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T-ARM12B 銀欣氣壓式螢幕支架」 - 換換病發記錄文。

「SST-ARM12B 銀欣氣壓式螢幕支架」 - 換換病發記錄文。

本次開箱產品為「SilverStone」銀欣的「SST-ARM12B」螢幕支架
詳稱為單螢幕氣壓式螢幕支架
會使用螢幕支架的族群大致會有三種類型的需求取向
其一,減少桌面上各種硬體占空間與增加桌面使用深度
其二,需增減人眼與螢幕的視距、或有各種角度觀看的需求
其三,不為了什麼,但我必須有

若讀者正巧屬於上述三種類型的其中兩種
個人均相當推薦使用螢幕支架




「SST-ARM12B 銀欣氣壓式螢幕支架」 - 換換病發記錄文。「SST-ARM12B 銀欣氣壓式螢幕支架」 - 換換病發記錄文。

購入原因是特價加上換換病
年假結束後02/08下午看到限組裝專門店提供該型號買一送一
原通路售價為2900元一組,經友人夥伴五秒思考後成團
因此單組購入價為1450元
以「SilverStone」產品市售均價而言相當划算
用以退役使用近五年的「Xergo EM33116」
而兩者功能差異在於現役「Xergo」不具備微調氣壓棒
此差異即可將兩者當作完全不同類型的產品




「SST-ARM12B 銀欣氣壓式螢幕支架」 - 換換病發記錄文。「SST-ARM12B 銀欣氣壓式螢幕支架」 - 換換病發記錄文。

若有稍微做過功課,我相信使用者其實早已明白
「電腦椅」有玩家中口耳相傳的「代工廠」
螢幕支架也是同理,這個類型的外觀、規格甚至內包裝配件等
實際上都能在網路上找到一模一樣的產品
但若價位差異不大的話,我會選擇規模與背景較足以信任的品牌
例如「銀欣」的貼牌,只是我一直相當納悶

若小有研究,基本會知道「SilverStone」是於台灣成立的公司
成立於2003年,總部在新北市
傳奇經典作品如ITX機殼的「Raven」小烏鴉系列
同為小機殼類型的使用者必定不感到陌生
但在台販售的產品說明書卻沒任何中文標示,全為英文
說實在是挺讓人尷尬的,雖然組裝過程也不會需要說明書
但我認為對於一般使用者而言還是必須的
尤其是針對氣壓「阻尼」調整的部分




「SST-ARM12B 銀欣氣壓式螢幕支架」 - 換換病發記錄文。

若使用者想確認自己的電腦、電視螢幕能否使用螢幕支架類型產品
最首要的部分則為確認螢幕是否支援「VESA壁掛」

「VESA」是Video Electronics Standards Association
可稱其為視訊電子標準協會,制定出了許多關於顯示器的相關標準
而「VESA壁掛」的孔距規格則常見以下四種
75mm x 75mm、100mm x 100mm
50mm x 50mm、200mm x 200mm
其中上述兩者75mm、100mm為現今主流螢幕支援的「VESA壁掛規格」

如圖中靠內側的孔距為75mm x 75mm
外側則為100mm x 100mm,可當作是主流電腦螢幕的通用規格




「SST-ARM12B 銀欣氣壓式螢幕支架」 - 換換病發記錄文。「SST-ARM12B 銀欣氣壓式螢幕支架」 - 換換病發記錄文。

確認完螢幕本身支援「VESA壁掛」後
接著是選擇螢幕支架安裝方式
圖一為俗稱的「夾桌式」而圖二後方的則為「穿孔式」零件
顧名思義,在桌面未貼平牆面留有空間的前提下
可選擇「夾桌式」安裝,優點沒有破壞性安裝影響桌體
「穿孔式」則需於桌面打孔才能順利安裝基座

同時提醒潛在使用者與觀望購入螢幕支架產品的用戶
使用螢幕支架加上螢幕本身的重量並不輕,並且為單點受力
因此對於「桌面」板材的品質亦需慎重評估
過於低劣的板材水準有可能造成桌板變形或下陷等狀況
如有疑慮我會建議考慮補強後再安裝

「SilverStone SST-ARM12B」提供兩種安裝方式給使用者選擇
然後小嘴一下,這基座的外觀在不安裝任何飾蓋前
看起來質感有些許廉價,打磨或倒角拋光一項都沒




「SST-ARM12B 銀欣氣壓式螢幕支架」 - 換換病發記錄文。「SST-ARM12B 銀欣氣壓式螢幕支架」 - 換換病發記錄文。

「SST-ARM12B」支架的本體為兩組懸臂組成
從盒裝中取出時會以魔鬼氈束帶捆著
主因是鬆開後懸臂會直接彈開成為圖二的狀態
且彈出的力道不小,為避免使用者受傷
在取出包裝袋前也同樣留有警示說明

我本人聽過比較悲慘的案例為以下
疏忽的使用者在未抓穩支架時就讓懸臂彈開
而懸臂不出意外的直接打在電腦螢幕上
面板也不負眾望的被打破,當然不在保固範圍內
不僅升級了螢幕支架還同時再升級了螢幕
悽慘程度等同新車領牌開出車廠時直接往電線杆招呼
雖安裝不具任何難度,但還是提醒使用者需多加留心




「SST-ARM12B 銀欣氣壓式螢幕支架」 - 換換病發記錄文。「SST-ARM12B 銀欣氣壓式螢幕支架」 - 換換病發記錄文。「SST-ARM12B 銀欣氣壓式螢幕支架」 - 換換病發記錄文。

「SilverStone SST-ARM12B」的配件為外附安裝
並且可以重複使用,如圖中的止滑防刮膠墊,走線飾蓋等
對於止滑膠墊可以重複使用這點我個人給予相當正面的評價

個人現役的「Xergo EM33116」止滑防刮墊為黏貼式
並且為一次性使用,這部分相當可惜
而「SST-ARM12B」無論穿孔、夾桌都有標配專用膠墊
在這部分相當貼心,給予好評




「SST-ARM12B 銀欣氣壓式螢幕支架」 - 換換病發記錄文。「SST-ARM12B 銀欣氣壓式螢幕支架」 - 換換病發記錄文。「SST-ARM12B 銀欣氣壓式螢幕支架」 - 換換病發記錄文。

安裝包附內六角螺絲與工具
支架與底座將三顆內六角螺絲鎖上
並蓋上支架底座膠墊與夾桌板膠墊就算完工一半

雖然「SilverStone SST-ARM12B」看似安裝件繁多複雜
但實際上從頭到尾只要鎖完七根螺絲就結束了
因此任何使用者基本都能自行完成安裝




「SST-ARM12B 銀欣氣壓式螢幕支架」 - 換換病發記錄文。「SST-ARM12B 銀欣氣壓式螢幕支架」 - 換換病發記錄文。

夾桌式的設計有兩段桌板厚度距離可以選擇
據官網表定最大支援桌面厚度為10cm
這個厚度可相容於絕大多數使用者的桌板厚度

兩側裝上止滑防刮的膠墊後可有效保護桌面不被刮傷
並同時擁有良好的穩固性與可靠性




「SST-ARM12B 銀欣氣壓式螢幕支架」 - 換換病發記錄文。

將其暫時隨意安裝比較一下兩者
黑色支架為「SilverStone SST-ARM12B」
銀色支架則為「Xergo EM33116」
藏線設計銀欣的設計會相對複雜許多,但實際使用上兩者均相當良好

氣壓式的螢幕支架如「SilverStone SST-ARM12B」
與非氣壓式的「Xergo EM33116」
兩者間最大的使用差異在於「螢幕垂直上下調整」時的方便性
非氣壓式的螢幕支架在調整螢幕上下高度時
必須先鬆開安裝於垂直桿上的懸臂,方可進行調整
氣壓式則可依靠上端氣壓懸臂直接改變螢幕高度

採購方向的建議與結論基本上也在此處
如有需求頻繁修正螢幕的高度,即建議為氣壓式的螢幕支架
若只有水平面向的移動或旋轉,常規支架就能滿足使用者需求
當然,如果使用者偏向一次攻頂一勞永逸
那也同樣建議選擇氣壓式螢幕支架




「SST-ARM12B 銀欣氣壓式螢幕支架」 - 換換病發記錄文。「SST-ARM12B 銀欣氣壓式螢幕支架」 - 換換病發記錄文。「SST-ARM12B 銀欣氣壓式螢幕支架」 - 換換病發記錄文。「SST-ARM12B 銀欣氣壓式螢幕支架」 - 換換病發記錄文。

然而在安裝過程中
個人認為「SilverStone SST-ARM12B」還是有不盡完美的部分
第一張照片的夾桌底座在安裝時,因為兩段桌板厚度卡榫的設計
夾桌底座如圖中無法完全貼平於桌板,必須預留些許距離

然後是夾桌底座的藏線飾蓋,雖然設計為藏線用途
但實際上電腦螢幕所附的「DisplayPort線材」無法穿入其中
飾蓋的線材厚度設計過於狹小
除螢幕電源線可以沒難度藏於其中
「DisplayPort線材」只能相當勉強的卡在邊緣
以若有似無的形式固定著
並因飾蓋為塑料材質,為避免斷裂基本上也不便大力出奇蹟
就算塞的進去,也不見得能拔的出來
這部分坦白說挺讓人扣分的,即便不影響後續美觀性
但整體來說飾蓋的藏線功能形同虛設




「SST-ARM12B 銀欣氣壓式螢幕支架」 - 換換病發記錄文。「SST-ARM12B 銀欣氣壓式螢幕支架」 - 換換病發記錄文。

懸臂部分的藏線設計基本上沒有什麼能被嫌棄的
設計上以塑料蓋板為主直接隱藏線材
上下懸臂的交接處因應支架旋轉的關係則以塑膠溝槽固定
而本次安裝並未使用其溝槽固定線材
其質感在相機的表現下看似為金屬材質,而實際上是塑料
「SilverStone SST-ARM12B」的整體金屬料件大多為鋁製
夾桌底座則應屬於鐵製質料




「SST-ARM12B 銀欣氣壓式螢幕支架」 - 換換病發記錄文。「SST-ARM12B 銀欣氣壓式螢幕支架」 - 換換病發記錄文。

配合「SilverStone SST-ARM12B」安裝的螢幕為
「ROG STRIX XG32VQR」
滿足於我個人對於3A2K144的標準
是近一兩年被網友們嘴到牆上的VA曲面螢幕
但不得不說曲面螢幕依舊有自己的優勢
如我本人非遊戲時慣於多工使用,將任何視窗置於螢幕邊角
基本上都能維持著相當舒服的檢視性

曲面螢幕常被網友嘴的原因基本上是牢固性相對平面螢幕欠佳
本身具弧度的關係較易造成螢幕擺放於平面時因受力不均破裂
因此安裝「VESA掛架」時也需多加留意
盡可能在螢幕下方墊緩衝物避免兩側受力過度而破裂
才不會造成換了支架順便換螢幕的慘事

另有部分曲面螢幕型號因VESA鎖孔為內崁式設計如圖
偶爾會有「VESA掛架」大於內崁面積的原因造成無法安裝的情形
因此購入螢幕支架前也需特別留意
而在「ROG STRIX XG32VQR」上則無此情形
基本安裝相當順利




「SST-ARM12B 銀欣氣壓式螢幕支架」 - 換換病發記錄文。「SST-ARM12B 銀欣氣壓式螢幕支架」 - 換換病發記錄文。「SST-ARM12B 銀欣氣壓式螢幕支架」 - 換換病發記錄文。

「SilverStone SST-ARM12B」
官網表定承重為3~12kg,而支架本體重約2.9kg
以平面式的螢幕而言大約可承重置36”的螢幕尺寸

「ROG STRIX XG32VQR」
官網表定重量含線材不含支架則為5.9kg
螢幕本體不含支架尺寸為713.4 x 425.7 x 111.2 mm
上述無論尺寸與重量均能符合「SilverStone SST-ARM12B」的規格
同時也提供照片參考一下螢幕支架後方的大略走線模式




「SST-ARM12B 銀欣氣壓式螢幕支架」 - 換換病發記錄文。「SST-ARM12B 銀欣氣壓式螢幕支架」 - 換換病發記錄文。

螢幕裝上支架後最重要的是調整其氣壓懸臂的阻尼鬆緊程度
以上圖示「Heavier Screen」為阻尼往逆時針方向旋轉
意即越重的螢幕需越往逆時針方向旋轉才能獲得正確的阻尼反應
其需旋轉的幅度因螢幕重量不同,範圍也相異
簡言之最佳狀態是螢幕在上下高度調整時
調整前不至於手指輕撥螢幕就上下位移
調整完後螢幕不會有自行垂頭或下沉等現象

此時我又要回嘴前段內容中所提的
「SilverStone SST-ARM12B」說明書無附詳細中文介紹的鳥事
若具備阻尼調整經驗的使用者當然沒有使用問題
我偶爾能在網路上看到些案例是使用者不懂如何調整阻尼
然後大概也不太愛看說明書
將螢幕放上支架後螢幕一路下沉,然後以為支架是不良品
只得上網或報修求助,這種誤會我認為責任歸咎於廠商無明確標示

「SilverStone SST-ARM12B」也只有上下懸臂間的阻尼調整標示方向
上臂與「VESA壁掛鎖孔」之間的三顆銀色內六角螺絲也未提及功能
對於沒有使用經驗的用戶來說相對容易感到無助




「SST-ARM12B 銀欣氣壓式螢幕支架」 - 換換病發記錄文。「SST-ARM12B 銀欣氣壓式螢幕支架」 - 換換病發記錄文。「SST-ARM12B 銀欣氣壓式螢幕支架」 - 換換病發記錄文。

到此基本上就算全部完工
氣壓式螢幕支架的優點即是如圖中所示
不用任何工具、也無須拆裝行為,以雙手即可直接對螢幕高度進行微調
當然螢幕視距傾角的部分也同樣能微調
官網表定往上90度、往下-15度
而我沒該類型需求就不特別調整
個人平常習慣為螢幕傾角-5度,主要是偶爾我會以半躺的形式檢視螢幕




「SST-ARM12B 銀欣氣壓式螢幕支架」 - 換換病發記錄文。「SST-ARM12B 銀欣氣壓式螢幕支架」 - 換換病發記錄文。「SST-ARM12B 銀欣氣壓式螢幕支架」 - 換換病發記錄文。

前後調換方向使用也可以完美達成
對我而言螢幕支架是必要的存在
不局限於固定的角度檢視螢幕,無論桌前、床上
又或爭取最大桌面使用空間時
或需轉向螢幕便於向他人示範操作畫面時均相當方便使用

並可減少必要線材出現於電腦桌面的情形
如我個人並沒有無線強迫症
但我會希望我手所及,操作硬體的範圍內不要讓我接觸到任何線材
關於這點螢幕支架也能輕易解決




「SST-ARM12B 銀欣氣壓式螢幕支架」 - 換換病發記錄文。「SST-ARM12B 銀欣氣壓式螢幕支架」 - 換換病發記錄文。「SST-ARM12B 銀欣氣壓式螢幕支架」 - 換換病發記錄文。「SST-ARM12B 銀欣氣壓式螢幕支架」 - 換換病發記錄文。「SST-ARM12B 銀欣氣壓式螢幕支架」 - 換換病發記錄文。「SST-ARM12B 銀欣氣壓式螢幕支架」 - 換換病發記錄文。

同樣開箱紀錄接近尾聲,補點照片濫竽充數




「SST-ARM12B 銀欣氣壓式螢幕支架」 - 換換病發記錄文。

最後也紀念一下即將退役的「Xergo EM33116」
對比「SilverStone SST-ARM12B」在外觀上的設計截然不同
整體的風格是簡單俐落並且十足堅固
感謝他鞠躬盡瘁挺直腰桿豎立在我桌上長達近五年的時間
基本上什麼都好,就是上下調整時比較麻煩
因此從開始安裝就必須確定螢幕固定高度




「SST-ARM12B 銀欣氣壓式螢幕支架」 - 換換病發記錄文。

「SilverStone SST-ARM12B」
以優點來說,勝任螢幕各種角度檢視與變換
同時也可維持較高程度的桌面整潔俐落
依使用者的檢視習慣輕易改變視距
無須工具即可調整螢幕的高低位置
優異的承重性,符合於市售絕大多數的螢幕尺寸與重量

缺點的部分
部分結構的外觀過於粗糙,如夾桌底座
以及讓人匪夷所思完全無法收納DP線材的底座藏線飾蓋
對於沒使用經驗的用戶而言不夠友善的全英語安裝說明

嘛,反正轉一下就能躺在床上玩才是重點
其他就隨意吧




22/02/19,記錄就此告一段落,感謝你的閱讀
我是MLA,組裝支架的過程中,曾有那麼一秒想順便把螢幕敲壞藉故升級。
這螢幕支架不貴也蠻有質感的

喜歡樓主櫃子+桌子這樣的配置,以小空間來說可以多做一些利用

另外有注意到這個配件,感覺還不錯能分享嗎? 謝謝


BTW 同是海盜船K70 鍵盤使用者
Mr.Lazy
那是Orico USB HUB,我開始後悔沒買黑的了QQ
奕欽
謝謝分享,試試黑色鐵人膠帶貼起來XDD
Mr.Lazy wrote:

「SilverStone SST-ARM12B」提供兩種安裝方式給使用者選擇
然後小嘴一下,這基座的外觀在不安裝任何飾蓋前
看起來質感有些許廉價,打磨或倒角拋光一項都沒


現在這些支架比以前真的便宜不少,對消費者是個福音

順帶一提,C字夾這兩個沖壓件我們一般只注意別毛邊刺手,然後再電鍍/烤漆/電著做個外觀處理而已

打磨或拋光並不符成本,人工費用搞不好比這兩塊鐵片還高,雖然不是沒有人送拋光,但那是因為是用黑皮板,如果不把氧化層磨掉就想做外觀處理(烤漆之類得)的話會醜醜的才去拋的

有要求的大概就多開個倒角模壓壓毛邊
再更要求的話就噴砂過,質感會好很多沒錯

不過既然有附飾板那就不會再對安裝後看不見得地方多做工了,畢竟都是工,上頭管成本的大頭都碼能省就省
Mr.Lazy
會想這樣嘴大概是給Xergo寵壞了,從頭到腳都很精緻QQ
奕欽 wrote:
這螢幕支架不貴也蠻有(恕刪)
Xergo EM33116 堅固耐用
雙螢幕其中一個用Xergo EM33116

另一個用銀欣彈簧式懸臂
目前有兩個問題


1.旋轉螢幕(寬變直立)時 夾不住左右重量不等的螢幕 會歪
對於上下不等重 螢幕基板與電供位置不再正中 而靠是靠下方的螢幕
當轉90度轉直後 變成左重右輕 左右不等重的情況下
旋轉角度那個零件咬不住就會歪

Xergo EM33116只要鎖緊紅色箭頭那個螺絲就可以了



2.銀欣彈簧式懸臂 懸臂銜接的部分公差有點大
懸臂伸長更明顯 搖晃程度都比Xergo EM33116幅度要大

這公差另外導致 懸臂伸長下 螢幕水平轉左右時
懸臂因公差下擺 螢幕跟著明顯往下傾而歪掉
而變成左高右低 或右低左高的狀況

置中正常 轉最左最右才會明顯
明顯到要再把螢幕轉正(變成轉回置中歪掉 轉另一邊歪更多)
而不是手一撥就能好好用
歪那一點 用起來就是不順眼


不知道氣壓式有沒有這種問題
                              彈幕濃!
skiiks wrote:
Xergo EM33116...(恕刪)

你這問題一看就是有經驗的螢幕支架使用者會有疑慮的內容
包含我也幾乎有跟你類似的疑問

第一點的部分都只能鎖緊
SST-ARM12B螢幕與支架銜接處沒有氣壓桿
唯一有的部分只有上段的懸臂
而螢幕與支架的銜接處SST-ARM12B的做工不如Xergo來的精細
在非固定擺動的位移比Xergo還有感

第二點的問題我也深有感觸
但在我兩者使用下來後的結論
EM33116懸臂往外延伸的長度大於SST-ARM12B
而左右水平位移時EM33116產生的歪頭狀況會比較明顯
SST-ARM12B並不是沒有歪頭,但相對輕微很多
並SST-ARM12B的懸臂可延伸長度較短
基本上是你會懶得去調整的那種幅度

以結論上來看我會覺得是當懸臂往外延伸越長
螢幕歪頭的狀況就會越明顯
當然我相信懸臂銜接的公差越小越能減少這狀況
而這點從懸臂銜接處衍伸的公差近乎無法避免
以現實面來考量,如果懸臂水平移動不產生歪頭
那麼進行調整時大概要花上更多倍的力氣才能調整
以現況來說第二點的疑問
我覺得這是使用者需要自己去習慣的部分

以上是我的看法跟兩者比較的感受
Mr.Lazy wrote:
你這問題一看就是有經(恕刪)
我跟你一樣的廠牌各一隻
只是都彈簧式的

1.的問題
銀欣也有地方可以像Xergo那樣鎖緊?
這樣有可能咬住左右不等重的直立螢幕吧


2.我的銀欣彈簧式公差比Xergo要來得晃 不知道是不是機王的原因
加上我桌子用久桌腳軟 桌子後高靠手位置低 這影響更明顯
左右擺轉營幕就歪 還歪很大
螢幕左右邊的剛度差約有5cm超明顯
變成左右擺頭外 我還要旋轉螢幕到水平
而Xergo約3公分

目前桌腳墊報紙撐水平
銀欣還是有3公分落差
Xergo約1公分 可看出來 但不明顯

--------

辦公桌的鐵腳 不是用一體成型金屬支撐腳
是用薄鐵板折出來再焊接的輕薄支撐腳
焊接地方的鐵片變形下陷 桌面水平就GG惹
現在墊報紙撐高中維持桌面水平
                              彈幕濃!
Mr.Lazy
畢竟這玩意貌似都代工貼牌,咬緊沒疑慮,銜接公差較容易看出做工水準
Mr.Lazy wrote:
▲本次開箱產品為「S...(恕刪)



感謝分享
本來看版主開箱 要買了說 感謝分享
但在蝦皮看到有人裝 MSI MPG341CQR 21:9 34" 1800R 曲面
發現撐不住 只好也是2組一起賠錢出售
螢幕本身重量應該約9公斤以下 曲面應力問題 都還要加個3公斤
幾乎剛好是12公斤上限 ....可能太撐了...
看來這款是比較不適宜UltraWide曲面螢幕安裝
得要買氣壓大公斤數的

後來我是買 T75-C012U 鋁合金 氣壓 高承重 15KG 支架(剛好看到購買評論 MPG341CQR OK)
連三星的43吋曲面螢幕也可以...
實際使用很穩 不會垂頭
grace1111tw
正想買螢幕支架來爬文, T75-C012U這家的真的很不錯, 後來我買了他們家的 T72-C012UP 很讚~
sinachen wrote:
本來看版主開箱 要買(恕刪)
買螢幕對應這種支撐架
螢幕最好買重量平均在中心位置的
不然就會有螢幕傾角內縮 以及無法直立的問題

像我買的螢幕 電源高壓版與驅動板那個大鐵盒
不是居中在螢幕正中央 而是靠下方 然後鎖點偏上
而有頭重腳輕的現象

橫向使用 會稍微內縮 這還能咬住
轉直立則變成左右不等重 一邊重一邊輕
重的部分下墜 無法居中直立 要靠在桌面上

這只能用固定式延長臂
以及旋轉傾斜的關節能做固定的那種
強制鎖定螢幕不等重會自行旋轉下墜 使畫面無法居中的問題
                              彈幕濃!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