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audioxpress.com/news/gentex-signs-definitive-agreement-to-acquire-voxx-international

Gentex 要買VOXX International, 旗下有 Premium Audio Company,品牌有Klipsch, Onkyo and Integra

https://www.channelnews.com.au/does-masimo-discontinued-statement-mean-the-loss-of-brands-such-as-bw-marantz-denon/

而Massimo的創辦人CEO因為收購了Sound United,旗下有B&W, Denon, Marantz,讓股價下跌被董事會趕下台,現在Massimo一時賣不掉音響生意,先擺在財報discontinued operation項下

"discontinued operations refer to parts of a company’s core business or product line that have been divested or shut down, and which are reported separately from continuing operations on the income statement"

幫QQ
文章關鍵字
個人意見: B&W 入門喇叭的聲音跟用料質感偏離 Hi-Fi 主流,變成 AV 喇叭品牌
要是我也選 Klipsch
yk42b2002
誰家入門有Hifi主流質感聽感啊==  只有只做昂貴喇叭的Magico YG wilson這些辦得到吧
Pachilla
5 萬元內的 Wharfedale Aura, Monitor Audio Silver, Accoustic Energy AE300/500, Sonus Faber Lumina II etc.
Pachilla wrote:
B&W 入門喇叭的聲音跟用料質感偏離 Hi-Fi 主流


好奇問一下,那Dynaudio, Kef, Focal, YG, Dali, PMC...的入門難道有不一樣嗎?

入門要高到跟TAD, Wilson Audio, Magico, MBL, Burmester, Marten之類的廠商,好像也不多。

我個人是覺得這全部都是商業考量。
做量大的市場,和超高階市場,都不是什麼技術問題,重點是廠商要怎樣把通路和特色做出來。
1000K wrote:
好奇問一下,那Dynaudio, Kef, Focal, YG, Dali, PMC...的入門難道有不一樣嗎?

入門要高到跟TAD, Wilson Audio, Magico, MBL, Burmester, Marten之類的廠商,好像也不多。

我個人是覺得這全部都是商業考量。
做量大的市場,和超高階市場,都不是什麼技術問題,重點是廠商要怎樣把通路和特色做出來。


聲音見仁見智,我實際聽過10萬元內的 ATC / PMC / Dynadio Evoke 10 的喇叭都不是 V Curve 飆高音類型....組裝貼皮也明顯比較好....大家批評 V-Curve 的標竿 Klipsch RP-600M 在二代推出後也均衡順耳多了。

另外當我看到了我家附近的電器行把幾十箱的 B&W 6 系列喇叭跟 LG 洗衣機還有 Panasonic 電冰箱一起堆在騎樓跟一座山一樣,也讓人感覺也不是很 Hi-Fi....
賣掉總比倒掉好

才沒幾年前,我那時工作的一家公司跟還如日中天的Intel合作要供應iphone中的一個重要零件。

I的高層保證訂單會大到超過想像,衝著I跟水果響亮招牌,我們馬上頭洗下去了,上百億的設備訂單就下出去(真的,不騙人)。新廠房破土下去還在蓋的途中,I公司宣布該產品部門裁撤並退出市場。

然後這幾年I公司的慘況大家有目共睹。

自此,什麼品牌玩完了,那怕大到不會倒不能倒,我都不奇怪。何況音響這種小到不行的公司⋯(^_^;)
併購PAC, 放在GENTEX擅長的汽車領域, 不失一著好棋

就如同BURMESTER跟MERCEDES BENZ合作, 不管是營業額或是產品數量都是破紀錄的推升

比較需要觀察的是, 非音響傳統產業的新老闆能否繼續讓廣受好評的KLIPSCH / ONKYO / INTEGRA 繼續在音樂的領域繼續發光發熱, 值得觀察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