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產階級的人要醒醒了..這是政權者或富人想讓權利往自已集中的過程與手段..什麼自由/民主都是為自己的利益說出來騙騙人民的說詞....當中產階段漸漸消失後...他們就可以將人民永遠踩在腳下為他們拚命賺錢了.因為人民為了夢想有好生活有房子住只好每天加班背重重的房貸或不敢生小孩...哈人少也好控制啊.
chehwa2000 wrote:當一樣的預算買新屋只...(恕刪) 有人住過60年的老公寓嗎?真不知道會變成怎樣如果是爛地段的老公寓 都更無望 到時候更賣不出去吧美國很多6-70年的老大樓生活品質之差 最後都變成貧民區 或是讓偷渡者租屋的地方
千萬別說不可能!我朋友的鄰居剛賣掉差不多40年的老公寓, 權狀不到25坪, 賣了2千萬!如果能在2年內都更完成, 報酬率還是有機會100%, 爲了理解, 我試算了一下!成本: 600萬頭款(2%計算)利息每年12萬, 1400萬貸款(3%計算)利息每年42萬.都更完成一坪換一坪(市內), 所以權狀多了10坪!因為靠近未來捷運出口(3分鐘內), 所以估計新大樓每坪至少80萬起, 賣掉獲利至少600萬以上!(800-42*4,以總計4年估算)! 這樣算是100%的獲利.不過即使住戶都同意都更了, 還是有風險, 不過高報酬都是有相當的風險!
我之前住在忠孝東路5段790巷........對面1樓30年老公寓30坪---賣了2000萬我現在住桃園中正路上有個50年的老店面 約 60坪 要賣6000萬只能說 有土斯有財雖然我覺得盤子真多.................
如果台灣沒有可以賺錢的投資管道,難道只靠薪水?你覺得跟銀行借錢用什麼最容易,當然是房地產了,難道用嘴巴吹牛銀行就會借錢給你?只要銀行只認房地產借錢,買房子就是一件對的是。拿房子跟銀行借貸,兩個兩禮拜以內就下來,所以房子也是一種動產,因為它可借到很多錢。如果所有銀行都是靠借貸利差賺錢的話,而非投資證券賺錢,那有能力的人買房子存錢絕對是一件正確的事。台灣的銀行之所以不會像美國銀行(僵屍銀行)一樣就因為作風保守,貸款看個人能力給予高低額度,因此窮人是借不到錢的,不會有美國的次級房貸發生。擁有資產就是擁有財富,因為它是被銀行判斷個人財富的標準,如果房地產這麼沒用的話,壽險公司何必幾十億、幾百億的買,以現在大家說現金為王的觀點,壽險公司應該保留所有現金,伺機投資才對啊,為何到現在還在買商辦、房產?這證明了資產就是金錢,而資產不會貶值,但現金會貶值。房價高可以等看看可否下來再買,但持有資產對一個人一生的理財生涯是必要的,它可幫你進可攻、退可守,在你最需要資金時透過銀行來幫你,這才是正確的理財之道。一個人的力量是很小的,透過資產的運用好好的利用社會資源才是達成個人,乃致家庭致富的必經之道。
CA91007 wrote:小弟從小住中正區,好...(恕刪) 大家都要買新房子哪來這麼多新房子?很多都是挑地段跟學區,生活機能所以同一個地區一定是老房子居多,而且同一個地區若有新房子一定是2倍左右的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