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W 805D4 Signature 初步聽感

stevenkc888 wrote:
想找一對二手的SS系...(恕刪)


較早有前輩到寒舍試聽當時尚未更換的普通版805D4,他評價去到D4這一代的8系B&W,比他以往聽過數代舊版本的有了明顯的改變、提升,尤其是分析力、低頻的速度感、彈跳力都有明顯改善。(這是他個人聽感與經驗)

所以建議S大去親自試聽會較為穩妥。
stevenkc888 wrote:
想找一對二手的SS系...(恕刪)


SS40大家有聽過嗎?
請教大家,怎看起來B&W 8系列配上Accuphase擴大機,然後線材以Siltech為大宗

這是大家在搭配上的巧合?還是台灣這幾個品牌的代理商給力啊?
yk42b2002
就最有名的東西湊在一起
stevenkc888 wrote:
請教大家,怎看起來B...(恕刪)

抱歉
發錯樓了
stevenkc888 wrote:
請教大家,怎看起來B...(恕刪)


嚴格來說這系統還有Esoteric …….
不過都是巧合而已

其實以Accuphase推B&W 這個搭配在中、港、台、日、韓也很普遍,尤其是Accuphase 向來華麗高貴的音色,與B&W的鑽石高音可說是不謀而合。

至於全套Siltech 接線只是我個人的喜好,在超過100小時的run in,個人感覺這對Signature喇叭尚未進入狀態,單元還需要一段時間的鍛煉。

唯現時喇叭的高、低頻各用一對Siltech 550L喇叭線,感覺高頻能量相對較多,與中、低音的量有些微不平衡。
我正在考慮應否由兩對G7的550L喇叭線升級至一對G9的680L喇叭線,接駁喇叭低頻的正負極,再用一對 880L跳線 接至高音,希望籍著「質升量減」的方法去調節高音能量過多的問題。
lingo1388
建議先不急著換,低音單體本來就比高音單體慢熟;經驗上,對BiWire吹毛求疵,一般會用「線」的特性去調整,坑挖太大的,就會跳進BiAmp,還沒聽過有人回去SingleWire會覺得好聽的。
dcfpanerai
兄也有道理,幸而我並非只改成single run + jumper ,線材規格亦由G7升至G9,表現是較之前的滿意。若然低音單元將來有改善,會考慮再入一對680L 喇叭線double run。
stevenkc888 wrote:
請教大家,怎看起來B...(恕刪)

是有個yt這樣推,實際上以前配最多的是pass,不過我覺得配chord和mark levinson都比配Aq好聽
李明益
我也覺得B&W配PASS真的來的更合適...
jejir
哈~我也是B&W配PASS+mark levinson
Signature 至今已經run in 了超過300小時,喇叭的聲音開始穩定下來,低頻聽感更堅實沉穩,鑽石高音亦較初開聲時更順耳幼滑,整體音場亦開揚了。
期間由於現用電源處理器的數碼插位不足,我由SINE S60a 升級了LightSpeed的H2電源處理器。背景的漆黑與寧靜度,真的是沒有最靜,只有更靜。
dcfpanerai wrote:
嚴格來說這系統還有E...(恕刪)


終於還是更換成為一對Siltech G9的680L喇叭線及880L跳線,代替原本的兩對Siltech G7的550L喇叭線。


高音能量感收斂了,沒有之前的過分生猛,但是細節明顯增加!由G7 升上G9的銀金合金,有了明顯進步。然而只是剛剛新線開聲,尚未進入最佳狀態,但似乎都經收到了預期的高頻量減質升效果。

哈哈,我懂那種感覺,真的是一試成主顧!我之前也是被朋友強烈推薦去試聽,結果一進Showroom就被迷住了。高音部分可能因為環境影響不太明顯,但中音和低頻的差異真的很驚人。
dcfpanerai wrote:
由G7 升上G9的銀金合金,有了明顯進步。然而只是剛剛新線開聲,尚未進入最佳狀態,但似乎都經收到了預期的高頻量減質升效果。


S 家新世代的線普遍的聽感是染色減少,音響性增強,
不知樓主直升上來的感覺是不是相符。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