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假豪宅千荷田由最高點慘跌24%,加計104年估計跌幅恐有34%,下看5字頭

103/11 16F/20 70.6/p(扣除車位)
103/03 13F/20 85/p(扣除車位)
102/12 18F/20 90/p(扣除車位)
102/08 18F/20 89/p
102/03 18F/20 92.9/p

92.9-70.6/92.9=24%

104年至現在內政部顯示無成交紀錄,估計最少再跌一成共約34%
建物完工日101/09
根據內政部顯示101/09前的成交紀錄應為預售及興建中銷售或換約的持有成本
最高88.7/p,最低65.8/p,大部分集中在7字頭和8字頭
看來已跌破預售價,幾乎全面套牢
在加油站旁邊那棟嗎? 那邊好像多小坪數的?之前有聽朋友去那問,三十坪要二千多萬.....
那邊大都是60~80坪,您可能搞錯了.
之前國有財產局有標售過
好像底標是80來萬
看當時新聞,預售時開價95-115
現在看實價登錄,60多坪的不少都成交在7x萬
通常一個建案小坪數都單價比較高
假設開價110,成交77
這樣就是打7折成交
所以現在還敢買預售屋的
就算你不考慮未來房價下跌機率高,若沒砍到7折到時候實價登錄公布絕對捶心肝........
fact111 wrote:
103/11 16F...(恕刪)


假豪宅大跌了

但, 你買的起嗎 ???
邏輯對了,方向就不會錯到哪裡去 ~
假如用國際實坪制算,加上台灣平均收入,跟一些國際知名城市比,就知道台灣房地產價格有多誇張,下調空間有多大。香港房地產下跌是另一個例子。

有人說貨幣多寬鬆、利息有多低,那也多不會流到高基期的台灣房地產,因為台灣房地産早就通膨過了,空屋率才會這麼高,接下來會有一波慘烈調整。

像這種例子會越來越多,過去聰明的是逢高出脫或壯士斷腕,接下來是斷頭。
要修正也是老公寓的房價修正,新大樓要大跌不太可能,除非年輕人都不想住新大樓。
老公寓則要跌到建商收購後,再都更賣出有高額利潤,才會止跌。

台灣人的貪婪相對的保證都更的困難度,同時也保障新大樓的稀有性。


大概兩年後,就會是腰斬價了。

兩年後是2018,剛好是2008的十年後。

2008開始狂漲,漲到2014沒力。

2015開始走下坡,然後到2018又回到2008的的房價。

之前就講過了,利息降得更低是雙面刃。

每個月可以少還幾百塊或一千多塊的利息錢。

但是房價會套得更牢,房價會在手上不停蒸發掉。

空手的就繼續看戲吧。

套牢的,我只能說,沒救了。

phS00313 wrote:
假豪宅大跌了
但, ...(恕刪)


所以囉,先前買得起的都買了,只剩下想買但買不起的人,既然還沒跌到大家買得起的價位,只好繼嬻跌囉.財富重分配就是這麼來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