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十年前,不流行住大樓,大家都住一到二層樓的透天,當時市區一戶也就幾十萬。而小轎車一台也是幾十萬。
當時同樣一筆錢,買房跟買車十年後是怎樣,大家都知道吧!
所以很長一段時間,大家喜歡拿車子跟房子來相提並論。
時至今日,買房跟買車已經是完全不同的思維了。也無法二選一。以前的人省下50萬買車的錢就可以買房子。現在的人至少省下十台車才能買得起房。有沒有車子,跟買不買得起房子,已經沒什麼相關性了,不知道是房子變得太貴,還是車子變得太便宜?
而當時用一間房的錢買一輛車的人是怎樣的想法?
現在用幾十倍的錢買一間房的人又是什麼想法?
而任何東西的價值,只取決於人心的變動
幾十年前的人難以想像如今的場景。而未來是不是也讓如今的我們難以想像?
不管買房還是買車,目標都是為了給家人過好日子。莫忘初衷。
三四十年前,很多地方沒公車,火車不會經過,當然沒有捷運。
在外地工作,回家探親都難。出嫁的女兒想回娘家,也難。
騎機車的年輕人,女朋友被開車的傢伙搶走了,也是常有的事。
對某些人來說,有自己的車真的很幸福。
而且當時買車也不必買停車位。路邊隨便都能停。車很貴,還是有人會買。
現在越來越多人不買車了,尤其都市。因為有公車,有出租車,有計程車。
有人喜歡有自己的車,有人喜歡大眾運輸。
只要能到得了想去的地方,是不是開自己買的車重要嗎?
所以,就算車子大家都買得起,卻不是大家都會買車。
買房子,會不會有一天也變成像現在的車子一樣可有可無呢?
我們現在笑當年花掉多年積蓄買車的人很笨,以後的人會不會也笑現在買房的人很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