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 馬上就有雨後春筍般家訪文的出現
音響玩家大部分是男性, 劇院聚會偶爾有夫人或是伴侶相伴。
其實很佩服那些常常讓網友去家訪的燒友。平常自己聽音樂看影片的時間都不夠了,讓網友來家訪,大部分都讓出主要聆聽位置給訪客。 有時候主人還準備餐點飲料。 一趟下來可能至少兩個小時以上。 還聽說有家訪7~8小時的
不過家訪是拜訪音響店之外,能夠聆聽,觀看器材實際在居家空間表現的機會。 我在購入大型喇叭之前,也跑了音響展,還有好幾家音響店,最後去網友家聆聽我目標的喇叭後, 馬上就做了決定。
在看家訪文的時候,對我有吸引力的是
器材選擇搭配邏輯,
為什麼選這品牌的揚聲器, 擴大機,
選擇播放器材的偏好是什麼
空間處理方式,
視聽空間擺設邏輯
哪裡做吸音,所採用的吸音材料邏輯
隔音,隔震的規畫
投影畫面的處理
地板的選擇,地面吸音的方式
試聽的曲目,每個曲目的重點聆聽項目。
每每從這些家訪資訊中可以借鏡學習每個燒友的巧思。解決構建視聽空間的做法。 而且很多燒友的音樂品味跟自己接近,也能多學很多曲目中的秘辛跟寶貴之處
清末民初,廣東男人流行遛鳥,在茶館聊天,也比較看誰的鳥兒叫聲嘹亮(請見黃飛鴻電影) 家訪也是跟遛鳥有點像, 社交的成分也是很大的, 一群男人聚在一起聚精凝神的聽音樂,目瞪口呆的看畫面。 享受被低頻震撼身體的酥麻快感,真是快意人生
個人積分:239分
文章編號:88246825
個人積分:155分
文章編號:88251007
雖然每套系統都有提升之處,但點出來不見得是有必要的,畢竟你也沒要出錢幫忙改善。除非被要求給意見,那就另當別論。
器材能發揮到什麼程度,跟投入的資源有很大的關連。如果你的系統能做到更好,也不用明說,下次邀請他到你家聽聽,讓他自己感受就好。
更何況,聲音好不好有很大的主觀因素在。你覺得不好聽的,或許正是對他的味。
交流還是當作社交活動就好。每個人的能力不同,競爭還是少點吧。
同樣的,作客時,有優點給予肯定,賓主盡歡。看到什麼不好的,放心裡就好。主人沒問真的沒必要說。聲音好壞主觀因素不少,說不定只是喜好不同而已。
每個人能投入的資源不同,有時候別人也想有更好的設備但就是現實不允許,給他建議沒能力提升也只是心酸,不如不說。至於為批評而批評...真沒必要藉由批評別人來得到肯足。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