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探究很多買屋或者還沒買屋的人心理感受, 我有一點小小心得與大家分享,
我發現, 如果在20年前的上一波高點買屋, 後來房地產下跌了10年, 在這十年之間, 雖然聽到附近成交價格屢創新低心理會有些許的不舒服, 但是卻很少聽到抱怨的聲音, 但是和十年前有機會買房沒有買房, 後來三五年前考慮買房卻因為價格沒有買房的人, 看著房價一路走高, 當初的預算能買的坪數相對的變小, 似乎心理上的不平和抱怨是遠大於那些當初買貴了後來承受跌價時的感受.
像是透過網路上很多的論壇和社群, 從2000年左右, 房地產最低點的時候, 我很少看到網路上討論或者責怪房價下跌太離譜, 自己的資產賠慘了之類的抱怨文, 但是隨著2003年SARS最低點之後幾個區域的房地產開始上漲, 大概漲到2004年底, 網路上的抱怨文就已經出來了, 之後的幾年大部分的網路討論都是在責怪房價太貴, 或者房價不符合市場, 然後房地產價格越長越高, 埋怨的聲音就更多
搞不懂的是, 推究實際損失來看, 你在20年前花了1000萬買了一棟房子, 後來在10年跌到剩下500萬, 這是"實質"的損失, 是真的資產價值的損失, 但是你在十年前錯過機會進場買進500萬的房子, 後來看著他漲價到1000萬, 這只是"機會"上的損失, 你並沒有因此損失了500萬元, 照理來說, "實質"的損失應該比"機會"的損失讓人感受會更大才對啊? 怎麼大部分在抱怨房價的人都是機會上損失的人呢?
Nelson5 wrote:
房地產當然不會永遠看...(恕刪)
搞不懂的是, 推究實際損失來看, 你在20年前花了1000萬買了一棟房子, 後來在10年跌到剩下500萬, 這是"實質"的損失, 是真的資產價值的損失, 但是你在十年前錯過機會進場買進500萬的房子, 後來看著他漲價到1000萬, 這只是"機會"上的損失, 你並沒有因此損失了500萬元, 照理來說, "實質"的損失應該比"機會"的損失讓人感受會更大才對啊? 怎麼大部分在抱怨房價的人都是機會上損失的人呢?
人心就是這麼奇妙
根據心理學, 人遭逢實質損失時反而不太會抱怨, 因為抱怨就等於承認自己過的不好
這時候人反而會自我安慰, 例如沒賣就沒損失, 自住沒差等...
人錯失機會反而會抱怨, 為什麼呢? 簡單講就是: 見不得別人好
自己沒有損失, 但是別人賺到了自己沒賺到呀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