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大家都沒在討論SAMSUNG CFG70這顆螢幕,想說問問看。
27吋,1080P解析度,VA面板,賣19900元....
如果是他廠,這個價格似乎可以買到2K或者4K的32吋IPS螢幕....
不知道這台螢幕的優勢在哪....?
這台有研究了一下
蠻有興趣的
1MS|144Hz|125%sRGB
1800R Curved VA曲面面板
Free-sync
看這個影片 就知道它的價值了
缺點嘛 就是採用 Freesync 而不是 GSYNC
這是我考慮中的部分

AMD 爭氣點阿

https://youtu.be/l2AGMFXAx90
這個真讓人頭大,以VA的技術原理,ON/OFF響應時間能做到14MS就不錯了,一般都是標21MS,加上OD功能後,能做到7MS左右就不錯了。在7MS這個範圍,一般的玩家都是可以接受的了,基本看不出來影響,如果是VA的屏,響應時間要低於這個值,要麼畫面不能看,要麼就是吹的。一般敢於標1ms的顯示器,用的屏都是TN的屏,而且必須加OD才能做到,並且實際的響應時間一般都接近2ms(GTG)。
於是找了台用VA屏且標1ms響應時間的某品牌的27吋機器看了下,OSD中在響應時間部份有三個選項,大致是標準,快,最快。標準的選項下,響應時間可以測到是6~7MS(GTG),這跟通常的情況一樣。快,和最快的兩個選項下......測試人員糾結了半天,因為根本測不到!儀器顯示出來的值都是非常漂亮的,可是結合波形分析,那根本不是實際的液晶響應時間.經過一群人仔細分析,終於瞭解了這個VA標1ms的秘密。
原來這品牌為了虛標響應時間,在快和最快兩個模式下,讓背光以250~330Hz左右的頻率在閃爍!沒錯,是背光在閃爍,這與一般說的背光會閃的屏的原理是一樣的,讓背光電流輸出為PWM的方式就可以做。測試時,我們用手機也驗證了一下,確實在閃。這樣一來,儀器測到的是背光燈的亮暗造成的白與黑,而不是液晶的偏轉形成的。
這樣也敢標1ms?我不得不說,底線咧,人品咧......

NAEROK wrote:
曲面 144hz 1ms...(恕刪)
odf1719 wrote:
最近經常收到反饋,...(恕刪)
類似的技術就Lightboost開始的吧 然後進入到ULMB技術
Benq, EIZO也有自己的方式,
各家都是用類似的方式去達到效果,
這裡就有一個清單去列出來之前用過類似技術的螢幕.
http://www.blurbusters.com/faq/120hz-monitors/
像螢幕評測權威TFTcentral也有一篇專門寫這個Blur Reduction Backlights
http://www.tftcentral.co.uk/articles/motion_blur.htm
通常也就是會不會有可以被注意到的Strobe Cross-talk程度問題.
總之就是這類似的技術長久以來都有,
只是三星CFG70跟LG(38UC99, 34UC79G)先弄出了比較積極的方式去說達到了1ms,
(Benq/Eizo其他家也許後來也會跟上推個1ms吧)
是不是噱頭, 正面效果負面效果哪個多,
多看點評測自己要拿哪個答案就哪個答案.
記得之前也很多人認為Lightboost技術很棒就是了.
那也是NVIDIA主導的東西,
LG跟三星這種沒做Gsync產品的公司自然更會這樣就是了.
a5899 wrote:
看大家都沒在討論SAMSUNG...(恕刪)
這台主要優勢會是量子點,
量子點讓三星去年在"電視"產品圈評價非常高.
幾乎是歐美各國人氣第一產品.
LG去年就注意到自己以為OLED壓到那個價錢已經無敵了,
結果今年才趕快推出個類似於量子點的Nanocell技術要來對抗.
但這東西LG還不會下放到電腦螢幕.
至於量子點有什麼優勢爬一下就知道了,
主要是更純的背光出發點, 三色光譜更均勻點
也解決相當大部分WLED藍光突出問題, 理論上更健康點.
友達跟對岸京東方也有量子點技術,
友達的量子點最近華碩要出幾款產品了.
喔.. 對了!
還有它好像是144hz中唯一兩款亮度350cd的VA產品.
(雖然IPS 350cd台灣就6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