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價全都露 財長:不會拿來追稅
2012.10.18
內政部房地交易實價登錄資料上線,但民眾擔心財政部拿來實價課稅、追稅,財政部長張盛和表示,房屋稅、地價稅等「持有稅」應從低,不宜用實價課稅,至於交易則是按公告現值課稅,目前也已接近實價八成;由於登錄資料區段化,並非個案,也無法做為追稅依據。(黃悅嬌報導) 不動產實價登錄資料上線,房地交易價格走向透明化。不過,立委盧秀燕指出,民眾很擔心國稅局也上網去查,房屋稅、地價稅跟著實價課稅?此外,政府很缺錢,會不會拿著這些資料展開大追稅? 財政部長張盛和表示,房屋稅、地價稅是持有稅,應從低,不宜用實價課稅。『不動產持有的部份,不宜用實價,持有部份,一定要從低。(所以部長今天保證,政府不會實價課房屋及地價稅?)對,持有不應該。』 張盛和說,持有稅應從低,但不動產交易按公告現值課稅,本來就要接近實價,目前已達到八成多,現行公告現值由各地方的不動產委員會評價,不是財政部,如果他們要參考這些資料,公告現值就會愈來逾趨近於實價。至於追稅問題,他也認為,目前登錄資料區段化,要做為課稅基礎還有欠缺,現在國稅局查稅是看個案看合約,這一帶價格高,不代表那一戶價格高,不能做為課稅依據。
****引用中時電子報
原文~~http://money.chinatimes.com/news/print.aspx?artid=20121018003303
~~~~~~~
我看實價登陸後 若無成交案例的區段或新社區 作手(最可能是地主保留戶 賣一間高價給親人 剩下幾十戶的價格就政府掛保證了)多做幾趟 繳一點小稅 罰也只有三萬元 該區段的鐵板價就底定了
空軍引領盼望對於實價登陸後的實價課稅 終究不敵地產內閣的一句話
因為持有房產的在社會上是多數 政府不要選票了嗎
希望破滅總是好的 趁作手還沒作價之前 早些根據登陸價去殺價吧
不然鐵板價一做出 左鄰右舍的人性都是貪的 對於自己的房價又有虛榮心 (我發覺我住的SOGO旁朕廈 十年老房居然還高達一坪130萬 走路都有些爽 哈哈) 12月底聽說央行真的要降息 不缺錢 投資客或屋主持有空屋的負擔又更輕了 翹腳涼涼等盤子吧 沒盤子就出租吧
邱大展還指出,中央把稅率訂得太低,讓地方即使努力開徵所謂的「豪宅稅」,也是成效有限,他說,台灣的房屋稅率是全世界最低的,「至少要調高40倍才夠」。
就看政府缺錢到什麼程度
現在實價登錄已經得罪仲介和財團了
適時安撫一下是必要的
真的缺錢時
不一定要照實價課持有稅
直接拉高稅率就行,一句「稅制合理化」打死
就像油價、電價「合理化」一樣
把選民得罪光光一樣照幹不誤
因為缺錢
singerfeng wrote:
blessme大大創...(恕刪)
小弟只因從小站在"有成長輩"的肩膀上,所以一路還算順遂,沒什麼特別啦

因已選定柬埔寨及辛巴威作為發展方向,所以對近來熱門的緬甸就少了研究。加上大大提供資訊不足,所以僅能猜測。
其實緬甸跟小弟及家人選擇的兩國雷同,都是從軍政集權開放不久的新市場,充滿危險也充滿機會。
創業先問自身條件,首選是與當地政府有極佳關係,再加上大額資金,就可以考慮放手大幹,如大宗物資的進出口(米/食品/建材等)或建廠(採礦/瓶裝水廠/碾米廠/水泥廠等),都是可以參考的項目,回收極快極大...
如果沒有以上條件,但也有一定資本與關係,可以參考複製台灣成功的連鎖商店/餐飲模式,考察當地需求,嘗試引進設點,慢慢發展。
如不具關係,可考慮複製早年"日本-台灣"或"美國-台灣"的網拍模式,利用落後國家對先進國家商品的渴求,台灣出貨,當地銷售~
以上是小弟一點拙見,供參考~若有看法,歡迎繼續PM詳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