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zero wrote:
B&W曾發佈...(恕刪)


感謝L大的指點,的確空間問題也是我目前最大的難題,因為是客廳不能做太大的動作,像是吸音棉,地毯,擴散板天花板裝潢什麼的都不用想XD

最近是有在規劃兩側弄厚窗簾吸音,既美觀又可以達到一些吸音效果,至於擴散板那些就之後再說了,一次動太多工,只怕會引發家庭革命XD

小弟不是什麼金耳朵,不過Biwire我自己就有感了,相信Biamp一定更有感,所以也才想投資這個方向。

謝謝L大的建議,非常受用^_^
聽得出來不一樣才是了不得的事,相比之下這背後的"改變是變好還是變壞、改變的差異是大還是小、計較改變是值得還是不值得"已經不算是什麼大事了。

音響展遇到老前輩在展房開講,"對比你現在的聲音"這幾個字讓不才在下我想忘也難。對比你現在的聲音,你已經或打算投入的金錢心力是急切必要的嗎。不要離山腳下還有幾百里路、不要連拼圖的邊框還湊不齊,就學人家在攻頂前接受最後一里路的考驗、尋找以及拼湊最後一塊拼圖。

玩音響器材的"排列組合"跟把音響器材組成系統然後做好"系統整合"完全不是同一回事。
挖洗不良中年 wrote:
"聽得出來"不光是這對金耳朵價值連城, 要伺候好這對金耳朵, 也可能要噴很多錢.

L大這句"聽得出來", 道出了音響討論區許多熱情燒友爭議的根本.

singoxd wrote:
感謝L大的指點,的...(恕刪)


我也沒用擴散板那些,覺得不美觀,好看的都不便宜。

另外請問你DAC有買嗎?前段沒變,花大錢在後級也怪怪的。
剛好之前要升級天空聲道時有做中置biamp 前後的簡單量測,看看頻譜的差異,來決定是否添加後級來維持升級後左右聲道仍然是biamp ,最後因此而作罷。

中置聲道全頻由 - 20db 一路加大音壓至 0db,分頻點附近高低震盪幅度大一些的是單amp ,個人認為差異還好。
Antus wrote:
我也沒用擴散板那些,...(恕刪)


哈哈有啦,只是沒有這麼高檔,目前是用國產自有品牌阿仁DAC5,等類比端升級完成穩定後,再來考慮升級數位端了XD
cnn wrote:
剛好之前要升級天空聲...(恕刪)


哇,大大連中置喇叭也這麼發燒呀,我中置都隨便給環擴直推XD

singoxd wrote:
哇,大大連中置喇叭...(恕刪)


我是原本有十二聲道後級,9.1聲道時是前三biamp ,升級天空聲道7.1.4只能剩中置biamp ,所以測量一下,看是否要加一台兩聲道後級來維持跟原來一樣是前三biamp
cnn wrote:
我是原本有十二聲道後...(恕刪)


我都是兩聲道獨立後級的,可以試試看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