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談談現金流:
以1000萬房子、貸款利率2%、貸款20年、自備款2成為例,連本帶利之後,平均每個月要支出4萬。算式如下:
自備款200萬、1000萬*80%=800萬(貸款金額)
由於連本帶利償還,本金會逐年減少,故以第10年的本金做為平均每年利息的基數,如此便是400萬*2%=8萬(每年平均利息)
20年總共要支付800萬(貸款金額)+8萬*20年(利息)=960萬
960萬/20年/12月=4萬(每個月支出)
以上不含規費支出(房屋稅、地價稅、管理費等)。
------------------------------------------
以租金行情來說,對於房東而言大約是2%報酬,也就是1000萬的房子,一年租金為20萬,一個月約17000元,也是租客的支出。
------------------------------------------
機會成本比較(20年後):
1.買房:每個月支出4萬,得到一間20年的房子。(當時價值1000萬,現值未知)
2.租房:每個月支出1.7萬,得到552萬現金。(現金可以買元大滬深300正二)
------------------------------------------
其實現金流背後的意義,是生活品質,還有多少人月薪扣掉4萬,還可以維持基本開銷的?更別提成家生子了。
當然,如果扣掉4萬,仍可以維持生活品質,那就不需要考慮這點。那就來討論第二點。
------------------------------------------
未來房價走向:
究竟租不如買、還是買不如租,其實房價走向是很重要的一點。
未來看多就是租不如買,未來看空就是買不如租。
所以未來房價會怎麼走呢?且聽小弟娓娓道來。
台灣房地產自民國79年大崩盤,一路跌到92年才開始反彈迄今(103-105年見高點)
我們常說景氣循環是對稱,早期老一輩會說房產是七年一循環,
但是由於上一波空頭走了13年,因此這波多頭理應也要走13年,恰好是105年。
未來該看多看空,已經不需要我再多講了。
再者,
或許很多人受到長輩影響,認為有土斯有財。甚至,長輩會告訴你,他們買房地產到現在都是賺的。
但是別忘了,時代是在變遷的。
我本身住台中,四五十年前的中正路一個店面,可以買七期的一大片土地,如今是天壤之別。
所以房地產不是絕對保值,若是沒有隨著時代演進做適當配置,很快也會風水輪流轉。
現在首購族大約是30-35歲的人,
試想,如果是大學就出社會(也不少是研究所畢業的),他們開始關注社會動態,所認知的房市,的確也是只漲不跌。
莊子有句話:「夏蟲不可語冬雪。」
那些爭先恐後要買房子的人,如果你不是認為房子可以保值、甚至增值,為何急於一時?
再者,想請問現在都是怎樣的人在看房買房?
我想應該都是自住客(剛性需求)吧!
大戶跟投資客,早就對房市敬而遠之。(現在還在房市裡的投資客,已經是住套房狀態)
很現實的是,一個項目要有行情,勢必伴隨炒作,
炒作則需要資金去堆疊。
如果現在買房主力都是自住客,那未來行情可期與否?不言自明。
至於未來少子化趨勢、房地合一等因素,更不必多言,根本沒有樂觀的理由。
------------------------------------------
結論:
依小弟淺見,現在是買不如租的時候,等待房地產崩盤之後,再來慢慢挑房子都不遲。
至於何時崩盤?
以105年高點的現象來看,再加上寬限期3年(因為投資客無法承擔交屋後的成本,勢必要在寬限期前出清)。
在108年開始會有拋售潮(這幾年待售物件已經有增加的趨勢),
我保守估計,從今年起算至少5年後,再來慢慢「看」房子,待滿足點一到便可出手。
那些口中喊自住沒差的,希望到時候真的沒差QQ
------------------------------------------
當然,如果是錢多到沒差的,就可以略過這篇了。
------------------------------------------
這時候有人會說,買房的安全感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那麼,安全感的代價是可以依以上推論去做量化,
如果願意付出這些代價得到安全感,
也隨喜你囉!
------------------------------------------
可是瑞凡,房貸還清之前,房子也不是你的,是銀行的0.0
joncehome1@gmail.com wrote:
.
1. 買房單看"費用" :平均每月約需 15,000....
2. 買房單看"現金流":平均每月比租房"多"付出 17,500,20年後房貸就付完...
3. 買600萬房,得先準備個180-250萬 (每人對裝潢家電要求不同..)
以上是你自己說的
1.第一點就錯了,你只看費用?那你貸款的480萬本金都不用還嗎?
如果都只繳利息的話,那跟租房有什麼差別?
2.你說"平均每月比租房"多"付出 17,500"
而你租屋是拿每月支出17000來算
也就是你覺得你買房每月要支出17500+17000=34500
20年後
買房的你付出了3.45萬*12*20=828萬
加上你的頭期款250萬
你共付出了828+250=1078萬
繳完房貸得到20年房子一間
租屋的你則付出1.7萬*12*20=408萬(看你自己的表格)
1078萬-408萬=670萬
也就是同樣條件下
租屋的你20年後應該會多出670萬
夠不夠你再租20年?
難道買房的你可以每月可以負擔3.45萬
而租房的你每月只能負擔1.7萬
20年後這多出來的670萬會消失
那又是另一個層面的問題了.(恕刪)
1.單看費用是會計費用的概念,你不能理解我也很無奈
2.現金其實我少算到頭期120萬,所以實際每月平均多支出是17500+5000,可以付完房貸
也就是我現金所有支出理論上是多出22500*12*20=540萬
這540萬當然能租房阿,
也就是我只要20年後房子能賣540萬就有一樣效果了!
當然以上我投報率是假設定存1.1%
網友當然可以自己帶入假設的投報率,自己做決定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