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視聽334期陸怡昶主編介紹
Dirac最新空間升學處理技術ART :
以往我們都認為音響系統從喇叭發出聲音之後就如覆水難收,Dirac Live Active Room Treatment這項新技術則是應用如同抗噪耳機的原理,經過空間量測預期將因為反射產生多餘且持續時間長(衰減慢)的低頻,此項技術將會讓音響系統即時發出多餘低頻的反相信號、將其「擊落」。這項技術絕對不是單純的頻率響應校正,關鍵是在「低頻殘響消除」。
到底Dirac Live Active RoomTreatment是什麼?它跟我們知道的「一般」Dirac Live RoomCorrection有什麼不一樣?簡單說,基本的Dirac Live空間校正是優化頻率響應與各聲道時間相位的一致性改善暫態特性,而Dirac Live Active Room Treatment的作用則是「抑制空間的低頻反射」,效果就像是在聆聽空間中「裝好裝滿」低頻陷阱(多數居家空間絕對不可能裝這麼多佔位的東西),把多餘的低音吃掉,砍斷低音的拖尾。
主動抵銷低頻反射音在所有音響系統上,每個聲道喇叭的低音都會受到空間壁面與天花板反射到聆聽位置,這些「空間低音的殘餘能量」就會影響低頻的正確性與乾淨的程度。Dirac Live Active Room Treatment這項技術原理則是與ANC(主動抑噪)耳機,知道何時何處會有「多餘的聲音」,就發出「多餘聲音的反相聲波」抵銷多聲音的能量。舉例來說,右聲道喇叭發聲原本受到右牆反射增加了多餘的聲音,這時候Dirac Live ActiveRoom Treatment就會讓「其他聲道喇叭」發出「反射音的反向波」抵銷多餘的聲音。據Dirac官方技術說明提供的測試圖,在同時應用Dirac Live、Dirac Live Bass Control與最新技術Dirac Live Active RoomTreatment,將會讓20Hz至300Hz從極低頻到整個低頻段的殘響大部分都會被「消音」!
以下我以瀑布圖連續說明Dirac Live Active Room Treatment與以往各項Dirac Live技術作用的差別。本圖是沒有使用Dirac Live的測試結果,不僅初始的頻率響應曲線(最靠「牆壁」那一條)就彎彎曲曲,接下來初始發出的聲音隨時間增加,各頻段的能量受到空間吸收或散發而逐漸衰減,頻率愈高、衰減的速度愈快,右手邊的高頻掉得最快、中頻其次、低頻要回歸寧靜的時間最長。

沒有使用Dirac Live
在應用Dirac Live空間校正的基本功能的狀態下,能讓頻率響應變得相當平坦,各位比較本圖與前一張圖能看到雖然Dirac Live的頻響校正已經減少一部分低頻殘響能量,但圖左低頻段衰減時間仍拖得很長。

Dirac Live
應用更高階的「Dirac Live空間校正 + Dirac Live Bass Control」,藉由Dirac Live Bass Control同時管理與控制空間響應與各聲道喇叭之間低頻的交互作用,進一步精確控制多聲道喇叭與多超低音作相位微調,使較大的聆聽「區域」獲得良好的低頻響應,比較前者也可以看到在Dirac Live空間校正加入Dirac Live Bass Control,縮短了20Hz至50Hz區間極低頻段殘
響,但Dirac認為這還不夠。

Dirac Live空間校正 + Dirac Live Bass Control
此為最新技術Dirac Live Active Room Treatment加入Dirac Live空間校正與Dirac Live Bass Control「三管齊下」的處理結果:從20Hz至300Hz從極低頻到整個低頻段的殘響大部分都被「消音」了!我已經能想像經過這項處理之後,肯定能表現出「超乾淨、超快」的高解析度低頻與極低頻。

Dirac Live + Dirac Live Bass Control + 最新技術Dirac Live Active Room Treatment
我迫不及待能聽到這項新技術的展示、甚至能自己動手玩,我已經能想像它能重新定義什麼是「速度極快、近乎無染的低音」。Dirac Live Active RoomTreatment 需要做多進多出(MIMO)的混合相位校正即時分析運算處理,每一支喇叭與超低音除了要負責發出屬於自己聲道應該發出的聲音之外、還要額外發出「控制抵銷其他聲道多餘聲音的反相聲波」,這需要更強大的數位音訊處理效能、「正常的」環繞擴大機恐怕無法執行,因此我們只能期待「頂級製品先行」。這次Dirac Live ActiveRoom Treatment新技術的展間是設在威尼斯人飯店,現場使用的環繞處理前級是StormAudio ISPElite MK3。目前除了StormAudio之外,還不知道有沒有其他廠家會跟進應用Dirac Live Active RoomTreatment技術,但有競爭總是好的,看起來頂級機種的性能競賽要加速了!

Dirac Live ART技術介紹與設定Step by Step全攻略!

簡介ART主動室內聲學校正技術
Dirac Live Active Room Treatment這項新技術應用如同抗噪耳機的原理,經過空間量測因為反射產生多餘且持續時間長(衰減慢)的低頻,並讓音響系統即時發出多餘低頻的反向信號而將其「擊落」。不只是單純的頻率響應校正,而是「低頻殘響消除」。效果就像是在聆聽空間中裝滿低頻陷阱,把多餘的低音吃掉,砍斷低音的拖尾。Dirac Live Active Room Treatment這項技術,知道何時何處會有「多餘的聲音」,就發出「多餘聲音的反相聲波」抵銷多餘聲音的能量。舉例來說,右聲道喇叭發聲原本受到右牆反射增加了多餘的聲音,這時候Dirac Live ActiveRoom Treatment就會讓「其他聲道喇叭」發出「反射音的反向波」抵銷多餘的聲音。據Dirac官方技術說明提供的測試圖,在同時應用Dirac Live、Dirac Live Bass Control與最新技術Dirac Live Active RoomTreatment,將會讓20Hz至300Hz從極低頻到整個低頻段的殘響大部分都會被「消音」!
來吧!啟用Dirac ART!
要使用ART,需要DIRAC軟體端和環繞處理器(目前風暴獨佔DIARC ART六個月直到2023年年底)
請至Dirac Online Store購買ART權限。(2022年以前購買Elite系列和Core16的玩家才需要付費升級,2023年以後出貨的Elite MK3玩家可以免付費直接使用ART喔!)

乖乖買吧!

在指定的電子郵件信箱中會找到授權碼

接下來在Dirac網站登入帳號中在"Activate license"中輸入序號

在下面欄位可以確認購買權限內容

接下來登入風暴,在熟悉的介面中選擇"Firmware Upgrade"

將4.5版載入,衝啊!

期待啊~~~

這是嶄新的介面,功能更新五花八門,未來再說,先來處理ART,我們就從"Expert Setup"進入!

在孰悉的介面中有些小改變,現在要進入揚聲器的設定要從左上角的功能列進入

然後由此入

這畫面大家就熟了,啟動DIRAC吧!

登入畫面已經顏色不一樣了

至少得執行9點測量,量測結果不佳會有哭哭臉喔!這樣的結果就建議不要使用。其實也可以加載以前的Dirac Live量測結果。如果之前至少量過9個麥克風位置並且系統沒有變化,那麼就可以跳過測量步驟(因為您正在重複使用舊的測量結果),直接進入濾波器設計。另外提醒因為Dirac提供每位用家的計算頻寬是固定的,所以Core16玩家最高可以用192Khz的麥克風設定進行量測,MK2/3 24/32聲道的用家則最多96Khz執行量測,求好心切過高的解析度會送出過大的資料量,超過處理限制就會產生各種錯誤訊息。

點擊ART後,會進入頗長的運算期。

接下來,我轉譯國外已經發表的基本設定觀念讓大家更了解ART的名詞解釋及操作重點:
ART濾波器設計
如果您的設備和許可權包括主動式房間處理(ART),則在濾波器設計畫面的右側側邊欄中,預設情況下將選擇ART作為校正技術部分。

- 如果您只有不到3個有效測量值(包括第一聆聽位置/皇帝位),則無法選擇ART選項。
- 同樣需要注意的是,為了使用ART和一個或多個低音揚聲器,您還需要持有Bass Control授權。如果沒有,您需要購買並啟用Bass Control或者通過從設備的揚聲器配置中刪除超低音來停用它們。(編按:風暴用家皆已有BC權限)

主動式房間處理(ART)中對衰減時間進行強大控制的主要概念是:通過將"揚聲器支援群組"分配給每個ART群組來共同優化以達到所需的脈衝響應和目標曲線。支援群組被允許對ART群組做出貢獻的頻率範圍稱為"支援範圍"。支援範圍從測量中自動檢測並在初始化ART濾波器設計時設置為默認值。應該注意的是,非超低音揚聲器的默認支援範圍不會低於50Hz。
每個ART群組在濾波器設計圖區域底部有一組滑塊。它們允許玩家控制每個支援揚聲器群組對所選ART群組做出貢獻的支援範圍。另請參閱下面描述支援範圍參數的部分。

關於架構群組:
主動房間處理群組的設計目的是簡化對多個揚聲器進行參數設置。將具有相似參數的揚聲器組合在一起,以便更輕鬆地進行管理。例如,在一個2.2聲道系統中,您可以使用兩個或三個群組:
兩個群組:將左右揚聲器組合在一個群組中,如果您想以相同方式使用低音揚聲器,則將低音揚聲器放在第二個群組中。
三個群組:將左右揚聲器組合在一個群組中,如果您希望獨立控制低音揚聲器與前置揚聲器的交互作用,則將每個低音揚聲器放在單獨的群組中。
對於較大的系統,概念仍然相同。根據揚聲器的用途和位置進行群組劃分,考慮揚聲器位置對Fsiso和F-support High等設置的影響。選擇最適合您的系統和聆聽位置的群組。
聽感分享

ART確實是比DLBC更厲害的全新世代聲學處理系統!
1. 低頻的形體更大,但更結實而且形體更好!
Eric Clapton 的吉他好聽極了!滑弦膩膩的聽感真是迷人!緊實彈繃繃的貝斯真超讚!我給風暴出了難題,兩支超低音都在座位左邊靠牆緊鄰沙發,相較於DLBC,ART能讓低頻凝聚更佳,而且與前場整合更成功。
2. 由於駐波的消除,不只低頻,中高頻的細節更多,形體更明確而且物件移動軌跡更加明確。
再給風暴難題,現場的中置是上下兩支整合。DLBC還會感覺夜鶯歌聲分上下,但是ART聲音就是置中,相信是因為上下中置駐波被處理掉的緣故,使得整合更佳成功。而且夜鶯的歌聲明顯ART甜味和潤感更勝DLBC,呼吸和運氣的細節更加聽如眼見。
注意事項
1. ART在任何參數下會在20hz陡降,顯然只處理人耳可聽見的部分。這點想要聽低頻聽到毛骨悚然的朋友可能要斟酌,但是就目前的聆聽體驗而言,ART創造出來的低頻感受絕對可以說是讓人「耳目一新」!

2. 一定要對於自己的揚聲器可發聲頻段非常理解,ART的自動偵測基本上完全不行,會給出比揚聲器實際能發出頻段更低的設定。我想是因為量測麥克風會聽到房間增益的低頻段,所以判定不準確,建議一定要手動調整確認「支援的頻段」不能超過揚聲器發聲頻段。否則揚聲器會有損毀之虞。而且務必要注意ART的detected發聲頻段(途中會以虛線表示,如圖中線1.)是否遠低於揚聲器實際可發聲頻段(原因通常也是因為房間增益而誤判),譬如說有案例是揚聲器實際可發聲到55Hz但ART卻偵測決定20hz,由於ART後玩家除超低音群組外不能再調整分頻點,若是按照預設值處理,肯定是一場災難。
針對這個狀況,目前有兩個解決方式:
- 最治本的方式是在量測前就透過在各聲道導入EQ來執行揚聲器分頻:
i. 首先在Speakers頁面以"New"(1)創建一個新的Profile(2),然後點選"EQ"(3)。

ii. 接下來按下"Create EQ"(1)來開始創建該聲道EQ,因為大部分的問題是揚聲器低頻不夠低所以需要執行"低切"(2),所以這裡設置重點是首先決定低頻滾降起始頻段(3),以Ken Kreisel書架揚聲器而言,70Hz或80Hz是很安全的數字,然後按下"SAVE"(5)將EQ設定儲存寫入該聲道。

iii. 如果各位像我一樣在系統中有許多相同規格的揚聲器,我們就可以直接拷貝EQ曲線到各聲道,無須一個聲道一個聲道執行。

iiii. 完成後可以利用右上的選單檢視結果,然後在左上角選擇"Speakers"回到揚聲器選單並開始量測。

- 或是以直接參考量測結果以「削峰不填谷」的邏輯手動繪製該群揚聲器發聲曲線(如圖中線2.)。

我自己兩者都有執行過,個人認為各有好處。大家不妨自己嘗試比較一下。
3. 各喇叭群組的「支持群」要慎選,特別是像Core16這樣只有138個計算點數可用(MK2/3有408個計算點數)的狀況,「支持群」要選擇鄰近而且發聲頻段更加寬廣的揚聲器群提供支持

好聽更好玩!值得好好地玩!越玩越好聽!大家一起來玩ART!
相信對於高階的劇院玩家而言,面對自己系統,常常最大的疑問是:「我是否已經發揮了器材的真正實力?」然後,以往的系統操作邏輯是分頻點成為宣判了揚聲器效能和功能的極限,超低音也大多是多超低音彼此幫補共同完成一個更平整的曲線。但是ART帶來了嶄新的思維,不僅壓榨出器材每一分的實力,更考驗玩家的腦筋。看著ART點數分配,好像在玩經營遊戲,決定把資源投注在哪裡最有效?超低音跟誰組團會最好聽?ART這次開啟了系統組成的無限想像空間,譬如說,許多擁有落地揚聲器卻仍然將分頻點切在70/80hz的燒友們,難免有些遺憾。但透過ART,揚聲器在分頻點以下的發聲能力仍然被啟用以消弭駐波,物盡其用,豈不妙哉?接下來,玩家除了好好聽,更能好好玩,好好動動腦!期待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ART調整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