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房屋:若房市跌3成 經濟無法承受

只能說現在大家隨隨便便就貸個30年且每個月都要負擔2W5~以上左右的房貸 好像保證30年間都不會被裁員的風險
才買得起房 房仲常說沒關係貸個30年負擔就會比較小...如果以後房價更高利率更低政策改了搞不好貸個40~50年
OS:啊!有保證我30年工作都不會有裁員失業的風險....有失業待業無薪假保險嗎?
房仲:沒關係拉到時候付不出來 再賣掉你還是賺啦 房子年年一直在漲啦~!回不去的啦!
OS:X的 都你在虎的 =~="

rabbit60655 wrote:
房仲:沒關係拉到時候付不出來 在賣掉你還是賺啦 房子年年一直在漲啦~!


這陣子要轉職的房仲倒是可以去買個兩間房子~~
甚麼事都不用做~~
光是在家看電視等房子增值就可以過日子了!!!
反正就像他們口中說的:房市只漲不跌~~~


何必這麼辛苦去貼電線桿跟舉牌呢??
上漲過度就沒事,下跌一些就呼天搶地。説語文程度,你要跟我比那就差遠了!好好作些有益社會的事!比較重要。不要房價一跌就活不下去,堅強一點!
我也覺得小老百姓,動不動就貸個30年,好不容易存個頭期款,我就30歲了,再30年下去
我還完了,也老了,一生為了一棟房子,不能享受其他!
我也支持誰讓房價跌,我就投誰!!!
大家對房價討論的很熱列,心地也都很善良,互相提醒買房子
時真的要謹慎,以現在外在的環境情況,最好不要擴張信用去
買房子。把自己的需求想清楚,財務規劃好,不能隨意動作。

因為真的不是來抬槓的,所以先説明自己只有一間自住房子,
也跟房地產上下游產業一點也沒有關係,房子雖有貸款,但資產
遠大於貸款金額,所以我的看法也許能代表部份自住性非投資客
的觀點。另外,我個人不愛那種租別人房子的感覺,我的個性會
游疑於要不要花成本把居住環境佈置得很舒適。

我在美國南加州房子曾經經歷1990年到1997下跌37%的慘狀,
而且美國持有房子的兩大成本都非常的高,第一是房產稅,第
二是貸款利息。當時我年繳房產稅是房子成交價的1.2%,有些
新開發區甚至要繳到3%。另一成本房貸利息也高達7-8%。當然,
後來2000年代,大家都知道美國房價飆漲,我因為回台工作,
在金融海嘯前賣掉美國房子。賣價是很好,但我繳了17年1.2%的稅
還有7-8%的利息(不過在美國稅法上,這些成本都是可以抵所得稅)。
我現在去網站上查當時賣掉的房子附近房價,現在大概比賣時跌10%
左右。

總結我在美國以及家人們在台灣房地產的經驗,不動產在一個趨勢
之下總要走個幾年,但在當下氛圍的影響下真的不容易看得清楚未來
會跌多深。以我看到的情況,沒有實力的投資客早多已散去,加上
台灣真的有很多人有財力,房屋持有成本又偏低,要出現市場上狂拋
房產的景像雖不是不可能,但機率應該不高。

當然房價下跌,資產縮水,心理還是會不開心那一下下,但説真的,
因為自己的窩住得蠻滿意的,可能沒像那位“一折兄”想的那樣有任何
的恐懼感。其實,對他這麼有把握的預測,我覺得還蠻幽默的,因為
我看了幾次,每次都笑出聲來。Sorry,也許我必須要以更嚴肅的態度
來看待他對未來房價的預言,要不然到時侯,我會不開心一大下了。

stephen02 wrote:
你沒有仔細看我的說...(恕刪)


看了這麼多,
我只想問,當房價已經高到人民都買不起,
買間房身上就要背個20-30年貸款,
大部分薪水都拿去繳貸款了,
要如何有多餘的錢做別的花費?
這影響的層面不指你說的房仲跟裝修業也不只10%。

今天房價恢復到合理範圍,民眾反而不用背這麼多貸款,每個月都有多餘的錢可花
這樣難道不能活絡經濟?

重點是,勞工平均薪資跟房價差太多,造成想住的人買不起,有錢的人一直炒房,錢滾錢。
錯誤的政策比XX更可怕,降遺贈稅加上長期低利,造成資金充沛氾濫,再加上證所稅,資金未投入股市,進入房市
rabbit60655 wrote:
只能說現在大家隨隨...(恕刪)
我同意
降遺產稅
鯊魚返鄉
真是造成台灣淪落的原因
machiusheng wrote:
錯誤的政策比XX更...(恕刪)
這個月初的新聞 注意這個壓力測試是"最短每3個月,最長1年"
各家銀行目前已經開始各種內控 嚴審 降低成數 預先準備往後兩三年再跌更深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finance/20131003/35335712/
房貸壓力測試 行庫挺得住
【陳瑩欣、廖珮君╱台北報導】不動產風險升溫,各大行庫內部已自行做壓力測試的「模擬考」。據各行庫以經濟衰退、失業率、房市崩跌、利率上升及所得衰退等5大項模擬議題,在最嚴重的情境下,行庫最多損失15~20億元左右,行庫仍挺得住。
土銀可承受房價跌20%
房貸龍頭土銀表示,即使銀行房貸餘額破6200億元,但因整體放款覆蓋率超過500%以上,即使房價下跌2成,擔保品減損也不影響銀行財務。
台銀、合庫銀昨也指出,最近一次內部房貸壓力測試結果顯示,銀行可應付升息衝擊,同時也會密切觀察未來的市場動向。
目前國內前5大房貸放款,全都是大型行庫,央行總裁彭淮南示警低利時代結束,不動產風險增溫後,各大行庫開始重新檢視、調整房貸壓力測試的模擬情境數字。目前行庫最短每3個月,最長1年做內部的壓力測試。
據行庫內部模擬,以最嚴重情境測試,包括經濟衰退4%、失業率飆升到7.6%、大台北房價下跌15%、利率走升1~2%,平均所得衰退5~10%下,各行庫房貸損失將控制在20億元以下。
行庫主管說,主因過去平均房貸貸放成數已經降低,各行庫的貸款成數都沒超過6成,且寬限期也縮短,且第2棟的房貸戶連寬限期都沒有。
銀行主管說,若連手上部位大的行庫都挺得住,預料一般銀行應都可通過房貸壓力測試。
貸款成數皆未超過6成
金管會官員表示,各銀行每年須彙報「壓力測試」的資料,做為監理審查的要點,除房貸外,壓力測試也包括企業放款、國外投資,如日前債市走空頭,金管會也要求各銀行試算債市殖利率反彈的影響。
台灣金暨台銀董事長李紀珠指出,台銀未來利率波動的壓力測試,會採取全面評估方式進行,目前已主動展開房貸等授信業務和持有債券資金運用、利差損益等壓力測試,包括民眾償貸能力變化也都會成為評估指標之一。
合庫銀主管說,日前已完成房貸壓力測試,由於放款成數8成的件數不到總放款餘額的2%,金額僅約百億元,平均貸放成數僅約5.46成,因此短期升息2碼至4碼以內,房價跌10%以內,房貸壓力測試尚可承受。
所以提了很久的 "三貸同堂" 專案,
看起來政府有考慮放手讓銀行上路了.

還款期 80 年, 爸爸買給你, 兒孫替你還,
降低買房的負擔又能再漲一波,皆大歡喜.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