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是原以為星期五的訂單就失效了,結果在星期六又收到訂單,而且價格與先前的一模一樣~~~
那我就相信了這個訂單是沒錯的,所以我就去匯了~~~
我的理由:
(1)如果標錯價格,重新寄發訂單的話,價格應該會更正為正確的金額吧?所以我就相信了訂單上的價格,
不會再出錯第二次了吧?
(2)訂單上面,除了有紅字之外(內容有人po了),但是還是一樣出現7日內未收到款項將取消訂單?
天呀?不付錢也不是,付錢也不是~~不過為了訂單有效還是給他匯錢去了,買個東西不就是看你標多少
我出多少錢買嗎?還要你同意出貨才行?那網站上的標價是標心酸的嗎?
(3)一般線上購物的話,不是都是看到多少錢,然後我就付訂單上面的錢,就把訂單的訂貨出給我,不是就這樣嗎?不然到商場也是一樣呀,看標價~~結果看到標價7999寫折扣7000,售價999元,那賣場要不要賣出,還是要賣出呀,不過就只有貼標籤的那台賣出了,就結果論還是要賣,只是數量上只有一台。但是DELLl卻沒有限制,那應該就是照訂單出了不是嗎?(因為看到的訂單的價格、數量都跟自己訂的一樣)。
(4)有人也有提出國外有修改已簽約的訂單價格,但是提出的人知道那個是在什麼情況下修改的嗎?一般上下游廠商才會有修改訂單價格,那是因為有利益合作關係,為了彼此生意往來或生存才可能去修改,不然真的照合約走有何不可?再則賣家跟買家基本上是對立的,因為賣家的利潤是從買家來的(提高售價),買家的利潤是從賣家來的(降低售價),所以我第二次收到的訂單上價格是跟第一次訂單上的價格是一樣的,所以我真心的確定dell公司是要以這樣的售價賣給我。
(5)信用卡付款的方式就如同網友們所述的漏洞太大了,難防自己的信用卡資訊被濫刷或盜用,那如果是在一般的商店用這樣的方式刷你的信用卡,你會同意用這種方式刷嗎?(線上刷卡的資料--->先把信用卡資料存在dell公司的伺服器資料庫---->以每月或一段時間從dell公司的資料庫把信用卡資訊調出--->將資料送給信用卡銀行作請款------>信用卡銀行撥款給dell),這樣有一大段非常不安全的,一般應該是線上刷卡後,就直接將信用卡資料傳給銀行端,然後就是作請款的動作了,資料一定百分之百不會儲在購物的商家或是賣場的後端資料庫,要不然的話如果有不肖員工從裡面去把信用卡資料調出來刷,或是跟犯罪集團掛勾,那不就是死很慘了。
(6)為何網路購物的商家都要用要約引誘的方式?為了規避自己犯了錯的責任嗎?
如果價格與訂單的價格是不一樣的話,我覺得才是要約引誘,如果今天dell標價寫了20吋999元,然後在訂單上再寫說,同一型號購買滿5台,可以用999元再購買一台,這樣才是有算要約引誘吧?假如寫說999元讓你下訂單,然後再說標錯價了,不能出貨,對善意的一方是不是也有詐騙的行為?也有一些比較懂法律的人在說要約引誘,我是不知道,不過要約引誘,應該是賣方提出誘因,讓買方下單,但是誘因是要在什麼情況下?我提出一個我的看法,就像保單好了,某保險公司對保戶提出了一份保單附約(引誘條件),前提是要加入公司的主約險才能夠辦理此份保單附約,應該是這樣才有要約引誘,保險公司才能對保戶的主約有承保否定權,也就是公司要不要給你引利條件的福利。但是單單如果保險公司就主約提出優惠,保戶承保就得以優惠方式獲得不是嗎?(暫不考慮其他因素,就合約面來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