,規格是多少?而能以24bit/192KHz播放,完整展現「聲音聽起來當然更好聽」的事實,應該是值得正視及思考的問題。很多人開始懷疑來源規格低於播放規格的「高規格」,到底能聽到什麼?再說「高規格」等於「好錄音」,好像又不是同一回事。不是來戰,是提出思考問題!
lingo1388 wrote:24bit/192KHz播放,完整展現「聲音聽起來當然更好聽」的事實,應該是值得正視及思考的問題。 的確!肯定句不一定全部狀況都成立,文字上已稍做修改,感謝提醒!音樂真是深奧又好玩!
Volf wrote:的確!肯定句不一定全(恕刪) 中庸之道很好!lingo1388 wrote:現在絕大多數數位錄音...(恕刪) 音樂的理性層面我覺得不比感性層面重要,否則音樂好壞,好不好聽就拿出數據來比較就好了。
法賓 wrote:音樂的理性層面我覺得不比感性層面重要,否則音樂好壞,好不好聽就拿出數據來比較就好了。 如是,那TAS、企鵝三星、滾石500大、法國金义…甚至香港CD聖經,那…「感性」嗎?就拿TAS的Top Dozen 來說,在地表上夠權威吧,它跟所謂「感性」、「數據」好像沒直接關係,也好像都有點關係,但肯定的說錄音好不好和⁕⁕bit/⁕⁕⁕KHz一點關係都沒有。
lingo1388 wrote:如是,那TAS、企鵝(恕刪) 我是覺得即使同一首曲子,同一套機器,不同的人,不同的境遇,聽起來也會有不同的感觸。年輕時聽翻版的黑膠,用的是五百塊的唱機,覺得西洋歌好好聽,現在年過半百,大概已經沒那個青春的悸動了。
lingo1388 wrote:也是沒錯啦,只是經常(恕刪) 人云亦云,積非成是,此乃世間常事,也無須太過認真看待囉!剛才突然想到,理論上來說應該可以在電視上直接安裝tidal的apk才對,只是似乎沒看到有人分享這樣的做法是否成功。本來想試試看,可是用某個app想把檔案傳到電視老是不成功,等會再試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