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zero wrote:
高音單體分頻點一般...(恕刪)

另外針對上例的截圖你可以參考:(refer to:http://www.ac-dc.com.tw/dpage02.htm);或者是高中的物理有關電學的部份。
我一直強調說超高音需要的是電流的放大,閣下所言超高音所需為電壓之放大。一併以上圖說明及佐證。
我們都知道所有在功率級的前端都是電壓振幅放大電平的小信號,閣下所說的電壓放大的超高音有嗎?我必須承認「有的」!但是那個是 Acapella 的離子高音,由於 AC 已經轉成 DC 的直流輸出所以它的設計必須用很大的負電壓去點燃它的電鍍燈絲。跟我這種壓電式的 Stella Extremus 的設計完完全全地不同!竊以為指鹿為馬殊為不智!
首先我的 Stella 壓電式設計後端雖然沒有一般超高音的可變電阻、分音線圈、電容電感器做為衰減器,但是不要忘記它畢竟是在功率級的後面是接受 管機的 OPT/功率電晶體並聯 去輸出電流推動超高音線圈,我上例之截圖可供佐證閣下有時間上開之網頁可一併詳參!~
主要只是考量保護高音的話,其他有否考量分音器相位角的補償?(refer to:http://blog.xuite.net/sgacoustic/twblog/135998352-被動分音器基礎問答)

我上述之,

難道不是應該在單體的最佳失真點(應該讓單體在最佳區域內工作,以發揮其性能..)、及其單體最佳工作頻域以降工作嗎?與上開截圖理論有所相悖嗎?
那閣下前述之:

我說,真的是你前述這樣子的嗎?不是什麼低音要跟上高音嗎?那什麼叫做兩個音域的單體衰減之後交接出來的結果?您可以解釋一下嗎?有否重新檢視自己發言的必要呢?
我一直說閣下一知半解很容易自誤誤人!你對超低音的量測我必需給你拍手!但是你並不能用你有限的所知去怠慢其他人的經驗。
寧與同好爭高下,勿與傻瓜論長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