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azif wrote:
請問一個消費者對於購...(恕刪)
如果一個出社會的人對於所有的事都要去請示..都要去詢問,都不能自己拿捏
機會是不等人的,所以沒這種意識的人,在社會上怎麼生存
一個業務收到訂單然後發現金額比原本老板給的底價還高時,難不成還要對方要不要回去思考一下再決定
一個房屋仲介發現了一個便宜的房子是不是還要先去問對方房子是不是賣的太便宜,
如果凡事都如同這位同學所想的,那麼真的出了社會真的很難在職場上生存
凡事為對方想是好事,但是這僅限於人與人,如果公司對公司,在商言商,這種爛好人是很難生存的
這次的事件...說真的.....最後的結果一定是...Dell不會出貨的
AKG K240mk2 /K240s /K240DF /K240m /K240
但是反而乎略了,公平公正指的是什麼?
如果網頁上只是單單一幾個選項,消費者選了產品項目及數量,接下來輕鬆了按了一下購買。
就我所認為這以經算是一份完整的買賣契約嗎。
同時也提供了信用卡資料,及系統上的審核。那消費者有何優勢的立足點可言?什麼可以保障消費者。
長久以來買東西花錢的怕被騙.. 現在怎麼變成賣家吃虧是消費者的貪念所照成的呢??
我並沒有下單購買DELL的產品,但是我從任何角度去看我都不能接受這樣的指責,
相對的某些人光只是要說別人"貪",因為貪而造成問題,.. 這個想法更是可笑。
買跟賣,在任何國度都可能發生消費糾紛或問題。
但生意就是建立在達成兩端的共識而各取所需。
在網路上達成共識而進行消費的方法,不就是瀏覽眾多商品,比較品牌、功能、單價,所以決定購買。
業者提出網路上的平台當成窗口供客戶消費,所有提出來的資料應該都是要取信於消費大眾,引導客戶
下單購買,依這個角度而言消費者的選擇不是該被認定是錯誤。
如果,在網路平台上消費者必需因供應商的資訊錯誤而付責。
那消費者可以主導什麼決定金錢流向何處或買到什麼樣的商品?
再者造成資訊錯誤的網路業者難道不必付出應有的責任或處罰?業者是否該負上廣告不實.. 等等的責任呢?
除了潛水爬文外還是只能潛水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