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資訊系統的bug, 買賣東西, 有沒有違反法律呢?

you should use "mistake" instead of "bug", then people can focus on "legal issues", not "it is not a bug!, Dell go to hell, viva consumer."
如果是有鄉民或01的網友駭進去改價格,那入侵的人就有法律問題


可是今天的情況是,你內部價錢自己打錯,消費者是按照你dell公司訂出來的標準購物程序完成訂單的,怎會
有法律的問題??


這樣有問題的話,那以後誰敢買DELL的東西? 促銷結果公司反悔不想賣這麼低還可以告消費者?有這種事?


我是沒買這次的筆電(應該是筆電吧?還CPU?),但我認為如果像上次那樣給個什麼一千元折扣…那真的很沒誠意

一千元買您的個資,你願意嗎?
神薙真珠朗 wrote:
一千元買您的個資,你願意嗎?


說真的
如果是現鈔的話我願意XD
心和夜語 wrote:
試想~誇張一點~倘若這台E4300電腦原價六萬元,系統標錯價成六十萬元,
有一個不明就理沒研究的人,就花了六十萬元買了這台電腦
dell會因為標錯價格,而將多的錢退回給那個人嗎?...(恕刪)


有人笨到會花六十萬買六萬的電腦,用用大腦吧,
就算買了,不是可以退嗎?
還是你說的是那個買了3.6億的笨蛋嗎?他有拿出3.6億的能耐嗎?最後還不是射後不理,
那照你的邏輯,那個明翰兄是應該買單嗎?
請問你怎麼證明這是BUG

DELL根本就是故意的
一周內持續出包兩次

第一次 我看我會相信你的說法 情有可原

第二次 還距離第一次 不到一周
我看根本就是來鬧的吧

這種系統看起來運作十分的正常阿
TXBS 冬森 都幫他打免費廣告阿

根本 是在 騙取民眾個人資料
純粹 在呼巄消費者吧

zjzj100 wrote:
就如這次 DELL 的事件, 很多人真的不小心, 利用資訊系統的bug, 做買賣...
這部份 法律 有沒有規範呢?

還有散佈消息的人, 有沒有違反法律呢?

這一連串的問題, 都是法律問題...

不管 消費者, 不管賣方, 都是法律的問題, 法律要規範?


這位版大請先了解,資訊系統的bug定義
如果今天消費者是利用不當的管道,取的較優惠的價格,那才是利用bug

現在事件是,dell (最近越來越常打成d3ll了) 他光明正大的放在網站上叫你買
有誰是大費周章搞破解、搞手段才進去買的? 而且連真實姓名、信用卡都給他了
他寫多少我們就買多少啊!!!!!

你講的法律就不用回你了,因為你所指的bug,與本案無關

如果這個不用罰不用賠,那些專打跳樓流血大降價降的3c通路,人人都可不認帳
zjzj100 wrote:
就如這次 DELL 的事件, 很多人真的不小心, 利用資訊系統的bug, 做買賣...
這部份 法律 有沒有規範呢?


Bug...


你是說按下 左左右右上上下下 + B A 鍵嗎?

我有按,可是沒用

isamuplus wrote:
我想起以前有一個提款...(恕刪)


看到你舉的例子

鄉民們又笑了...
如果照那些正義魔人說的....

哪 ~~ 大家以後到百貨公司買跳樓大拍賣時要小心了..

因為...

1.你買這些跳樓大拍賣的時候,正義魔人說..你是違法的..,因為百貨公司打了標價的 2.5 折來賣..
(我好像常常買百貨公司的1折商品耶!! 會不會被槍決呀!! 滔天大罪耶!!)

2.百貨公司有空就會請你去喝茶,要求你把之前的買賣取消,因為~ 百貨公司打折打錯了...
(那我如果用舊了,會不會被百貨公司要求,賠償原價呀!!)


想到這裡,我笑了~~

我要來去跟買我房子的人說,不好意思!!之前房子賣錯價格了,不是350萬 應該是3.5億才對~~
^@^
isamuplus wrote:
我想起以前有一個提款...(恕刪)


這是完全不同的狀況唷
如果今天是你跟戴爾定了一台螢幕,結果DELL因為系統問題
出了十台給你,戴爾要求你歸還你卻不歸還,這樣你就反了侵占罪
這樣比較符合ATM吐鈔錯誤的狀況

但今天的狀況是你在ATM操作的時候,帳戶裡已經扣了一千塊,ATM卻沒吐錢出來.......
換作是你,你會怎麼做

今天大家在吵的,有兩個部份
1.訂單承認的問題
今天消費者在網路上下了訂單,並提供個人資料作線上刷卡或匯款,這樣其實在一般的網路購物網站,基本上都已經構成了訂單成立的條件,但DELL卻設定了一個"收到確認信並不代表DELL接受您的訂單"的條件,這樣到底算不算是違法,這是有爭議的。經濟部商業司在七月六日接受訪問時的時候提到"網路交易只是交易工具、平台不同,交易所涉相關法規與實體通路是一致的"。今天要是在實體通路下發生類似的事件時,你認為業者需不需要出貨???

2.戴爾所謂的人為失誤和系統錯誤,到底是不是真的?
摘自WIKI
契約(或合約),是雙方當事人基於對立合致的意思表示而成立的法律行為
基本上買賣雙方只要合意,契約就算是成立了
今天我假設一個狀況,當初DELL的LCD 7000元折扣是真的,NB 40000多元的折扣是真的,但在爆單的狀況下,發現這樣會對他們造成很大的負擔及不利,所以反悔了
DELL當初同意折扣,消費者也願意購買的清況下,契約是不就已經是成立了呢?
現在卻又反悔,是不是造成構成違約的要件了?

也許有人會說一看就知道是系統錯誤或人為疏失所造成的,但各位檢視一下DELL的網站,折扣比這些高的比比皆是,誰能很清楚說出哪些是真的折扣,哪些又是因為疏失所造成的折扣?
在網路平台購物時,消費者只能單方面的相信網站的真實度,因為業者在系統維護上,就應該要保證系統的真實性,若是依照DELL的作法,多年來消費者及其他網路購物業者所建立的互信,將被DELL毀於一旦

以上為小弟的拙見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