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了『明明產品虧錢賣、老闆身價逆勢成長』的現象
--------------------------------------------------
神經病的說法
如果你是老闆,
假設
1月份公司虧損100萬台幣
土地增值200萬
2月份虧損100萬
土地增值200萬
3月份虧損100萬
土地增值200萬
4月份虧損100萬
土地增值200萬
以此類推,到了年底,公司會虧損1億2千萬的現金
但是土地增值到2億4千萬
這裡可以得到幾個不同的答案,
1.連續虧了1年,因為土地還有價值,明年在跟他拼看看,撐過去就是贏家
明年可能景氣好,還有1億2千萬的額度可以玩
2.連續虧了1年,土地賣掉還可以拿1億2千萬現金,不玩了
這跟政策根本沒關聯,單純還有錢可以回收,幹嘛跟他繼續下去
3.連續虧了1年,2年,3年...但是沒關係,公司虧3年,虧損3億6千萬
土地增值到7億2千萬
多佛心的老闆,虧損那麼多還繼續營業,而且是連續虧損3年,每年可以虧1億2千萬
但是土地每年增值2億4千萬
這點大概就是帥過頭說的例子,土地無法繼續增值了,老闆沒辦法佛心了
只好直接賣掉土地,裁員
8189 wrote:
其實他説的是真的很多...(恕刪)
其實,這樣說也算是事實的一部份..
因為即使是Sony投資如此多研發,也是照死!
投入研發,聽起來簡單,事實上,跨世代研發並不是想要,就會有。要不然,投入研發最多的品牌: Sony, Ericsson, Nokia到今天的Microsoft,不會這樣,紛紛墜落與市佔不斷下滑..
PS.上述公司投入研發經費,都是世界數得上號的。很多世界的財團如果不是多角化投資,早就掛了。
現在的企業家,大多學不會投資,只會專注在本業的,通常下場不會太好(當然,並非全部產業別皆然)。這絕對是實情..當然個人更不用說了!
越真實了解整體社會發生什麼事,才知道自己該作什麼調整,至於調整企業,或許你到那位置,你才能了解個體的極限在哪裡,而你也會選擇趕快學習如何投資,這種世界局勢之中,都是先學會怎樣生存下去比較重要,至於要關心社會與作慈善-也是要有能力顧好自己生存以後的事...
先夠八豆,甲夠壺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