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匯率上漲,可讓薪資上漲,企業有競爭力?
匯率上漲對進口業,對內需有利. 台灣的所需物資主要源自於進口,
因此匯率上漲,相對薪資所形成的購買力增加,是變相的加薪,內需企業
也因成本下降更有競爭力.
2.匯率下跌,可讓薪資上漲,企業有競爭力?
匯率下跌對出口有利,所以對出口企業有競爭力.然而企業賺錢,反映到薪資
成長,一般至少要1~2年"以上", 所以匯率下跌對於出口企業薪資幾無影響,
主要是企業主賺錢.
3.匯率大幅波動,可讓薪資上漲,企業有競爭力?
匯率會波動, 表示國際情勢有變化. 而有以上兩點可知,對某些企業有利,
對有些企業不利. 然而在匯率卡死的情況下, 好的企業凸顯不出來,壞的企業
淘汰不掉,最後就是一起爛. 另外內需也無法在匯率高時,多賺一點來擴張,
此為我國內需長期不振的原因之一.因為消費者沒能在匯率好的時候,看到便宜而多買,
在匯率差的時候又少買, 總消費量自然無法有效增加.
4.匯率像"礦物",可讓薪資不漲,企業無競爭力?
上面3.已經講了. 並且,由於央行的實力沒那麼強,所以採取的方式是封盤交易,
簡單講,就是沒有人能交易在央行的價格, 所以出口商也無法獲利(收盤價
30, 但出口商實際拿到的是29.5這類的, 根本沒有獲利), 所以出口商在帳面
上獲利(因為照牌價計算),但等到要發薪水, 去市場拋匯換台幣時,卻換不到這個價格,
這些只好列為"匯損".這就是為什麼央行被老張罵得半死的原因, 因為這導致出口進口
雙輸, 因此, 韓國匯率忽上忽下坐雲霄飛車的"匯率"競爭力, 其結果竟比台灣強的原因即在此.
另外,如果你不瞭解,從央行出來的錢,並不會均勻的流到每個產業,每個人手上,
這種簡易的道理的話, 美國的QE就告訴大家,錢會怎麼走. QE目前造成的結果就是,
其有錢人比雷曼之前還有錢, 但薪資回復緩慢, 目前還維持在高失業率,以及低經濟成長,
也因此引發佔領華爾街的活動, 因為QE導致財富分配M型化更加嚴重. 央行若只會發錢
而不知道錢將流到哪裡去, 那就直接設定程式就好了.央行行長未來改由機器人
來做就行了. 不過老實說, 我是希望央行行長是機器人,因為不會受到財團,
不會為了個人名譽, 而去執行短期見效, 長期有害的政策.也會忠實執行他的天職,而不會
找一堆藉口,為了一堆其他跟他無關的事情,而忘了他的主要職責. 因為匯率,利率,印鈔票這些
事, 都是正反面的. 當央行選擇某一面時, 代表另一面的人要倒楣了. 也因此貨幣政策與操作,
按理是最不得已的手段. 而把貨幣政策當成常態在運作時, 代表某一邊是長期受損的狀態,
國家經濟就會變得不均衡,而抑制甚至扼殺了產業的發展與正常更替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