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今週刊
很有感觸
部分內容節錄如下
消失中的台灣人
少子化的狂潮
來得又凶又猛
新生兒驟減,婦產科醫師變驗屍員
少子化衝擊校園,教授變成行李員
少子化會如何影響台灣的房市?
小弟在網路上查到台灣歷年的出生人口與出生率
台灣歷年出生人口
民國65~71年出生的世代
是台灣每年最多新生兒的世代
當時每年出生的台灣新生兒超過40萬人
(現在每年出生的台灣新生兒不到20萬)
現在這個世代的人結了婚 想要買個新家
撐起了目前台灣房市的需求面
而另一個世代
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團塊世代(民國38~48年出生率皆40%以上)
延伸到民國44年~55年的新生兒高峰(當時也是每年出生超過40萬人)
也慢慢的步入退休的年齡
這群當年在台灣戰後復甦的年代成長
創造了台灣1970年代經濟奇蹟的世代
現在也漸漸年華老去
準備自職場退休
享受打拼一輩子後的退休生活
這群人也已經為退休產業帶來了莫大的商機
小至老人專用的大按鍵手機
大到醫療 休閒產業
都準備迎接這個世代退休所帶來的衝擊
這群人的退休對房市會有什麼影響?
如果是你
退休後
你希望住在台北市30年的老公寓
擁有便利的交通與生活機能
但卻必須強忍膝蓋磨耗的疼痛爬樓梯
必須忍受市區的車水馬龍與擁擠喧鬧
還是既然不用每天上班
所幸搬到市郊
買個有天有地有花園的透天
或是買個有大中庭有良好管理有電梯有公用休閒設施的華廈
好好的享受退休生活?
這群民國38~55年出生的世代
或許將漸漸影響台灣未來20年的房市走向
achitsai wrote:
可以去問問鄉下那些賣的出去的地是賣給誰了...............台北人
小弟想問的是
大家退休後都想搬離喧囂的市區嗎?
多數人認為退休後的生活應該是在鄉下開闊的空間享受田園之樂嗎?
或是搬到鄰近市區的市郊
中和兩者的優點
享受便利的醫療 完善的生活機能 卻也有較為開闊的空間 設備完善的新社區
還是繼續在最熱鬧的市區
因為可以跟子女一起住
享受含飴弄孫之樂
但卻必須忍受狹小的空間
以及相對老舊的房子
(尤其老公寓沒有電梯對老人更是不便)
如果退休後搬到市郊是多數人的選擇
台北市的房價還會永遠高高在上嗎?
或許有人說
搬到郊區
市區的房子拿來租人
可是當每年有40萬人屆退休的年齡
卻只有20~30萬人進入職場的時代來臨時
市區的房子還會這麼好租嗎?
沒有買盤 沒有承租方的市區房價還能挺多久?
還是台北市房子永遠如顏炳立所言
因為供給有限
只會更熱
因為台北市的房價將由法人與富人決定
而不是供給需求面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