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看到某一言堂社團在分享一些不太正確的知識
這邊來科普一下...


1.你家不是演奏會現場,你不需要那麼大的音量
正確答案是:
如果沒有還原現場演奏的音壓,就直接脫離''還原''這個重要的因素之一,所以如果有跟你說小聲聽音樂就好的玩家&燒友,基本上就不重視音質表現了

2.經常聽100dB以上的音量,會造成聽力永久損傷
正確答案是:
其實現場只有少部分樂曲會瞬間達到100dBA的音壓
其餘時間常駐在79-85dBC,這也是我們校正第一步要做到的事情,要注意A跟C的有不同的權重
所以常時聆聽79-85dBC音壓對聽力不會有損傷

3.市面上有全景聲的音樂不多
A:目前來說,兩聲道比例還是大宗沒錯
但全景聲音樂目前數量已經有百萬首,每週更新至少5-10張專輯
古典樂為大宗,古典樂可以播放一週不重複歌單
而且可以用多聲道陣列式系統聆聽兩聲道音樂,基本上兩聲道還是可以聽得很過癮

4.空間不整治,百萬喇叭一樣沒辦法發揮
A:是的沒錯,如果喇叭你給他面壁就是無法好聽
這是攸關到空間聲學問題,一定要有基本的空間聲學才會有好的體驗

5.DRC不是萬靈丹,有適用範圍跟利弊得失
A:沒有說過DRC是萬靈丹
在物理聲學無法解決的狀況下,DRC是真的蠻好用的解方
如前題,空間聲學是必須的,剩下無法達成的,就交給DRC即可

音壓補充文章:
[心得]發燒友五大迷思
文章關鍵字
音響的確有很多迷思,個人覺得Top5卻不是這五個耶


迷因片,聰明的就懂
long1815
這迷因很紅XD
我60歲,12對喇叭,半數自己diy也都是聽這些,廠製的達不到我要求,事實是自己買不起,好喇叭大小聲都好聽,cd只喜歡德板全銀圈,有c280v但更喜歡便宜三倍的luxman c-5000a前級,啥全景聲d類都不喜歡,
大都沒交集,老人喜歡老機,年輕的剛入門的可能喜歡新機,有錢的買高級貴價廠機,我只收更多的單體自己裝,好不好聽自己最知




木頭也作過,鐵加樺木夾板更好聲
tsan12168 wrote:
大都沒交集,老人喜歡...(恕刪)


大大資源豐富
如果我有大大的資源的話
我會使用電子分音來處理喇叭的分音
讓整體曲線變得更加完美
tsan12168
努力中,機子已備好,
long1815
期待成品
自己聽的爽就行了,音響沒有對與錯,只有屁股會不會跟著搖。
我玩到把ATC50改成四音路數位分音。
數位分音玩到IIR + FIR融合使用。
IIR FIR混合使用的數位分頻

出外運動一隻三星手機+附送AKG 3.5mm耳機,也是覺得非常動聽。
long1815
是的沒有對錯,但如果要拿來評鑑作品的話,相對要嚴謹一點好
對岸這種破除迷信的資源比較多,很多都是業內的專業工程師或RD,不過依舊被老燒噴lol
戴雨瀟應該大部分都認識了,介紹一個大老級的:捣鼓音符的小胖(Van Zeng)

專業錄音工程師
兩次好萊塢傳媒音樂大獎提名
兩次世界音樂獎獲獎
前網易主管

YT有頻道不過很久沒更了,B站還有持續更新

分享幾部破除迷思影片

音频采样率越高越好吗(上集)
16/24/32/64bit,关于音频采样精度你要知道的一切
量化噪音,Dither,最容易理解的抖动知识
VU表vs数字电平表,你真的会看吗?讲清模拟vs数字

另外有一個也不知道算不算迷思啦,看很多人很多地方討論很久了,晶體機vs管機,大家都在講管味偶次失真,但又沒辦法具體說出到底什麼是管味,又或者常聽到說某些擴大機數值差但有甜味好聽但也具體說不出什麼是甜味,其實下面一個影片就搞定

Harmonics: Even vs Odd

這個染色其實不需用管機就能做到,晶體機就能調出來,甚至現在數位時代,錄音的時候就已經用DSP加入這種偶次諧波
sifon
管機是even 還是odd ?
long1815
小胖的影片我有看過,很有知識性
frank.michael.cheng wrote:
對岸這種破除迷信的資...(恕刪)


是的沒錯,目前DSP已經有辦法載入plugin讓音樂有管味了
不過用DSP的燒友還是少數
希望未來能有機會普及一點
宅男工程師
對岸唱 Live 都有現場調音師, 幫唱者修音. 手機聲音都有被 DSP, 喜歡重油重鹽可以狂用 DSP. 但至少去國家音樂廳/衛武營, 聽一場原汁原味的音樂
long1815 wrote:
而且可以用多聲道陣列式系統聆聽兩聲道音樂,基本上兩聲道還是可以聽得很過癮

用 AV 環擴放 FLAC/DSD, 目前還是遠輸 前後級擴大機.
我的系統是二刀流, 5.1家庭劇院 + 左右兩聲道 HI-END. 歐美出的古典音樂 SACD, 大都有 2 ch & 5/5.1 ch. 如果播放系統夠水準, DSD64 5/5.1 ch 的音樂性, 是遠優於 ATMOS, DOLBY.
宅男工程師 wrote:
用 AV 環擴放 FLAC...(恕刪)


基本上我建議可以先放棄環擴了
上了環擴已後再升頻還是無法很優秀
建議是找有支援DSD的多聲道錄音介面
然後使用MAC,掛載HLC上去做電子分音
你會發現有更好的體驗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