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價登錄五周年 內政部下一步推實價課稅


lawtaipei wrote:
這涉及土地供需問題...(恕刪)


這個太理想化了啦....
連北歐都做不到城鄉均衡發展了
sherrymay wrote:
理論上汐止火車站往南港方向的汐止區 以後還是很熱門根本不算偏遠區域阿 
開車15分鐘進台北市算什麼偏遠區域 您是不是誤會了什麼XD


我沒說汐止是偏遠區域,相反地,我要表達的是,像汐止這類衛星城市,本身就已經是大都會中的都市鬧區了,所以嚮往都市生活的人,其實沒必要買在台北市。

sherrymay wrote:而且重點是十至二十年後,台北市中心沒意外的話會往信義區跟南港區移動(東區門戶計畫)
真的會因為都市集中+少子化影響的會是更遠的區域啦
就是讓人覺得連坐車都嫌有點遠的那種.....


即使未來信義、南港和汐止可以抗跌,但我也不覺得現在已經跌到支撐點了,我比較傾向還會再花個幾年跌一大段才止跌。

ldw406 wrote:
我沒說汐止是偏遠區...(恕刪)


嚴格來說,現在算起跌點,
所有利空都還沒反應,還沒到主跌段,怎會有支撐?
sherrymay wrote:
抱歉一直拿東京舉例XD...(恕刪)


你的論點基礎在於聯合國統計資料都市化人口會集中以及東京的租金過高
但我要說的是你是站在台灣的角度去看的


東京都(日語:東京都/とうきょうと Tōkyō to */?)是位於日本關東地方的地方行政區,與道、府、縣同屬日本第一級行政區劃(廣域地方公共團體),為事實上的日本首都[註 1]。轄區包含東京都區部、多摩地方、伊豆群島、小笠原群島等地區,同時也囊括了日本最南端(沖之鳥礁)和最東端(南鳥島)等幾個地理極點。面積約2,188平方公里,人口1,374萬,人口總數居於日本各都道府縣首位。全境劃分為23區、26市、5町、8村,其中都廳所在地為新宿區。

截至2017年止,東京都是GDP產值世界第1的都市,第2名為紐約。東京都2010年的人均生産總值達到6,955,171日元(依當年國際匯率兌換成79,261美元),位列全世界第一。以東京都為核心的日本首都圈(東京都會區),聚集人口逾3千6百萬,為世界第一大都會區。

1.東京都的土地面積為2188平方公里,人口1374萬人,人口密度6300人/平方公里
台北市的土地面積為272平方公里,人口267萬人,人口密度9822/平方公里
新北市的土地面積為205平方公里,人口400萬人,人口密度1945/平方公里
以上資料來源為維基百科
由以上資料可以發現台灣的都市化程度比東京還高
都市化的確會有人口集中的現象
但是隨著交通的改善都市會發展成都會圈
以下為台北都會區近幾年的人口成長圖



很明顯的台北市與新北的人口成長出現停滯
人口往桃園新竹移動的趨勢很明顯
這就是都會化現象
交通上的改善會使人口擴散

2.租金方面我已經跟你講過了
不要以台灣的薪水去看東京的租金
要看租金占所得比例

日本30歲左右的普通小小上班族,薪資所得分享

全國各地平均薪資

從以上的例子可以知道
日本一般上班族的平均薪資約30~40萬日圓
而台北市的平均薪資為42830元
而你舉的例子中東京的平均租金為143000日圓
換算起來東京租金佔薪資比例約1/2~1/3
所以以比例來看台北市如果跟東京一樣的比例
租金應該在14000~21000之間(2LDK即2房2廳的房型)
這樣你還覺得東京的房租比台北貴嗎?

最後奉勸一句
想買房只要負擔的起就去買
上面的論點只是針對你給的資料去做辯述
每個人買房的理由都不同
想買就去買
不用想試著帶風向
joncehome1@gmail.com wrote:
你的論點基礎在於聯...(恕刪)


抱歉 請不要別人意見跟你相左就先抹黑別人帶風向好嗎?
有點風度ok?


台北市的平均薪資不是全台灣平均薪資,都市租金連動的當然是都市的人口收入,相信聰明的你按一下計算機一定會知道我在說什麼

雖然不是大家都是有錢人,但你好像太低估台北市一般上班族的收入了


另外「收入中位數」有包含軍公教、自僱者等(如船長農夫企業主)而勞退所統計的資料則是針對勞工部分而已,台北那麼多軍公教,不只是勞工而已

收入中位數更準確

更何況真的看台北平均薪資也不是你說的那個數字啊?差遠了吧?還是其實是你在帶風向?



sherrymay wrote:
更何況真的看台北平均薪資也不是你說的那個數字啊?差遠了吧?還是其實是你在帶風向?


為什麼樓上兩位找的數據差那麼多?到底誰的才準確?
有了解的第三人可以說明一下嗎?
joncehome1@gmail.com wrote:
你的論點基礎在於聯...(恕刪)


再補充一下,我的立場不反對房價下修,我提出的是可以全力支持建社會住宅跟提高短期持有就轉賣的稅金,但是,反對提高持有稅!!

已經有太多城市當借鏡,提高持有稅最終就是導致主要城市的房租大幅提高!高到一般受薪階級租起來很痛苦,不然就是必須忍受長時間的通勤時間換取金錢(只有超過1小時以上通勤距離的地區才會因為不方便而降低房租,這是人性)最後就是本來就買不起房子的人並不會因為房價修正受惠,生活痛苦指數反而會提高!

我們這一代是怨恨沒辦法像父母輩那代只要腳踏實地認真工作存錢十年就買得起台北市的房子,而如果真的以你希望的方式下去,下一代會怨恨我們連租得起台北市的房子都辦不到!

那問題就來了啊 你一開頭就說我帶風向,那我為什麼不能合理懷疑:你是手上已經有了一筆資金,巴不得房價大跌之後掃貨的既得利益者??
反正未來的租房族死活跟你無關?

sherrymay wrote:
反對提高持有稅!!

已經有太多城市當借鏡,提高持有稅最終就是導致主要城市的房租大幅提高!高到一般受薪階級租起來很痛苦,不然就是必須忍受長時間的通勤時間換取金錢(只有超過1小時以上通勤距離的地區才會因為不方便而降低房租,這是人性)最後就是本來就買不起房子的人並不會因為房價修正受惠,生活痛苦指數反而會提高!

這應該需要好好算一下,到底持有稅提高多少會大幅提高租金?

高房價及高空屋率的原因之一就是持有稅明顯偏低,讓人可以養房炒作,所以才會說要提高持有稅來抑制炒房(且正確來說不是"提高",而是讓公告現值等同市價),但持有稅要訂在多少,才能達到「以持有稅抑制炒房又不讓租金(與自住成本)大幅增加」的目標則有待商榷,此外還有差別稅率與減免優惠等措施可以運用,這些都有更細膩的實行方式有待政府與民眾好好思考討論,不應該是毫無配套的粗暴調升持有稅,也不應該是直接否定調升持有稅。

我想你應該不是絕對反對提高持有稅,而是反對"過高"的持有稅吧?
ldw406 wrote:
這應該需要好好算一...(恕刪)


對 是這個意思沒錯 不支持「過高的持有稅」
不過說來矛盾啊
如果持有稅只是微調,說真的除了增加國庫營收跟讓房東有藉口微調房租以外,能造成房價「明顯下修」嗎?
現在版上在講的不都是希望仿照日本重稅模式,最好房價直接打對折以上?那,這樣一來就是現在大部分的租屋族以後會完全被掃出台北市區(連租都租不起)以後不論買或租在台北市區都是收入前段班的才有辦法,階級分層會更明顯

應該說,我認為如果為了要抑止炒作而大幅提高持有稅根本會造成中低收入者的痛苦,與所謂居住正義背道而馳

直接限制除非持有十年以上,否則直接課50%以上賣屋所得不是更有針對性?那炒短線的投資客在如此限制下應該不願把資金繼續投入在炒房了

sherrymay wrote:
再補充一下,我的立場不反對房價下修,我提出的是可以全力支持建社會住宅跟提高短期持有就轉賣的稅金,但是,反對提高持有稅!!

已經有太多城市當借鏡,提高持有稅最終就是導致主要城市的房租大幅提高!高到一般受薪階級租起來很痛苦,不然就是必須忍受長時間的通勤時間換取金錢(只有超過1小時以上通勤距離的地區才會因為不方便而降低房租,這是人性)最後就是本來就買不起房子的人並不會因為房價修正受惠,生活痛苦指數反而會提高!

我們這一代是怨恨沒辦法像父母輩那代只要腳踏實地認真工作存錢十年就買得起台北市的房子,而如果真的以你希望的方式下去,下一代會怨恨我們連租得起台北市的房子都辦不到!

那問題就來了啊 你一開頭就說我帶風向,那我為什麼不能合理懷疑:你是手上已經有了一筆資金,巴不得房價大跌之後掃貨的既得利益者??
反正未來的租房族死活跟你無關?


我可沒有一開頭就說你帶風向
我是最後一句說的

就算以你給的資料為標準好了
台北市7萬的平均薪資
對應東京租屋約1/2~1/3的比例來看
台北市的租金為24000~35000(兩房兩廳或三房)
我是不知道台北現在的租金多少
但看起來頂多跟東京差不多而已

至於提高持有稅會造成房租大幅提高
你必須先看幾個面向

1.台北市近年的人口成長幾乎停滯
表示台北市人口持續外移
在人口負成長的情況下
租屋市場很快就會轉為削價競爭
房東不見得能提高租金

2.既然你可以懷疑我
那我也可以懷疑你因為將要買房
怕提高持有稅造成之後的負擔加重
而非單純只是為租屋族著想
因為提高持有稅將會提高購屋成本而進一步降低交易量
房價因此下跌的機率將會增加
而且我又沒買房
何來"既得利益者"之稱
再者我家還有兩棟房子可以繼承
"提高持有稅對買新房者傷害最大吧"

3.你的論點完全忽視需求減少的可能性
就算你矇著眼睛不看
人口負成長是既定的現實
北部是靠南部上去的人口支撐
南部房價將會先反應人口減少的趨勢

題外話
北部房價如何對我來說根本不重要
因為我這輩子不可能住北部
另外我不喜歡市區的房子
我更喜歡離市區30分鐘~1小時的房子
比較讓我傷腦筋的是郊區都是透天厝
而我比較想住電梯大樓或電梯公寓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