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B&W706S3升級的選擇(兼顧看電影跟聽音樂)

小弟目前用的主音箱是B&W 706S3,最近有想要做個升級,在考慮升級到705S3簽名版還是換KEF R3 META,我目前是影音雙修的接法,平常看電影跟聽音樂比例差不多6:4,現在在想因為我的中置也是B&W的HTM72S3,目前前三音箱算是同一系列的,所以聽起來還算和諧,然後側環繞是Klipsch RP600M,在想兩種做法

1.把706S3換成705S3簽名版,然後把原來的706放到側環繞,變成地面五個音箱都是B&W的,另外一個是側環繞還是RP600M,然後706賣掉,不知道以看電影來說,哪個更好?

2.就是把706S3換成R3 META,然後一樣是側環繞用B&W706或RP600M來搭配前三音箱

不知道上面兩種考量,四種不同做法,以我平常的使用習慣來說,就是想要兼顧電影跟音樂的話,哪種更好?

以下是我目前的5.2.4設備,希望大家給個建議,謝謝

前置:B&W 706S3(接在9000A上BYPASS到環繞)
中置:B&W HTM72S3
側環繞:Klipsch RP600M
前置增高:Klipsch 500SA II
後置增高:POLK R900
重低音:SVS 3000MICRO+SVS SB1000PRO
環繞擴大機:Integra Drx-8.4
合併擴大機:Audiolab 9000A
串流播放器:Eversolo A8(直接XLR接9000A)
你最有感的應該是買支UMIK-1好好研究DIRAC Live怎麼用,第二應該是升級物理空間(吸音擴散擺位etc,但嫌醜就算了可跳過,空間美學>>音響聲學) ),第三應該好好運用兩個重低做好低頻管理,必要時引入DLBC,是個人雖然認為KEF>>>>B&W,但還是量測先行,不然換來換去都是瞎搞一場空。
toto999
dirac部分,因為我有升级bc,也有umik1,我基本上也是讓軟體自己去跑,傻瓜式的調法,也不知道dirac bc還有沒有更好的調法,網路上功課做一堆,發現大家說法都不一樣
dirtsa
那就好好享受繼續研究就好了,在確定能玩出現有設備最大表現前不要再升級了
省錢買B&W 805 D3; 錢比較多買B&W 804 D3
再有錢搭配McIntosh的前後級擴大機

不建議買800 D4系列
tsan12168
這兩廠我不喜歡,不耐聽,luxman 還好多了
toto999
本來考慮直衝805D4,但是無奈擺放為子有點小,放不進去,就放棄了
toto999 wrote:
小弟目前用的主音箱是B...(恕刪)


Bowers & Wilkins很堅持他們一貫的外觀設計,高音周圍沒有任何控制往側向聲音的措施,導致方向性/指向性很差
由下面的測量可見
https://www.stereophile.com/content/bowers-wilkins-705-s3-loudspeaker-measurements

這張圖將各個角度的頻率響應對正面的頻率響應做歸一化,顯示出來的是離軸頻率響應與正軸的差異,隨著頻率上升,離軸的變化很不均勻

喇叭正面與側面一些角度的聲音差別很大,而且正面軸上的聲音很糟,這是工程師為了遷就不良的外觀設計所做的,讓離開正面軸某個角度的聲音還可以(因為軸上和離軸的聲音有差,負負得正的意思)
可是一旦使用者TOE IN的角度不對,或者聽的人數多一點,坐在甜蜜點以外的人, 聽起來會很不一樣

以上還是以直接到達耳朵的直達聲來說,還有反射聲要考慮呢,即使你調整角度擺位到甜蜜點
那些和直達聲不同的其他角度的聲音會經過房間反射較晚到達,如果直達聲和反射聲有差,那很容易對定位產生影響

反過來說,kef r3 meta設計上就合理多了,KEF是一貫的中音和高音是做在一起的同軸單體設計,中音的震膜剛好做為高音的波導(類似大聲公周圍那一圈),讓高音的離軸能量平均擴散
kef r3 meta完整NFS測量


這張圖跟上面705的離軸表示方式不太一樣,直接給出了R3水平各個角度的頻率響應,高音都是均勻的衰減,直接音和反射音不會差別太多

一樣是廠商的堅持,合理的設計和不合理的,出來的結果差很多,看是要以聲音為重,還是外觀為重
andy04665547
這應該算是故意的,造大聲場,雖然定位很怪,但有些人就很喜歡
toto999
感謝,現在有頭緒了,確實放棄換705S3簽名版了,不過沒想到,當時為了主音箱上面可以放杜比反射喇叭,所以沒有選705,反而好像是對的[笑到噴淚]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