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加拿大、澳洲人口來比喻本來就是錯的他們地很大,可以光靠資源來牟利產業結構也不同台灣靠的是製造,製造沒有人力是要賺什麼?情理法要並重考量,不是光靠科學(理)就能夠解釋一切雞排,飲酒,抽菸都傷身可是有誰全部都能捨棄?
亞瑟王 wrote:樓主只會算 "人口數量", 完全不探討 "人口年齡結構" ...一句 "孩子 有必要嗎?" 就完全顯示樓主的思考狹隘.等你老了你就知道等你老了你就知道等你老了你就知道...(恕刪) 你的 人口結構 是短期的等到 4 5 6年級的人 都死光了就沒有這問題了你看的不夠遠 也不夠科學
假設買房貸款與租屋租金相同每月我的現金流都是固定流出相同金額但買房後我的資產負債表上會多一筆資產,同時也多一筆負債房貸期滿後,我就有一筆淨資產雖然資產價值可能有減損,仍然是一筆資產租屋者在相同時間之後,資產負債表仍然是空的這是爲什麼我要買房的原因....
我五年前買了房子,約過兩、三年可以還清,房子還增殖了5成以上,所以兩年後我光房子就近4000萬的淨資產如果當初我的想法跟你一樣,租房子很快樂,一個月還只要付3萬塊的租金,而不是像現在一個月付10萬的房貸那麼我現在就跟你一樣還是在租房這五年多我付了1000多萬的貸款,其中約有100萬是利息,但是我省下來3*12*5=180萬的房租就算不討論增殖,我買房子也比租房子划算
已經告訴你買房的理由租房是能換口味,但是如果上了年紀還換房子,恐怕不是那麼容易。有些人買房子是要投資。有些人未來岳母在催了,或家裡長輩在催了,怎能不買?有的人認為不買會越來越貴,有機會就要買。不勝枚舉,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不是只考量經濟。滅盡緣於集起 wrote:看了德國那篇有些地區...(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