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之前美國又會實施QE3,
會造成全球貨幣大量流通
更不可能調高利率
台灣也不例外
然後大家滿手現金
房價也會因此節節高升
漲個幾成也不意外 錢只能說越來越小
whowho5566 wrote:
年底之前美國又會實施...(恕刪)


原本想回版大的~不過不小心看了一下版大以前的文章....

幾乎都是房市看多文...

唉~要看多..始終如一,就祝福你...

不過這種 QE3-->錢變薄-->買房抗通膨 的直線式論述不知能說服多少人就是了~~

(高度懷疑"如果這次"熱錢會來炒房..這回多了個奢侈稅~沒人會把熱錢放2年的~~)

加油嘍...
minjoe wrote:
不過這種 QE3-->錢變薄-->買房抗通膨 的直線式論述不知能說服多少人就是了~~

(高度懷疑"這次"熱錢會來炒房..這回多了個奢侈稅~沒人會把熱錢放2年的~~)


那不然呢!?

其實QE3是影響全球

影響台灣有限

黃金漲了~自然購買力就下降了

台灣是本土熱錢太多了(贈遺稅降到10%)

買了置產就變冷錢

要台灣崩盤不是針對QE

針對有錢人加回遺贈稅...房地產自然崩
CC1311 wrote:
那不然呢!?其實QE...(恕刪)


不懂這位C大回我文的點在哪裡???

你的意見跟我的差別很大嗎...
你應該沒有看過FED的會議吧。
聯準會6月的會議記錄影片

美國重要經濟指標

你哪裡聽到這些人喊要QE3?!
用QE3來救市還是要造市?你先說看看阿!

他們這次重點在於銀行,希望最近的美國銀行多增加資本。

當FED銀行需要更多資金去增資,表示目前希望銀行多吸收游離資金。
當前美國銀行也沒有大的虧損問題。
最大的問題在於一般民眾消費力道、就業市場不足、工業生產與消費信貸增加部分。
意味著,美國目前經濟指標持平。

如果你是FED,你會執行QE3去救歐元嗎?

歐元幣值暴跌對於美國就業市場會比較好嗎?可以救失業率嗎?
歐元幣值暴跌可以增加美國人的消費嗎?

QE3會增加國家負債,你確定你懂這些的關係嗎?
台灣,沒差阿!
就差美國市場的低迷,沒有辦法有新的消費力道將歐洲的庫存消化,世界的生產過剩問題依舊。
QE3 早就不存在了,我看很多人還不清楚而已。


伯南克在國會上發表的言論,讓QE3幾乎瞬間降溫,貴金屬自上周五以來的漲勢幾乎被一夜之間吞沒,在歐元區的問題沒有解決以前,美元依舊能依靠市場避險情緒以穩定美國經濟,在較早幾日前,歐元區問題一日不解決,金銀還是會往下走。

其實,歐元的經濟體制問題救了美國。資金匯入,讓美國的資金變得比較紓緩。

沒搞懂QE3跟國際情勢,還要掛勾台灣房市!?

台灣房市已經「量縮價跌」,交易週期變長(由8個月的平均交易時間變成2年以上)。
台灣的房市有庫存過高的問題,購入成本風險過高疑慮。
還有,房仲的惡夢要來了-- 實價登錄,再也不能哄抬價位了。

這些你怎麼不提一下,只提QE3要不要? 台灣房市是國際交易熱點嗎?
台幣是封閉市場,因為央行控管出口成本與進口成本,避免輸入型通澎與工業生產過剩。

樓下也滿不賴的。

whowho5566 wrote:
年底之前美國又會實施...(恕刪)


還在想QE3,用你的腦子想一下好不好,
不排除或非必要時代表的是什麼意思,
FED去年推OT時,我早就說過不要想QE3了,
現在QE3是一張最後王牌,
也就是說放個風聲股市就會漲,
反而真的要推QE3時才是表示經濟又放緩了,
而且萬一沒有效那才是災難,
在現在這時間點,是美元擊垮歐元時機點,
真推QE3簡直是自殺,說這你也不會懂的,
就算推QE3也是買MBS讓美國房市起來,
可是現在美國房市根本沒那條件,
沒有現在推QE3是要救什麼?
救歐洲嗎?那又不關美國的事,
現在要擔心的是中國開始降息代表的警訊,
你一定也不懂這問題,先想一下去年中國開始打房,
房價真的打下來了,但是卻也把需求打下來了,
所以才會造成今年三月原物料大跌,
油價大跌也是這樣來的,現在降息想要有寬鬆效果,
問題是需求下來了,遠水是救不了近火的,
歷史總是重演的,去查一下2004年到2005年的走勢吧。

JerryKS wrote:
你應該沒有看過FED...(恕刪)


但是QE3一直是最後的王牌,不能用出來的王牌,
所以才會一直放風聲,這一次透過「FED通訊社」的資深記者釋放出來的,
還是一堆人相信,但是貝南克還不是又潑冷水,一個桌頭講的話,
結果貝老說不是,貝老在擔心的是財政緊縮下的經濟,OT已經把短債都賣得差不多了,
現在又受制於去年八月美債協議下的減赤,再延長也不久了,
貨幣政策造就的就業增加效果已經達極致了,所以貝老的目的都是要把美元收回來,
以便後續有再把內需推上去的一天能拿出來用。
樓上沒講的部份補充一下。
貨幣強弱是一種對外的宣示,內需是需要穩定的彈性內需策略。
QE3只會弱化美元,宣告美國的景氣隱憂。
所以,QE3會刺激美元匯出,形成國際熱錢。

當美國銀行有足夠的穩定度,對於未來大量對內需授信也會比較健康。
所以,這次會議才會談論一些銀行的健康與風險議題。
現在美國需要內需,不需要大量貨幣去造市。

讓銀行吸收資金擴展美國內需,這是一個未來一年的趨勢。

世界目前的經濟穩定度,美國居列前面幾名。
光這點,避險也會以美國為主。

------------------------------------------------

中國降息,意味他們內需疲弱,中國需要內需金流。
對於資本膨脹過度的強硬,中國依舊沒有放鬆。
而且,中國對於現在有存貨的土地與房市,並沒有打算要救。
所以形成了建築原物料業者的庫存高水位。

向來,中國會扶持國際能見度高的企業,營建業對於國際能見度有幫助的話,中國早就救房市了。

------------------------------------------------
借此機會,陳訴我的建議:

台灣,房市崩跌。對於銀行也沒有影響。
你可以參考這個
一般民眾經常都是透過房屋貸款去取得房屋的權益,但是在景氣不好或是付不出貸款時,很多人都以為只要把房子還給銀行就可以拍拍屁股走人了,但這只適用於對 於房貸無追索權的國家如美國…等,在台灣或是一般有追索權的國家而言,不只房屋會被沒收拍賣,還可以對保證人,貸款人,全面地無限期的追索到所有的房貸還完為止。

對於房仲,交易成功率比較差而已。
對於已經購買的人,形成長期負債的可能增加,必須要快速脫手或是轉移資產到兒女,較為正確。
對於已經有住所,基本上只是讓可兌現的略微數字減少。帳面上沒有損失。
對於有購入的打算,留意現在尚未明朗的售價成本,建議9月之後購買比較不會有多付款的可能。

房市崩跌不是惡夢,而是夢醒的開頭。
該想想夢醒後,想做點哪些有營養的事情還比較重要。

崩:失去市場活性,轉趨於不動。
跌:購買後的機會成本變低,價格不動。轉手需要迎合資金不足的買家,就需要下修售價去換取現金的活性。
這不是惡夢,真的不是,只是把錢給銀行了。

整齣房市,其實是信用交易。
房仲、賣方與銀行是既得利益者,房仲封鎖整個房屋交易真實售價,銀行融資寬鬆。
簡單說,既得利益者,都用「道德瑕疵」的交易模式,但一切合法。

台灣房價不會真的是掛點,因為持有者多數沒有意願減價出脫。
這是基於台灣人對於金錢的渴望大於未來風險態度。
------------------------------------------------

內需的減緩是房市問題的重點,他將會影響多數人的運用資金方式。
房市高低救不了內需市場,必須由內需市場的價格與商家進行調整。

內需價格必須要調整到市場可以接受的定位,不能再像過去那樣容易被市場接受。
最近看到「聯合簽署不調漲」,他們的要做的,不做不行。
光看某個公司的營業毛利下滑,就可以知道端倪。

市場開始反抗高定價的商品,內需開始轉型到平民消費。
房市不是這次的引爆點,是因為油電雙漲與工資長期積弱問題。

我滿喜歡油電雙漲,刺激這些定價過高的企業。
讓他們知道不收斂點市場整個會萎縮的。

這個時間點,很多聰明的零售業者已經看到,也開始調整售價問題。
台灣也會因為這些人的良知,內需不會掛點。更不會通縮。
如果一味地想要賺大筆的價差,我們就會看到價高量縮的零售市場。
更可以解讀成未來要不通縮、要不持平成長的零售市場,兩條路給這些企業,讓他們去決定台灣內需未來。

政府也干預不了零售市場,因為一切都是自由經濟的尊重。
政府干預太多就是違憲。
22K本來就是違憲,最低工資制訂才是合法的。

現在的商人,他的態度,決定了台灣未來。
工資與民生售價都是由商人決定,除非我們改成社會主義。
這幾年,商人要了「降營所稅」「ECFA」「TIFA」。
「降營所稅」「ECFA」都是為了營造台灣企業的競爭與稀釋員工成本。
「TIFA」,真實還是為了商業利益。

那未來景氣要是回來,能不能工資上揚?
這個商總跟工總都沒說話,尤其是在降營所稅之後都不吭聲。
可想,到時候又要政府開口,然後商總工總說著成本上揚造成企業競爭問題,可能又要討價還價很久才多幾百。
該是商人們出來挺台灣了。

反政府,政府幫不了忙。因為他們不是專制的社會主義。找錯人了。
反商,這又不是大家樂見的。
社會回饋,這點不要太計較稅的問題跟股東利益。(公司法35條太灰色)
畢竟人不是機器,你把人當機器不會有新的未來。

該跟商人們說,
內需市場最後還是回到最初,工資問題。
工資提高,房價才會有支撐,零售市場才有更多未來。
------------------------------------------------
另外,
台灣有錢人,可能有些負債比高,可能繼承家產,可能家裡面高薪多人就業。
但,一個人賺錢與過日子,絕對將來是窮苦無依。

這兩個圖,你可看到賺越多的,就業人口越多。



而你有想過,你去醫院時,護士問你:你有沒有家人可以聯絡?
你那時有病痛,卻只能孤單地一個人在醫院。
年老那時的孤單,絕對不是年輕人可以想像的。
有空去醫院看就知道。

------------------------------------------------
當資本手法隕落,實業創造就必須要扶植,台灣才有機會。
有錢給兒女買房買車,不如給一把金,讓他自生自滅,吃苦也是他要學的。
知道如何生存比起安於現狀的好吧。
一代對二代如此,二代對三代卻不是如此?!

要善用大學生的優勢,避免高才低用的企業問題。
(因為太多大學生佔著高中生與專科生的過去職缺,導致一堆人想考公務人員。誰逼的?)
順道要說:
大學生,你不要以為你是塊料。
請證明給自己看,你是。
別人看不起你,是因為你還不是。
未來,就看你自己。

台灣不是沒有機會,而是失去改變的野心罷了。
失去了就業動力,失去了突圍魄力。

「失去戰場的戰士,不過是一般人罷了」


以上是我對於內需市場、房市、QE3、就業市場的看法,完全地胡說八道一番。抱歉。

whowho5566 wrote:
年底之前美國又會實施...(恕刪)


誰說美國年底會實施QE3?
美國從谷底爬升已經是看的到了
實施QE對美國不見得好處多多!

也順便寫寫如果沒有QE3的推論吧!
看了美元圈套大概就可知道美國實施QE3的機會不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