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美退休潮影響其實比較小人口結構還是子彈型 有世界霸主地位+還有可以開放移民反觀其他人口結構呈現陀螺型(上下短 中胖) 經濟影響才大特別是最近越來越菲律賓化的某個島 (年輕人口不甘為奴外移到美國/新加坡或澳洲打工)大家保重
jettyang wrote:嗯,我有興趣,所以我真的去搜了這 降低失業率很難嗎?日本的經濟成長率很糟,失業率卻只有4%左右,為什麼?答案是人口嚴重老化、嚴重少子化。——————————————————美國人口結構還是很好,沒有少子化反而是經濟能再復甦的動力。日、中、韓、台的人口嚴重老化、嚴重少子化都是無法短期恢復的困境, 好處是失業率不會太高。
美國公債殖利率正邁向接近4%水平,即使Fed主席伯南克也擋不住這來勢洶洶且無可避免的衝擊。這是高盛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歐尼爾(Jim O’Neill)的最新看法。他於周三在彭博社的專欄中,發表了一篇名為「伯南克能否避免債券市場挫跌?」的文章,介紹了此一觀點。他的答案是:伯南克也擋不住。「過去幾周已經暗示,當聯準會(Fed)開始收回超寬鬆貨幣政策時,會是什麼結果。預期金融市場將會動盪,尤其是那些已大幅高於正常或合理價值的資產,」他寫到。在接受彭博社電視訪問時,他另外說道,在過程中,投資人應準備面對「慘痛的日子」。周二,全球市場出現了可怕的跌勢,由華爾街到孟買,遍及各資產類別,均遭到重創。日本央行缺少振興行動,開啟了這波跌勢,Fed何時開始縮減購債計劃的擔憂,也急劇升高。一句所謂「回復正常」名辭,係指10年期公債殖利率來到4%或更高,「這不會立即發生,但卻會讓股市走勢恢復常態,並冷卻投資人對公債的熱衷,」歐尼爾說。他說目前的情況,類似1994年,當時Fed開始升息, 導致公債持有人損失慘重。這次事件,成了分析師經常爭論不休的材料。有分析師說,1994年情況即將再現,亦有分析師不表同意。歐尼爾則說,「由於對殖利率的追求已變得更廣更深,類似1994年的衝擊,似乎已無可避免,」他繼續說到:「決策官員說,當Fed採取行動,縮減貨幣振興措施,其結果並無需擔憂。但是過去幾周的情況,卻與他們的說法不同。」「近幾周情況顯示,透明並不意味明朗。Fed盡可大談縮減量化寬鬆(QE),但並無法改變經濟與價值的基本法則。」那麼,當衝擊來襲時,會是什麼樣情況?高收益市政債券與新興市場債券,將會受創,尤是經常帳呈現赤字國家的債券,且受創程度將超過美國。黃金也將下跌,他說。但對股市而言,情況會好得多,歐尼爾說。「長期投資人會加碼股市,而非減碼。恢復正常意味二大主要資產的受歡迎程度,將會反轉:因為投資人不再熱愛債券,他們會鍾情於股票,」他說。如果美國十年債有4%殖利率,又是美金,又不用交稅台灣定存股5%,至少要兩稅合一扣掉1-2成,再扣2%健保補充費如果未來這樣時,真要非常小心
empirepenguin wrote:日本二十幾年來還是好好的啊!以後會更好,因為人口不再那麼多。...(恕刪) 閣下在之前一直說失去人口紅利有多少壞處怎麼現在卻在鼓吹失去人口紅利有多少好處......小弟不知道該相信你現在說的去駁斥以前的你,還是相信你以前說的來駁斥現在的你或是我要恭喜大哥終於認清事實棄暗投明了
empirepenguin wrote:降低失業率很難嗎?日本的經濟成長率很糟,失業率卻只有4%左右,為什麼?答案是人口嚴重老化、嚴重少子化。(恕刪) 你真的是把經濟學看的太簡單了不知道是你頭腦太簡單還是個性太天真你那麼喜歡貼圗,那我給你2個圖日本自2000年以來的人口總數及失業率的變化你自己看看吧日本過去10幾年的時間,失業率就一直維持在4~5%左右的水準如果你還硬要說兩者之間有關係,麻煩用excel去做一下相關係數分析,看看是不是真的有關係單就失業率來看,跟全球景氣的關連性還比較大,2003年是景氣低點,2008年金融風暴,然後2009年落低回升人口結構長期來說當然對一個國家的經濟有影響,但你別走火入魔,把什麼都扯到人口紅利上去