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keliao68 wrote:
我在想可不可以要求立...(恕刪)
>這有意思

>不過呢!不可行o
>西瓜肉跟西瓜皮基本上是不可切割的(破壞商品價值)~而公設跟居住實際坪數可切割o(往後會出現大樓的公設裏~只有逃生樓梯而已~其他庭園綠地及可使用公設(健身房....)皆沒有~這難道是大家想要的社區環境?既然分開計價~是否也代表一樣的公設~有人願意買~有人不願意買的情況?空屋率的情況可以預期)o
>另外西瓜肉跟西瓜皮雖然不可切割~會破壞原本的商品價值~那麼有個做法可以解決~那就是西瓜打成汁~但是售價卻比原本的西瓜貴了o(商人會將商品原本價值~加計服務成本~故整體的西瓜打成汁後~願意購買的消費者將付出更多代價o
結論:往後商人會將房子分成2種情況來賣(同一塊基地)~
1:含完整公設來賣的社區(一顆西瓜大家一起購買)
2:沒有公設只有逃生梯的商業大樓(一顆西瓜打成汁~購買的消費者以為賺到了(不含西瓜皮)~其實單價卻拉高了)


(以為西瓜皮沒用~沒想過西瓜皮也能養顏美容(社區環境美觀))
國外房價的資訊真的很透明,所以當國內一些記者學者斷章取義疾呼房市一去不回,尤其在美國已經是腰斬再腰斬‧‧‧等, 我找了幾個我們這一區這一個月的成交價跟過去的成交歷史讓大家看看。真不知道既然資訊透明這些記者學者為什麼不先過濾一下。

離題了。回到實際使用坪的透明度來看。將實際使用坪列出已經行之有年,有買過房子的都知道權狀列出的項目林林總總。買方自己可以自己算出公設比,不是嗎?我想最沒有雨遮等公設灌虛坪的應該是貨櫃屋了,連牆壁厚度都不吃使用面積。
已經蓋好的社區實際公設有哪些也應該可以看的一清二楚,還需要建商或仲介去訂價來讓大家認同嗎?公設維護的好,也會相對帶動房價起來,相反的公設維護的零零落落,即使所謂價格透明你會掏錢嗎?你是相信數字還是自己的眼睛跟心的感覺?
而預售屋的許多的公設都是二次施工做的,訂了價建商不能從最後施作時的設備去摳嗎?
我只是不明白納稅養的政府官員跟民代是否可以真正做些正事,而不只是作秀。而內政部也是好笑的瞎起鬨,真是。

雲林-台中-中櫪-Hamilton-HongKong-新竹-Seattle-Frankfurt-竹北-Irvi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