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前入手台綜擴,

BI-WIRE請教!

請問,如果我要把它用成bi-wire,
是不是去買條bi-wire的喇叭線。
裝在amp的上下正負喇叭端子上,
再將喇叭上的跳線拿掉,
按照amp,正負上下喇叭線的接法,
裝上喇叭後面端子既可?
這樣音質的成效會比單端wire好嗎?
(怕買了bi-wire線,結果一樣)
麻煩幫我解惑,謝謝!
文章關鍵字
是這樣用沒錯,但有沒有比較好則不一定,要看原本喇叭上的跳線品質跟喇叭線狀況而定.
但是基本上中低頻量感會變大.

greatsteve1201 wrote:
過年前入手台綜擴,請...(恕刪)


這部份有一家喇叭老廠一直不採用~那就是DYNAUDIO
而有一家用好幾組~一隻兩音路書架都可以用到3至4對~那就是LINN
照LINN的設計~高.低音單體分離端子~主要是給主動電子分音擴大機用的
才能發揮明顯的效果
一般假式分離端子我相信絕大部分是為了商業因素
建議盡量不要被它迷惑了

ju5888 wrote:
一般假式分離端子我相信絕大部分是為了商業因素
建議盡量不要被它迷惑了

請教FOCAL是不是也是?
畢竟一條4to4的BI-WIRE喇叭線,
也要約4000元。
greatsteve1201 wrote:
請教FOCAL是不是...(恕刪)


大部分都沒有太大意義
以您的例子~先說擴大機好了~您的擴大機分A.B組喇叭輸出
但通常內部都只有一組放大~而非兩組
只是放大增益有餘裕~可以讓兩組喇叭(並聯)同時使用
再透過電路控制輸出組別
而真正有兩組輸出的擴大機~通常可以橋接使用
就是有一些後級可以將STEREO轉成MONO使用~這種才是真正的有提昇輸出功率
所以雙擴大機療法大致來說您不合用

喇叭的部份~因為高音跟中低音單體一開始在喇叭設計的時候就要考慮特性可以配合
分音器再進一步調整兩者裝箱之後的契合度
也就是說除了設計者~要去改分音器的元件數值~或"N擴大機療法"往往徒勞無功
因為使用者通常缺乏整體的考量~"改變"僅為了自我感覺良好也就不足為奇

greatsteve1201 wrote:
過年前入手台綜擴,請...(恕刪)


擴大器的端子與喇叭的端子都作成如此形式,代表的意義不太一樣。

喇叭的部分先不談因為都是正面的助益。

然後無關跳線品質,跳線並不是變數。

今天你不滿意跳線,你就直接串起來就好了,只是裸露部分變多不雅觀,或要diy一組也行。

然後你兩條線與四條線的品質都是一致的話,這個舉動完全沒有意義,擴大器單端輸出作這樣四頭只是讓你

換不同的線材來作高低調音使用,或是方便拿來同時驅動另一組喇叭(綜擴上常見設計不太可能作切換speaker A B的設計)



所以建議你別白忙。
有關Bi-wire原理,建議去參考Algernon's Lab. 網拍中「關於我」,內容很豐富。
Bi-wire要解決的是別的事情。

至於線...不妨先拿便宜的玩玩,我目前用的線是太平洋1.25平方絞線,但我沒說你也不會覺得難聽喔。
群青的高空......朱色的殘照...... 飛舞而降臨的...白青之王者.... 紅色沙塵---- 白色的...火焰,光輝的
auxo wrote:
有關Bi-wire原...(恕刪)


真好~從一半切進去看就對了~蠻好的

說認真的~那賣家所說的不太正確
一般喇叭(負載)是單體+分音器
所以反電動勢一樣要經過分音器回來
它所表現的部份大致就在於阻抗曲線
而真正可以讓阻抗曲線近於恆定的方法~是採用電子分音器
所以抱歉~我孤陋寡聞
沒看過哪一條喇叭線可以讓被動喇叭的阻抗曲線近於恆定

ju5888 wrote:
真好~從一半切進去看...(恕刪)

他也沒說喇叭線可以讓被動喇叭的阻抗曲線近於恆定喔,而是讓反電勢別在線上打架。
群青的高空......朱色的殘照...... 飛舞而降臨的...白青之王者.... 紅色沙塵---- 白色的...火焰,光輝的
bi-wire與bi-amp, 在定義,接線與功能上都不太一樣。

如果小弟沒有理解錯,您開頭發文所指的"應該"是bi-amping,相關的接法與資料您可以估狗找一下。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