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gimmg wrote:
液晶的特性就是那樣非原生解析度就是糊的
完全錯誤。
液晶數位顯示器的硬體特點是:顯示像素本身就是切好的一格一格的。
每個像素顯示自己要顯示的顏色,兩個像素之間的硬體分界非常清楚,硬體上不可能糊。
要糊也是電信號干擾處理的問題,與影像處理演算的問題;
所有顯示處理共通,不是「液晶」的特性因素。
(都以現代數位影像訊號為前提,類比裝置收類比訊號是精度問題,器材等級低馬上糊掉)
電玩開的幾 AA 防鋸齒算是畫質改善,但基本上也是一種「糊化」。
你要看 FHD 邊緣可以割傷人的鋸齒線叫作「清晰不糊」?
顯示器硬體本身要「糊」的話,是類比舊時代 CRT 的問題,那技術才會有
「CRT 電子束打的位置準不準、對焦準不準、開關時間差的電子束強弱變化與掃瞄移位」
這類的硬體本身畫面糊的問題。
LCD 微觀要糊的話是例如你 CF 濾光片如果先天染色不均勻、與視角差異的問題。
除理論問題外,實務上視為不存在,
人眼看不到「一個像素內」的可察覺濾光片濃度誤差、或液晶動態未完整排列。
背光模組的打光不均勻的問題都還比較大,但這些都與原始訊號的解析度無關。
很多影片有4k但本身畫質就差,用4k還是1080p看就沒差
而且27吋螢幕大,使用時眼睛要看到完整螢幕,人會距離螢幕一段距離,要看到細節其實不容易,除非眼睛離螢幕很近,才看得到像素比較細膩
片源的畫質影響更大
像是專業相機+光學素質好的鏡頭所錄製出來的4k影片
跟萬元出頭手機錄製的4k影片
放在電腦一起比畫質就很明顯相機勝出
雖然都是4k影片但是相機錄製的有更好的細節表現
4k螢幕看1080p影片
有股說不出的感覺,感覺上比1080p螢幕看1080p影片還要差
不知道是不是心裡作用
不缺錢的話就直接上4k螢幕,要找顏色準的(99%sRGB或90%以上DCI-P3),這樣才不會有色差,缺點4k螢幕windows系統圖示會比較小,檔案總管裡面圖片影片預覽也會比較小,就算放到最大也一樣
1080p螢幕就沒這問題
目前27吋1080p的cp值高,但是如果為了將來做打算可以先上4k螢幕,但實際的升級體感不會很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