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MIK-1, Win 11 NB, Dirac Live, REW,
器材: N-01XD SE, AQ C2850, AQ A80, B&W 803D2.
訊源線 XLR: Siltech 680i, Divini S-S12.
電源線: 後級 TcM Golden Signature Plus, 前級 FuruTech DPS 4.1, 串流 AQ APL-1.
聆聽空間: 常見的公寓 L型客廳+餐廳+廚房 18 坪開放空間.
上次用 Dirac Live 試用版, 沒手動調整, 直接用它的預設 EQ, 結果不滿意.
N-01XD SE 的 DRC 初體驗
主因是:
1. 動態範圍縮小, 音場變窄變淺, 弱化原先的結像力與定位感.
2. 廳堂/餘韻音消失很多.
3. Dirac Live Virtual Audio Device 禁止 N-01XD SE 播放功能, 強迫要用 NB 上的播放軟體, 如 foobar2k, HQPlayer.
於是花 7500 元, 買 4 塊 [吸力哥] 吸音板, 試試 acoustic treatment 方法.
我會選吸力哥, 是因它有 5cm 厚度, 又是一大塊吸音板, 容易安裝擺放, 不會傷到後牆的壁紙.
擺法1: 後牆 4 片

擺法2: 後牆 2 片, 前牆 2 片

個人聽感是擺法1較優. 安裝後試聽感想:
1. 低頻轟鳴聲大幅減少, 音樂聽起來更乾淨, 各樂器立體感更明顯, 邊緣模糊現象減少.
2. 保有原先廳堂/餘韻: 巴哈教堂管風琴, 魔戒原聲帶 Enya: May it be, 天籟空靈依舊.
3. 改善高音分叉吵雜現象: 我常用日本電子合成音樂, fripSide: Only My Railgun, Globe: Feel Like Dance 來測試高音表現. 用 Siltech 680i XLR+Divini S-S12 訊號線, 音量開到 60dB 時就有吵雜感. 換上網友的CCUD 電源線, 才有所改善. 但裝上吸音板後, 開到 85dB 才會變吵.
頻譜圖 橙色:有吸音板, 綠色:原始, 紅色: Dirac Live.

吸音板 RT-60 T30 殘響時間 :

原始 RT-60 T30 殘響時間 :

Dirac Live RT-60 T30 殘響時間 :

RT-60 T30 圖上看到. 與原始相比, 吸音板在 100-500 Hz 增加, 1K-4K Hz 減少殘響時間.
剛好可以對應到, 低頻背景變乾淨, 高頻變不吵的變化.
而 Dirac Live 在 60-500 HZ 的筆直斜線, 解釋了為何餘韻消失的原因.
這是繼 isoAcoustic GAIA-2 之後, 我覺得物超所值的購買.
聽交響樂時, 低頻更震撼, 帶出各樂器更立體感. 而音量開到 85dB, 不會有轟鳴吵雜感. 完全打消我想換 CCUD 電源線的念頭.
這次添購吸音板的感想是: 在換器材/線材之前, 先把空間處理好, 可以省下大把鈔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