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太好賺 會讓社會退步...

crazeforprp wrote:
房地產每五年左右就在...(恕刪)


我是一個公司的製造部門主管,
也就公司要收起來前,先死的那一批人~
我看了很多的22K年輕人的辛酸,儘管有的人來的時候已經不年輕了,
多數卻不是他們不努力。
------------------------------------------
我想您說的應該是年輕人的心態調整,
可惜的是企業主的心態卻不會調整(不是指全部),
現在多數的企業已經不太需要用腦袋去經營了,
只要小月就是裁員(派遺人員),
再加上有最低薪資的加持,反正22K就請得到人了,
如果整個產業都用22K請人,那你就只能找到22K的工作~
所以請來的員工對於產業的忠誠度!?
所以生產的產品品質較差也是可以預期的!?
------------------------------------------
至於有沒有才,我和您的立場相同,
年輕人應該檢視自己的能力而為之,不能總拿懷才不遇作藉口。
------------------------------------------
一個月多8000元能提升多少生活品質!!
我想每個人的感受不同,
有人戴300元的耳機,覺得就很好聽了,
有人花了8000買耳機~戴著耳機聽著喜歡的音樂感到放鬆,是否也提高了生活品質??
有人每個月庸庸碌碌的忙碌著,1個月賺22K,要帶家人出去玩,這也省那也省,然後一日遊趕著回家,因為住一晚要1/10的薪水,多了8000元,他可以住一晚,玩兩天一夜隔天再回家~是否提升生活品質??也許有的人不相信,但現實就是這樣,比這情況更糟的也不少。
這是個人的部分,我們很難斷定什麼,也許他上輩子OOXX,是唄。

但相較於個人!!
一個月多8000元,對次稅收、對於政策推動、對於內需、對於勞健保、對於企業獲利都能有所提升~
唯對老闆/周遭人士的口袋進帳會減少。所以我上面說的都是屁

近10年來的原物料上漲,隨之而來的物價上漲,都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台灣原物料缺乏嘛!?
唯薪資不漲,實在很難理解~(懂的就懂~不懂說了也沒用)

rsc1234 wrote:
最近看到一些現象是讓...(恕刪)



所以呢?

樓主是不是該先把你的投資事業關掉,然後將賺來的錢分送給慈善機構順便報名做義工!

不然文中就順手掌自己的嘴還真蠻無說服力的
完全認同樓主的觀點和分析,
台灣正處在房地產泡沫化的邊緣,
普遍存在台灣房地產不會跌的迷思,
台灣人受的苦還不夠,
當氣泡吹破那一刻,
才會開始醒過來!
誰叫利率那麼低
建商借錢也容易阿
為何利率那麼低?
問9A總裁

rsc1234 wrote:
最近看到一些現象是讓...(恕刪)


投一個建案2000萬的資金 四年可以回收2000萬
.
.
.
.
.
四年後賺到了再說不遲.............
風輕楊數位影像工房 http://www.windflow.com.tw
差不多了
當年股市第一次上12000點的時候
也是大家都不想工作不想做生意不想創業
只想從股票賺錢
直到股市崩盤後夢才醒
房地產一定會再次讓大家的夢醒來
阿拉斯加-s wrote:
一個月多8000元能提升多少生活品質!!
我想每個人的感受不同,
有人戴300元的耳機,覺得就很好聽了,
有人花了8000買耳機~戴著耳機聽著喜歡的音樂感到放鬆,是否也提高了生活品質??
有人每個月庸庸碌碌的忙碌著,1個月賺22K,要帶家人出去玩,這也省那也省,然後一日遊趕著回家,因為住一晚要1/10的薪水,多了8000元,他可以住一晚,玩兩天一夜隔天再回家~是否提升生活品質??也許有的人不相信,但現實就是這樣,比這情況更糟的也不少。
這是個人的部分,我們很難斷定什麼,也許他上輩子OOXX,是唄。...(恕刪)



所以我非常之認同賈柏斯生前送給學生的一句話,"stay hungry!" 台灣翻譯成"求知若渴"我覺得太儒學了,非常華人什麼都是唸書的翻譯,我覺得hungry 飢餓就是一個單純的慾望,要有慾念才能有動力,求知若渴?沒喝水會渴,沒知識怎麼會渴?!不會渴怎會想喝水?所以stay hungry, hungry for material things! 而且是BIG material things, 我要BMW 的車子,很好,年薪百萬位置在這,但請你先秀出能力在來拿。我要千萬房子,很好,更多的能力拿出來,我釋股給你。

絕對不要讓自己待在一個沒前景的平庸公司,待在這樣的公司是公司的錯?不是,是自己的選擇和能力造成。

rsc1234 wrote:
最近看到一些現象是讓...(恕刪)

社會退步算什麼
口袋進步才重要啦!
持續炒房ing
房地產為何會泡沫?
因為槓桿越完越大囉
如果人人都用現金買房,跟你說房地產一定不會跌,因為沒人想要賠錢賣
但是如果都用10~20%自備款,甚至玩預售屋槓桿都是10倍以上
只要跌10%~20%,幾乎就賠光了
這就是為何房地產漲10年但只要2年就會讓一堆人賠到精光的原因
阿拉斯加-s wrote:
我是一個公司的製造部...(恕刪)


薪資不漲這件事要用國際的觀點來看而不能用國家的觀點來看

因為全球化的影響,產業,人才,薪資都要與全世界競爭而不只是在國內競爭

以前可以台北台中高雄自己比就好,現在得跟東南亞,非洲,中南美去比

台灣基本上就是個內需很小的市場,所有的產業都要靠對外貿易才能成長,當更多強大的競爭對手加入這個環境的時候,我們就得跟其他國家的人做競爭了
何止台灣的薪資不漲?很多國家因為與新興市場國家的工資競爭不下去都還失業嚴重咧(連工作都被搶走了,有薪水也比失業好吧?)
台灣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