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t and switch 就是先用低價(bait)先吸引你上門,然後用千奇百怪的理由(沒貨,或是原商品比較低級之類的) 說服你換購買另一樣產品(switch)
只賠一千元的折價券,要嘛鄉民們不用,dell也不虧錢,鄉民們一用這1000元, dell絕對是倒賺的啦
另外,寫個程式監控價錢異常有那麼難嗎???
if( 標價低於定價30%) { 自動發信給主管 }
if(每小時訂單量> 平均訂單量 100%) { 自動發信給主管 }
if(上面兩項同時成立) {自動打電話給主管}
每次都扯工讀生key in錯誤就太扯了啦!
hfrd2b wrote:
關於DELL事件的中...(恕刪)
只有台灣人貪小便宜嗎???
不要老是這樣指謫台灣人
你以為美國人、日本人或歐洲人就不會貪小便宜
我只能跟你說,很不幸地,你錯了。
消費者購買動機很多,商業上不也常常利用打折或是超低價促銷。
難道廠商打折或超低價促銷時,不也期待吸引消費者的注意。
DELL標錯價的事件,是到隔天DELL的人員出面說明,承認標錯價格。
事發當時,消費者需要去猜這是廠商標錯價或是超低價促銷嗎??
那些一次下單購買數十台,甚至數百台的消費者真的是看好戲而已嗎?
就算是看好戲,DELL也得要出貨,因為消費者的確下訂單並提供信用資料。
照這樣邏輯推演,下次DELL網站打折或是超低價促銷時,大家全部當作DELL的工作人員又在惡搞了。
如果因這次在DELL網站上的購買行為,而收到DELL廣告郵件的消費者,乾脆直接以濫發垃圾郵件求償。
每封郵件還可求償500~2000元,還可以進行團體訴訟。(今年才通過的管理條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