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薪資所得分布看房價問題

WonderDragon wrote:
找個人口密度一樣的來比好了,

東京都豊島區和台北市大同區都是平地,

人口密度一樣都是2萬1千左右,

這個東京都豊島区千早3丁目透天厝一千四百多萬而已,

土地17坪、實坪建坪30坪、徒步五分鐘捷運,

周邊行情都是如此,不是特例,

大同區那裡有這樣的透天厝啊?!

不要說大同區了,連永和、新莊都不太可能!


有人說日本固定資產稅高,

但是我寧願每個月多繳五千的稅給政府,

也不要因為房價多貴200萬而每個月多繳一萬的利息,

更何況房價不是只貴200萬而已,

而且固定資產稅說實在也不算很高!...(恕刪)


大同區也仍有區塊舊社區一坪30萬,甚至週邊行情都是如此
還可見不到30萬的老舊公寓
其實已在上次回文說明了
何必拿某個物件來比
如果要比的是平均房價
也可以最貴跟最便宜的比
甚至日本能調查出東京平均房價為每坪100萬以上
也許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再者, 您如果連買房都考慮得是利息?
您恐怕未考慮到
在台灣,這幾年來房價的上揚
早遠超過利息支出

小弟不才,房子也沒能力一次全付清
房子仍有三百多萬是貸款的
房子六十幾坪
但房屋稅+地價稅,幾千元而已

小弟姑姑住日本
買房還要繳5%的稅
甚至每年有2%左右的稅負支出
而且還越老的房子越貴
就算姑姑跟我買一樣的房價
但每年的固定支出
絕對是小弟在台灣買同價位的房子多許多

而有些東西只看我們看得到的
也許都是不準的

就日本有很多區塊
在那裡生活是很舒服的
但如果只是想置產
而非在日本討生活
恐怕日本的高物價
還有因為高工時,每天睡不到六小時
可能是很多人無法接受的

很多數據,或許參考就可以了
如同小弟po日本房價比台灣貴
也都是引用媒體、或網站能查到的資訊
一樣用參考的心態就行了
並沒真的想爭誰贏誰輸

devil075483 wrote:
如果純粹以薪資來看,我說說我的例子~
我26歲出社會(研畢,役畢),我70年次的~
第一份工作就是業務,我的底薪只有30k,但是我一個月獎金有40~50K(平均水準),而年終則有3~6個月底薪,
所以工作個3,4年,我存了200萬,在30歲之前,我買了第一間房子在土城,總價500萬,30坪~
我不靠家裡(家裡在大遠百旁有房子,50m內,1~200坪,還有小部份的錢櫃ktv在收租金,可是我沒和家裡拿一毛錢來買房,我是老板橋人了),
所以我真的不覺得靠薪水不能買房,只是看你要買在哪裡,不要超越自己的負擔就好了啊~
我身邊的朋友都是白手起家,有的開公司,有的做金融專業工作(研究員,基金經理人等),
我們不靠家裡都買了房~所以我覺得機會還是有,只是有沒有把握而已,
不要說薪水低,我也是做業務出來的啊,財富都是自己創造的啦~
ps:不好意思,打打嘴砲,只是覺得現在的年輕人都說薪水低,然後有獎金的職缺也不去做,唉~
和我一起進公司的內勤,行政,薪水現在才3萬多,我做過業務,現在換做半內勤的工作,底薪也60k,
所以啦~不要再說薪水不能買房了~...(恕刪)


同意+1
好工作、好機會
以及更好的薪水是自己爭取來的

msiwilliam wrote:
真的??
從你每天早上起床山門後,看到的來說吧...
1.早餐店裡的服務人員,你認為他們薪資多少?
2.出門看到一堆計程車,公車,你認為他們薪資多少?
3.到公司看到公司一堆的保全,你認為他們薪資多少?
4.看到路邊發傳單,賣房子舉牌人員,他們薪資多少?
5.加油站的工讀生,正職人員,薪資多少?
6.逛逛加樂福,大潤發,百貨公司,他們薪資多少?

只能和你說,你看到薪資較好的,真的是少數.......(恕刪)


真的
小弟也能同意您
您說的這些小部份
組起來就會是一個大部份
但真要舉有錢人的例子
組起來也會是一個部份的^^
在年輕時也幫過仲介發傳單
也曾在火車站前做問卷

您舉的例子
這些人苦不苦
我也能同意
這些人是苦
但有很多人能苦中成長
除非是那些斷手斷腳,重症在床的
沒有人永遠是真正的弱勢

更好的工作機會是自己爭取來的
而不是您在家裡
就會有人打電話通知某大公司的管理職換你做


ps:台灣的工讀年齡頗低,常見年輕學生在早餐、餐飲業、加油站、零售業當服務生
學生中確實也有很苦的,是幫家裡負擔開銷,但大多是賺自己想花的生活開銷
若您是業主,應該也不會給這些工讀生太可觀的高薪,工讀生薪水只要不是過低,似乎不會有太大爭議
而話說台灣平均退休年齡是56歲,遠低於美、日各國
男的也許有人退休後的生活是開開計程車、甚至有人去擔任大樓管理員
女的有的是幫親戚帶小孩,這樣看起來
台灣的退休年齡似乎也不是真的這麼肖年
很多數據,或許參考就可以了
如同小弟po日本房價比台灣貴
也都是引用媒體、或網站能查到的資訊
一樣用參考的心態就行了
並沒真的想爭誰贏誰輸

randyj wrote:
真的小弟也能同意您您...(恕刪)


或許版上的人都是有錢人,週圍的朋友也都是有錢人吧...

去google一下就知道了

台灣超過百萬人薪資不超過2萬,是2萬喔...

台灣平均薪資4.4萬..是平均喔,平均的意思,是連張忠謀,王雪宏,郭台銘等的薪資喔,我們應該都聽過,10%的富人掌握了90%的財富,剩下10%的財富才是90%的人民所得,你覺得...台灣90%的民眾平均薪資會不會超過4.4萬呢?

我同意R大你說的,人要自己爭氣,就算薪資只有22K,也是要學會理財,投資自己,讓自己更有價值,不要永遠領22K的薪水,如果你都努力了而達不到,那也要開心活下去,因為台灣再爛,不會讓人活不下去的...

回到房價問題,台北的房子大部份掌握在10%的人手上,這些人又已有房產了,剩下90%的人,對於這高房價不是買不起,而是必需付出一生心血來"購買",那又何必咧....

房子還是可以買,我也打算抽合宜住宅,因為他價格相對"合理",叫我去買新北市開價要50~70萬/P的建案,我寧願租房也不會去買..呵呵!
msiwilliam wrote:
或許版上的人都是有錢人,週圍的朋友也都是有錢人吧...

去google一下就知道了

台灣超過百萬人薪資不超過2萬,是2萬喔...

台灣平均薪資4.4萬..是平均喔,平均的意思,是連張忠謀,王雪宏,郭台銘等的薪資喔,我們應該都聽過,10%的富人掌握了90%的財富,剩下10%的財富才是90%的人民所得,你覺得...台灣90%的民眾平均薪資會不會超過4.4萬呢?
...(恕刪)


可惜媒體很多能看到的數據都來自勞工局所提供的勞保金額
很多公司一個月月薪四萬
但勞保僅保一萬八
勞保以高保低,先前也有媒體揭露

而未滿兩萬的低薪族
應不乏年輕打工的工讀族
跟退休養老的長者

而在台北
月薪不到兩萬的正職工作
可能真的很難養活自己吧

randyj wrote:
惜媒體很多能看到的數據都來自勞工局所提供的勞保金額
很多公司一個月月薪四萬
但勞保僅保一萬八
勞保以高保低,先前也有媒體揭露

而未滿兩萬的低薪族
應不乏年輕打工的工讀族
跟退休養老的長者

而在台北
月薪不到兩萬的正職工作
可能真的很難養活自己吧


其實,媒體報導的在我看來只是少數案例...

我前一間公司,我月薪54K,固定14個月,老闆給我2個選擇
1.薪資勞保報54K
2.薪資勞保報32K,42K隨我們選,但他每年6月會退我們一筆差額..

對我們而言,報32K,42K,54K其實差異不大,因為退休金是看最高5年的薪資,所以我選了42K,而6%的勞退金差額老闆會還給我們,因為他怕被告,對老闆而言,省下了一筆不少的稅金...

月薪4萬報18000的當然也有啦,但那些大部份都是小公司才敢亂來,也不怕倒...

還有,退休的應該沒計算在內,因為退休就沒有勞保了.

月薪2萬能不能在台北養活自己,其實在台北生活沒那麼困難的,我們教會很多月薪只有2萬的,還是活的很開心,有的有房,有的沒房,還有餘力每月十分之一奉獻,會這樣講,是想說....生命沒那麼悲觀,我們有的已經夠多了...

一個小故事,聽個牧師講的
有人問牧師說,為什麼那個人沒罪,但眼睛瞎了,耳朵也聽不到,手腳也不健全,牧師回答說,那人眼睛瞎了,耳朵聽不到,但他沒有抱怨,還是相信神,活的很快樂...

牧師最後問他,那你眼睛沒瞎,耳朵也聽的到,手腳也健全,你做了什麼事??

我是不算虔誠的教徒,但我還是相信,日子如何,力量就會如何,在台灣,只要你願意,不會沒地方住,不會餓死,頂多是多流點汗工作而已.

devil075483 wrote:
如果純粹以薪資來看,...(恕刪)


很正面的例子

很多人不願意面對更高的挑戰而只甘於現狀,等若干年過後差距就出來了

就像每個月我都要幫忙訓練新人,之前我都會發火,現在習慣了這些XX族之後,我都一笑置之

前前後後大約看了快百人吧,目前只有一個TOP是73年次的女生,月月領1x萬,年薪早早已經破百

而同期轉內勤的人,目前的月薪是40K左右還過得好像很得意的樣子...

欸,真的是態度決定高度阿
randyj wrote:
可惜媒體很多能看到的...(恕刪)


r大要強調的是薪水也能買房,只是能買那裡
M大要強調的是老台北人要以薪水的話,現階段是很難

這麼說好了,當時R大為何以自己的薪水去買土城,不買您老家板橋?

而R大您說的受薪的一些大企業的員工,很多不一定是買在台北喔,新竹的也一堆,尤其一些廠往南遷的,原來的房子也只能早點處理掉罷了,除非家人搬不開原地


而日本的房價的確比台北便宜,負稅也不會增加到那裏去

01有許多人也有置產在日本,所以光是看網上的資料是不夠的

真要看網上的資料,也要看得懂日文,當然比較資料是除去了能不能去住和可不可以去住的問題,實際上兩邊住過的人和兩邊擁有房產的人才足以真實比較(我家人就是了)(公司的外籍同事也是)

和您一樣也不需要在網路上爭輸贏,只是我因為是"流浪命",認識的"流浪漢"多了點,這些流浪漢看是"日本的""美國的""加拿大"韓國的"的台灣仔或是大陸仔,無不異口同聲說台灣台北現階段的房產比日本貴,當然也比美國貴,(瘋了才去買)---->這句話我不予置評,只是原音重現

日本房產為何不漲的最大的因素是日本人經過泡沬的洗禮之後,大多改變有土斯有財的觀念,房子就是"住"的功能而己,舊了就不值錢,這點由日本的會計法於7年前強制全國企業改以固定資產要加以評估,有減損時以減損會計處理基準列入財報就可以得知,這個我以前上過課的,台灣雖然和國際會計準則接軌,不過大多還是以稅法為主,財報和稅報很多都是分開的

和您一樣,我也是覺得買房量力而為,但我加了一項,只要稍有點期待上漲或是保值的心態,那就不叫自住

看日本的不動產討論和看台灣的不動產討論有一個相當大的差別,預售屋的話,日本是建商早早把價格秀出,有意買屋的人討論的是環境,就學,上班,交通以及建材設計等問題,還公開在網路上檢討買不買,價格是很重要,但好像不是首要考量條件,還有整體的考量

我還看過從簽約到交屋到大駡廠商和建商的哩,人家被公審也不會出來消毒或告人,這個討論板也沒有什麼買不起是自己的問題等回應,大家在討論的就是"住"和值不值得那個價

新建案一推出就立即出現討論板,全國各區都有,這個板幾乎留著,往後十年後再回頭看就可以推斷出當年的買價,點進去後建案的網站介紹以及網友的評價和討論全部出現
http://www.e-mansion.co.jp/

這是新屋驗收標準流程手冊,網路上的資訊,我看在台灣要這樣子驗收的話,怕是永遠驗不了房子,有點好笑
http://www.nairankai.jp/manual/08.html

台灣的話若是檢討到建商,只要有一點點不利的言論出來,怕是會被告,所以看01板的房地產板,常會以為自己在看投資理財板,不知是在看買房自住還是在看投資商品的標的物









ganman wrote:
假設月薪未滿40K..在雙北不能買房..相當於有62.79%的人無法買房..
月薪70K以上在雙北買房..應該算是能力之上..但所占百分比不到7%..
用最樂觀看..雙薪合併70K能買房..那也有49.49%不能買房..
將近一半的人..要從外縣市進雙北市工作..


上述推論是錯誤的。

63%月薪未滿40k,這些人或許沒有在台北買方的能力,但不能因此推論出將近一半的人要從外縣市進台北工作。

舉個簡單的例子:住在台北市65歲的李太太退休了(先生已過世),但與他同住的兒子與媳婦,兩人月薪都不到40k,這兩人的工作職缺,無須由"外縣市引進"。

randyj wrote:
大同區也仍有區塊舊社區一坪30萬,甚至週邊行情都是如此
還可見不到30萬的老舊公寓
其實已在上次回文說明了
何必拿某個物件來比
如果要比的是平均房價
也可以最貴跟最便宜的比
甚至日本能調查出東京平均房價為每坪100萬以上
也許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我說的是透天實坪30平正常的房子,周遭大部分是就是這個價格了,

你舉個大同區同樣例子來看看吧!

randyj wrote:
再者, 您如果連買房都考慮得是利息?
您恐怕未考慮到
在台灣,這幾年來房價的上揚
早遠超過利息支出

小弟不才,房子也沒能力一次全付清
房子仍有三百多萬是貸款的
房子六十幾坪
但房屋稅+地價稅,幾千元而已

小弟姑姑住日本
買房還要繳5%的稅
甚至每年有2%左右的稅負支出
而且還越老的房子越貴
就算姑姑跟我買一樣的房價
但每年的固定支出
絕對是小弟在台灣買同價位的房子多許多


房子多貴兩百萬就平均一個月要多出利息一萬塊(20年),

日本房子所有的稅每月也不會超過這一萬塊,

你和你姑姑購屋的時間點都是過去,

我講的是現在現買房子的例子!

randyj wrote:
而有些東西只看我們看得到的
也許都是不準的

就日本有很多區塊
在那裡生活是很舒服的
但如果只是想置產
而非在日本討生活
恐怕日本的高物價
還有因為高工時,每天睡不到六小時
可能是很多人無法接受的

很多數據,或許參考就可以了
如同小弟po日本房價比台灣貴
也都是引用媒體、或網站能查到的資訊
一樣用參考的心態就行了
並沒真的想爭誰贏誰輸...(恕刪)


我舉的Yahoo!不動産トップ也不是虛擬的網站!
WonderDragon wrote:
房子多貴兩百萬就平均一個月要多出利息一萬塊(20年),

日本房子所有的稅每月也不會超過這一萬塊,

你和你姑姑購屋的時間點都是過去,

我講的是現在現買房子的例子!
...(恕刪)


200萬用現在的年金式算法
以目前房貸十大行庫利率來算
貸款二十年來看
一年利息約5萬,也可能5萬不到
一個月不會高達1萬的

而日本固定資產稅以1.5%起算(每年)
都市更新稅約0.3%左右(每年)
修繕費則是看地區與大樓管理規範不同
普遍以二十年攤提算
如果遇到每隔幾年的年度大修繕時,開銷也都是高得嚇人
修繕費平均一年也約0.5%~5%不等(而且會逐年加重)
而這些並不包括在日本買房時的貸款利息支出
這也為什麼近年炒的媒體話題=>到日本置產當包租公
雷聲大,雨點小
原因投報率並沒有真的這麼高

先前也有人分享在日本買套房
當包租婆,碰到大修繕時
把當年度的房租收益幾乎都繳掉了

其實日本買的房子額外的年度開銷
算下來應該比台灣的利息支出來得高

WonderDragon wrote:
我說的是透天實坪30平正常的房子,周遭大部分是就是這個價格了,

你舉個大同區同樣例子來看看吧!...(恕刪)


其實上次回文已回覆您了
台北市只有50%不到的平地利用率(實際台北市平地面積約是43%)
大多面積為丘陵、山
也因為如此,台北市的透天物件並不多
有也是都老舊屋齡了
大同區您可以看信義房屋
部份區塊可能都還不到35萬甚至不到30萬
只不過都是老舊公寓了
令小弟不解的是
從一開始拿出數據比較的您...
您的訴求是日本房價比較便宜的意思嗎?
而就算小弟再舉個更便宜的物件
那能夠代表台北市一定比較便宜嗎?

否之
您拿出一個物件就想代表東京較便宜
抑或是要小弟舉一個物件要代表大同區?
也許不管如何舉例
都無法代表全面
所以小弟在提房價時
一直拿出來看的是平均值
不管是房價的平均值
物價的平均值
或許都有一定的參考值

而小弟提到的人口密度也是房價上漲的原因
如果把平日新北市會到台北市上班的上班人口也列入面積容率
或許台北市會貴
真的不是沒有道理
那是很可怕的人口密度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