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愛拍照 wrote:二 三十年前桃園不...(恕刪) 通勤台北?那個年代沒高速公路嗎?90年代在桃園賺的錢不會比台北少去台北幹嘛?物價漲3到5倍 房價漲10幾倍新水停留在20年前這你還要辯甚麼?這是年輕人造成的嗎?
我的父母是3年級的, 我有記憶以來, 大概是民國7X多年,我只記得父母都在上班, 加班到半夜也是常態, 當時連周六都要上班上學,基本上父母是沒有在陪小孩的. 晚上放學回家跟著阿嬤做家庭代工賺點零用錢當時的氛圍, 就是節省開支, 努力賺錢. 談甚麼娛樂? 省錢最重要..請問當時的人們, 有誰真的知道努力就真的有未來?現在很多年輕人整天說以前只要努力就有收穫, 請問當時誰知道?都嘛是腳踏實地, 節省開支, 努力賺錢養家活口...老一輩的, 有父母留資源給他們嗎? 都嘛靠自己...多少現在的老闆不是離鄉背井出外打拼才換得現在的成果,請問當時誰知道創業一定成功, 都嘛是看到商機就衝了,反正不衝不拚就沒機會..現在的年輕人氛圍很奇怪, 怪東怪西...就沒看過自己犧牲任何東西就要求這個要求那個...好像所有人欠他們的..怪大環境不給機會...現在APP崛起, 網路創業興起, 一樣有年輕人成功..但是沒抓住浪潮的人, 一直該該叫, 說我薪水好低, 老闆很摳..給得起高薪的公司還是很多, 結果更多年輕人該該叫我領22K..請問是誰的錯?我承認現在的環境很艱苦, 這是因為現在是地球村的環境..你得跟全球競爭, 但是老一輩的已經用他們的資源給予年輕人更好的教育了,還不能生存, 難道不是年輕人自己的問題嗎?
每次看到這種文章,4.5.6就會出來攻擊主要攻擊方式就是:你看誰誰誰也是7年級,為什麼他就能賺大錢? 所以結論就是你自己不努力那我可以指著你們的鼻子說郭台銘什麼身價,你又什麼身價,所以結論是你不努力嗎?每個時代總是有傑出的人,但這些人不能代表眾數用少數的傑出者來當標準,我想4.5.6年級也沒幾個及格為什麼不用人數最多的中階勞工來公平比較?就拿我自己來當例子 ( 我相信很多受薪家庭都一樣 )我爸是4年級尾,他不是什麼大老闆,只是一個很認命的受薪階級起薪是2萬6千多,在當時算不高不低出社會第二年結了婚,在親戚的幫忙下,起了一個會,籌了頭期款就買了一棟280萬的房子花了10年的時間繳清了貸款我是7年級中,也只是一個小小的受薪階級起薪是3萬初,在這個時代也是不高不低出社會已經第5年了,30歲,薪水也來到不高不低的5萬多但我家附近的房子已經漲到近千萬,我不吃不喝也要15年以上才買得起何況漲的不是只有房價,物價也是幾倍的飆漲不同的時代,相同的中階受薪階層,領著差異不大的起薪但物價房價卻不是同一個標準一樣月領3萬,20年前20年後的生活壓力一樣嗎?我單位主管曾告訴我,20年前他進科技業的時候,起薪跟我差不多但生活壓力差多了,所以他覺得我們壓力比他當時大多了為什麼他能了解我們的壓力?因為他曾在同樣的位子上,做同樣的事領同樣的薪水所以他很清楚我們付出一樣的努力,壓力卻是大不同而不是用少數的成功者當標準,就認定我們都是不努力的草莓
我是6年八班國中畢業就半工半讀到大學畢業 學費生活費都靠自己 (助學貸款)10多年以前開始每月存2-3萬用0元手機 幾乎沒有休閒活動 吃便宜的自助餐約3年後加上年終 存了第一桶金付了頭起款在新北市三重買間小小公寓8年過去了 現在只剩下30萬房貸(努力提前還款 房貸+助學貸款)還得不算快 因為期間我又念了研究所 結婚 也生了兒子但是也多了老婆一起賺錢還款我們薪水不高~~但是 我覺得我們很努力雖然現在房價高了非常多但是努力一點 還是可以買房三重 20坪 600萬的公寓 很多~~~只要有心 願意吃苦 還是買得起的~~~若是結婚了 兩個人一起拼 更是沒有問題~~房價變高 是逃不掉的現實台灣社會福利不好 沒錢沒房 老了沒能力工作 真的只能睡路邊或是睡公園就算買間10坪套房都OK阿~~至少晚上 有個地方可以回家我好多朋友跟我一樣37歲了 在過3年就是個40歲的大叔了名下 只有一台摩托車拿個高階手機+平板 每年出國 不然就是去吃昂貴的餐館然後抱怨存不了錢都快40歲了 在過20年 希望他們身體還很健康可以工作 換取房租與飯錢不然真的會很慘~~~我建議各位 不論買在哪裡 不論大小 請為年老後的自己 準備一個家 或是 準備一筆錢~~~因為你住的地方 叫做 台灣.......
說真的台北市會那麼貴很大部分原因是產業過度集中。以前只是政治跟經濟中樞,現在信義區辦公室跟百貨一間一間完工,內湖有內科,南港有南軟,接下來關渡平原也要開發... 這些產業帶來的人口不是擠台北市就是新北市,所以北部的居住需求還是很旺盛的
沒有人會反對現在人的壓力比以前得來的大, 都同意現在年輕人很辛苦..但問題出在現在78的表達方式就是整天叫我好可憐, 然後甚麼都不做每天划手機, 唱歌, 出遊, 吃下午茶, 上PTT..指著別人鼻子說, 是你剝奪了我的福利, 因為有你們老人的存在才造成我的可憐..試問有誰能接受這樣的對待和指責? 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困難..我不認為指責別人能改變甚麼..
hidden0411 wrote:我的父母是3年級的...(恕刪) 談到這個, 想起來都心酸我父母也是年及的, 家裡是收破銅爛鐵的家父一早點就出門, 當然是沒吃早餐, 一直工作到下午, 中午也只喝水晚上吃飯, 一定是等我們小孩吃飽, 他就用菜湯拌飯其實還有很多現代人覺得不可思義的事, 那像現在要這要那的說真的, 一代有一代的悲哀, 沒法比較的該注意的是, 不應該過度舉債, 花子孫的錢
speedrock wrote:通勤台北?那個年代沒高速公路嗎?90年代在桃園賺的錢不會比台北少去台北幹嘛? 中山高速公路興建初期由高速公路工程局規劃興建,完工後1978年改制為台灣區國道高速公路局況且3/4/5 買得起車的幾希已.....3年級生中連年國光號都坐不起的佔大多數吧?那住三芝會賺的比台北少嗎? 一坪15萬以下幹嘛不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