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房、沒房、仇富、真富、假富

你被C先生岔開話題,模糊掉焦點。他很擅於這招。
C的美國印鈔權邏輯跟宋朝例子是有問題,之前我就跟他說過。
美國是先有強大國力(主要是武力)才有印鈔權,他是天真認為有印鈔權才有強大國力,所以我之前說他也可以自己去印鈔,印自已的肖像,掌印鈔權,但沒人會用,甚至被警察抓。

宋朝是因為政治沒那麼專制(專制是很難容許新觀念),號稱士大夫樂園,文化經濟才有高度發展,這太深了他意會不到,還常先損人不懂。

旋風 wrote:
阻止與否不是重點
重點在於事實是否真是如此

獨裁政府集行政.立法.監督於一身
當然想幹甚麼就幹甚麼
可民主國家,卻無專斷獨行之"權"
人民給予行使權力
並非無上限的
要幹甚麼便幹甚麼,那置監督權於何地??
所以"權"之一字
不可亂用
阻止與否不是重點
把錢放到乘數效果差 且只有一次性效果地消費性商品 目前政府真棒

多數人一次就買一間吧 了不起 兩間 三間 也要間隔幾年吧!

這是大家選出來的政府 以後眼睛睜亮點吧

倒覺得成立一個有尋找未來明星產業的部會 叫人寫報告也爽

政府成立公司或扶植有能力地產業進行輔導 先拿到下個世代產業的門票

創造更多地產值 房地產也才玩的下去 真要仰賴大陸人來台 我只能說傻傻地

台灣借錢利率多少 大陸借錢利率多少 如果真那麼好 連夜搬錢過來
仇富之人,必不是富人
因為自己不會成為連自己都討厭的人

想成為富人

先要喜歡富人
接近富人
結交富人
學習富人
最後你才有可能成為富人

仇富,只會讓你越來越窮
不只口袋窮,連心靈也窮

PS:當然你所接近與學習的對象一定要是合情合理合法合邏輯.
dearhenry168 wrote:
財富有二種:
第一種叫創造性財富,開工廠、做外銷、賺外國人錢的那一種,像台積電、聯發科、鴻海,依據民意調查,台灣人都很尊敬這些企業家,更沒仇富......
第二種叫剝奪性財富,比如像炒高房價,大賺自己國家年輕人辛苦錢的那些炒房大軍就是,請問大雄、小意這些人曾經列名民眾尊敬的企業家名單嗎?
台灣民眾其實分的很清楚,是炒房大軍自己不清楚.......


非常有道理~~
人家最痛恨的是第二種
第一種反而受人尊敬~~
所以跟仇富完全沒關係~~

好笑的地方是...
大眾明明都只攻擊第二種人
而第二種人最喜歡用仇富字眼,把第一種人也拉下來陪葬
有些富人是2種都算的話 是尊敬還是鄙視??? 還是比例上的問題 20%第1種+80%的第2種的富人是受鄙視的 那80%的第1種+20%的第2種就可以受尊重嗎? 我到現在沒有看過100%純做第1種的高道德富人也(名下一間房子都沒有 全部只有工廠而起還是跟政府租的不是買的喔) 所以大家2分法設的高道德標準的人好像根本不存在嘛
zerokiller wrote:
非常有道理~~人家最...(恕刪)
我本身持續租房中~因為房租實在太便宜選擇太多了~
我買不起房~靠爸一下或許買得起~但我也不想買~
其實我對房價再怎麼高都無感~也不會忌妒別人買賣房賺多少錢~
我也認為讓房價處於自由市場~讓自由市場來決定就好~
但是....可能嘛!!
房地產掛了~
政府是不是要拿冤大頭的稅金
去救炒房的建商~
去救提供超額貸款的銀行~
從目前政府的作為就知道這種事會一直發生~
我們這種人(冤大頭)並不參加這遊戲~
但後果卻是我們擔~
這才是我們反炒房的原因~

*另外對一直提倡有錢人深不見底的說法
請確定有錢人都是用現金直購~不貸款再來說吧
有錢人有最優惠的貸款~但出事還是其他人來幫忙救
這種事一直上演~
請問到底是哪裡深不見底?

hlz wrote:
有些富人是2種都算的...(恕刪)


先搞清楚什麼是炒房......
炒房的定義是短期進出房市、高槓桿財務運用、和互相勾結抬高房價等......
例如短線投機客、貸九成炒豪宅客、和預售屋卡位轉讓客......
有沒有炒房,自己心裡很清楚,不用別人指名道姓......

DTCHOU wrote:
不要說為什麼 , 物價貴 , 房產貴 ....
應該問問自己為什麼賺得不夠多 ?!

假設一個問題 , 如果今天自己是郭台銘 , 是否有這個膽識與魄力 , 除卻鴻海集團外 ,
個人質押37萬張股票 , 投資252億給sharp !

所以 , 不要抱怨 , 而是想想如何增加自己的財富 ?
才是因應高通膨時代來臨..

畢竟小富靠自己 , 大富靠天 , 這樣就可以了 .


鳳毛麟角的舉例不符合大眾切身的狀況,物價貴、房產櫃背後的原因是大家錢賺得太少嗎? 那麼以往歷史中通貨膨脹下用黃金換米的情況也是因為大眾的錢賺太少? 台灣的大眾們都是好吃懶做不是生產嗎? 還是勤奮努力卻只能取得被剝削後的微薄薪資? 炒作者的財富是建構在炒作套利的基礎上進行,而套完利後創造的是財富的假象跟全民的負債,這只是建立自己的財富在別人的痛苦上,實際上就是社會的寄生蟲、大眾的吸血鬼!
別硬凹了...

我拿葉果二做例子, 以前是創業家, 值得尊敬, 現在是炒房團團長, 被人家鄙視, 有可能因為人頭案, 被抓去關...

全世界都在去槓桿化, 很多對經濟比較敏感的人, 都知道要保守, 台灣出口很差, 內需很差, GDP1.%, 連續藍燈, 結果有人拼命往上炒房, 拼命往上炒股, 等到房市, 股市炒不動, 自然會崩盤, 會很精采...

房價價格高漲, 跟政府政策有很大的關係...打房vs不打房...如果這是政治問題, 那就由政治來解決, 選民有投票權, 誰讓你住不起房子, 誰跟建商勾結, 選前說要打房, 選後卻沒有動作, 很簡單, 如果政府沒有作為, 2年後立委選舉, 一次把他掃地出門... 選前說要打房, 選後就要做到...

科瑞岱爾 wrote:
你被C先生岔開話題,模糊掉焦點。他很擅於這招。
C的美國印鈔權邏輯跟宋朝例子是有問題,之前我就跟他說過。
美國是先有強大國力(主要是武力)才有印鈔權,他是天真認為有印鈔權才有強大國力,所以我之前說他也可以自己去印鈔,印自已的肖像,掌印鈔權,但沒人會用,甚至被警察抓。

宋朝是因為政治沒那麼專制(專制是很難容許新觀念),號稱士大夫樂園,文化經濟才有高度發展,這太深了他意會不到,還常先損人不懂。


==========================================================
其實本來全世界是黃金本位(更早是以物易物的時代)

後來因為美國強盛了,黃金儲量也很多,最後經過協議變成美金本位,依照黃金存量發行貨幣,

所以各國都用美金為換算單位,這是美元又稱美金的由來


房產版讓我感觸實在很多,雙方在唇槍舌戰,還一方是觀望,無聊時候就會上來逛逛看有沒有新的話術出現
話術是個很奇妙的東西,我很喜歡聽房仲,保險,銀行的話術。當你了解東西的本值。再聽他們包裝
這是很奇妙的東西,明明就只是那樣卻能包裝的很棒,這對行銷是很有幫助的。

有房、沒房、仇富、真富、假富
這個主題也很妙,我應該都牽扯到了

上上代一邊是迪化街出生,賣布的,是耕者有其田的受害者,現在迪化街還有房產
另一邊靠著台灣紡織業起飛的時候,賺到的錢買土地買透天,到現在也是地方的地主,
以前的時代房地產確實能致富,但現在看起跟日本以前走過的路比較接近

我本身是沒買房的,因為我很幸運的出生到不用煩惱房子的地方,所以我應該稱是有房,或者沒房呢?

也看了很多謬論,什麼會一直漲,什麼買貴沒差,還有不買房就娶不到老婆,一堆阿里不達了
如果真的會一直漲,建商應該是不要賣房,仲介借信貸、高利貸也要去買才對!!!

GDP把房產列入計算真是一個無法讓數據偏向真實的地方,買了房相對了其他消費是會減少的
如果房地產一直炒作,只會讓產業出現大問題。台灣現在產業就是出現大問題
如果政府只用房地產來拉高GDP的數值,那只是飲鳩止渴

我只擔心核能廠爆發,台北活動斷層大活躍,或者變成台北湖,因為長輩長期持有到現在持有成本早就是零,稅金可以靠租金去補貼

房價或土地跌了甚至無法變賣,對我來說我的未來財富是會縮水的
但也不足影響到我的基礎生活水平,我每個月的慾望很小,每多做一個月工作,就能多支撐好幾個月的開支

但是數據上來看 我的邏輯告訴我現在並非買房的時間點
也偶爾發發勸世文,告訴網友要注意風險,房地產是一般民眾的大投資
而不是路邊十元商店 隨便買商品

而政府現在也不是要打房。他想要的是增加稅金收入,但副作用就是會抑制房價
他們陷入囚犯兩難的問題,房價高的話。只要調整稅制,未來稅金收入可以增加,可以解決嚴重的財政問題
但是太高,如果民眾不選他,又得不到政權,要兩面討好又不可能,只能以拖待變,但是台灣的產業卻在拖的時間點出現了很大的問題,這是未來政府要去解決的,老百姓只能做的就是資產安全配置罷了
自古權跟錢本來就是掛勾在一起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